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94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包括:主体框架,包括两个主体部和两个壳体部,壳体部内形成有置物空间;第一锻炼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拉环;第二锻炼结构,包括两个第二拉环;第三锻炼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体框架的手握部,手握部呈柱状且具有弹性;第四锻炼结构,包括提带,提带的两端沿着手握部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手握部,提带和手握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其中,第一拉环和壳体部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第二拉环和主体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壳体部和手握部之间形成有第三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性广,并且可以有多种锻炼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锻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握力器是现有的手部肌肉锻炼装置中的一种,其通常带有弹簧,但是这类握力器通常是为年轻的男性锻炼者而准备的,因此弹簧具有非常强的弹力,使得这类握力器难以适用于老人、妇女、儿童或其他力量薄弱者。并且,弹簧经过长期的使用,容易失效或损坏。此外,现有的握力器功能比较单一,锻炼方法单调,使得锻炼的肌肉部位比较固定,难以有更多的锻炼方法和锻炼更多的其他肌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适用性广,并且可以有多种锻炼方法。针对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包括:主体框架,包括两个主体部和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个壳体部,两个所述主体部沿纵向布置,两个所述壳体部沿横向布置,所述壳体部内形成有置物空间,所述置物空间适于装载配重物;第一锻炼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个第一拉环,两个所述第一拉环沿横向布置,两个所述第一拉环具有弹性;第二锻炼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个第二拉环,两个所述第二拉环沿纵向布置,两个所述第二拉环具有弹性;第三锻炼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手握部,所述手握部呈柱状且具有弹性;第四锻炼结构,包括提带,所述提带的两端沿着所述手握部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手握部,所述提带和所述手握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拉环和所述壳体部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二拉环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所述壳体部和所述手握部之间形成有第三空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壳体部为硬质塑料制成的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手握部具有横向中轴线和纵向中轴线,所述手部肌肉锻炼装置关于所述横向中轴线对称且关于所述纵向中轴线对称。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部具有与所述置物空间连通并适于装入或倒出配重物的开口以及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的盖。进一步地,所述手握部包括表层和内层,所述表层完全覆盖所述内层且所述表层和所述内层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表层由橡胶制成,所述内层由硅胶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手握部、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的横截面均为圆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环和所述第二拉环的横截面直径均小于所述手握部的横截面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环和所述第二拉环的弹力不同。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拉环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主体部,每个所述第二拉环的两端固定连接一个所述主体部,所述手握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主体部或者所述手握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手部肌肉锻炼装置包括多个锻炼结构,可以有多种锻炼方法,能够锻炼手部更多的肌肉,并且适用性广,既能适应力量强壮者进行锻炼,也能适应力量薄弱者进行锻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手部肌肉锻炼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手部肌肉锻炼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手部肌肉锻炼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锻炼者通过第一锻炼结构进行锻炼的示意图;图5为锻炼者通过第二锻炼结构进行锻炼的示意图;图6为锻炼者通过第三锻炼结构进行锻炼的示意图,其中锻炼者还未对手握部进行施力;图7为锻炼者通过第三锻炼结构进行锻炼的示意图,其中锻炼者对手握部进行施力;图8为锻炼者通过第四锻炼结构进行锻炼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手部肌肉锻炼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号:100、锻炼装置;1、主体框架;11、主体部;12、壳体部;121、置物空间;122、开口;123、盖;2、第一锻炼结构;21、第一拉环;22、第一空间;3、第二锻炼结构;31、第二拉环;32、第二空间;4、第三锻炼结构;41、手握部;411、表层;412、内层;413、横向中轴线;414、纵向中轴线;42、第三空间;5、第四锻炼结构;51、提带;52、容纳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100,包括主体框架1、第一锻炼结构2、第二锻炼结构3、第三锻炼结构4和第四锻炼结构5。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框架1包括两个主体部11和固定连接于主体部11的两个壳体部12。每个壳体部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主体部11。主体部11和壳体部12为硬质塑料制成的一体结构,例如硬质塑料可以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硬质聚氯乙烯泡沫塑料等。如图1至图3所示,两个主体部11沿纵向布置,主体部11呈弧形。两个壳体部12沿横向布置,壳体部12呈柱形。壳体部12内形成有置物空间121,置物空间121适于装载配重物。在一些实施例中,配重物可以在一开始就被封装在壳体部12内,并且无法取出。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壳体部12具有与置物空间121连通并适于装入或倒出配重物的开口122以及适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22的盖123。开口122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盖123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具有公知结构的盖123,只要能够打开和关闭开口122即可,例如可以是卡扣式的、旋转式的、摆动式、柱塞式、螺纹式的等等。例如,在公知的卡扣式结构中,盖123可以与壳体部12转动连接,盖123可以设置手抠部(未图示)和卡扣部(未图示),壳体部12设置有卡槽部(未图示),当需要把盖123打开时,通过扳动手抠部,可以使卡扣部和卡槽部脱离,从而打开开口122,而当盖123合上时,直接对盖123施力,在弹力作用下,卡扣部可以自动卡住卡槽部。其他结构的盖不再一一举例说明。配重物可以是金属粉末,如铁粉,也可以是沙子、塑料粉末或水或其他粉末状、颗粒状或液体状的物质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质,只要适于从开口122装入或倒出即可。可以根据训练的需要,通过开口122装入不同重要的配重物,使得锻炼装置100具有一定的重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锻炼结构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两个第一拉环21,每个所述第一拉环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主体部11。两个所述第一拉环21沿横向布置,第一拉环21呈弧形,第一拉环21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拉环21的中心线和主体部11的中心线组成一个椭圆形。两个所述第一拉环21具有弹性,例如第一拉环21可以由橡胶或弹性塑料等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拉环21和所述壳体部12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22。第一拉环21和第一空间22的尺寸设计成可以使得锻炼者能够顺利抓握第一拉环21。如图4所示,在需要锻炼时,锻炼者的两手分别抓握两侧的第一拉环21,可以正手抓或反手抓,然后向外侧施力,以进行手部拉力的锻炼。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锻炼结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两个第二拉环31,每个所述第二拉环31的两端固定连接一个所述主体部11。两个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框架,包括两个主体部和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个壳体部,两个所述主体部沿纵向布置,两个所述壳体部沿横向布置,所述壳体部内形成有置物空间,所述置物空间适于装载配重物;/n第一锻炼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个第一拉环,两个所述第一拉环沿横向布置,两个所述第一拉环具有弹性;/n第二锻炼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个第二拉环,两个所述第二拉环沿纵向布置,两个所述第二拉环具有弹性;/n第三锻炼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手握部,所述手握部呈柱状且具有弹性;/n第四锻炼结构,包括提带,所述提带的两端沿着所述手握部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手握部,所述提带和所述手握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n其中,所述第一拉环和所述壳体部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二拉环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所述壳体部和所述手握部之间形成有第三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框架,包括两个主体部和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个壳体部,两个所述主体部沿纵向布置,两个所述壳体部沿横向布置,所述壳体部内形成有置物空间,所述置物空间适于装载配重物;
第一锻炼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个第一拉环,两个所述第一拉环沿横向布置,两个所述第一拉环具有弹性;
第二锻炼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两个第二拉环,两个所述第二拉环沿纵向布置,两个所述第二拉环具有弹性;
第三锻炼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手握部,所述手握部呈柱状且具有弹性;
第四锻炼结构,包括提带,所述提带的两端沿着所述手握部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手握部,所述提带和所述手握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拉环和所述壳体部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二拉环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所述壳体部和所述手握部之间形成有第三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壳体部为硬质塑料制成的一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部肌肉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部具有横向中轴线和纵向中轴线,所述手部肌肉锻炼装置关于所述横向中轴线对称且关于所述纵向中轴线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定忠樊俊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