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90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应用于植入式给药装置,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直角针头和设置在所述直角针头一端的针柄,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包括垫体,所述垫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垫体的针孔、及由所述针孔延伸至所述垫体边沿的侧缝。所述垫体沿所述侧缝张开或封闭,所述直角针头插入人体后,沿所述侧缝打开垫体,使所述直角针头容纳在所述针孔中,所述垫体位于所述针柄和人体皮肤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垫片,通过侧缝开合的方式固定所述直角针头,侧缝封闭时,所述之直角针头固定在所述针孔中,避免病菌污染所述直角针头的问题;所述针柄通过所述垫体贴靠在皮肤上,起到稳定固定所述直角针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
技术介绍
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是一种体内埋藏导向性区域给药的医疗器械,相比于常规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皮下植入式给药的浓度更大、靶向性更强,可避免非靶向器官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请参考图1,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用于注药的部分由如下部分构成:直角针头1、设置在所述直角针头1末端用于固定所述直角针头1的针柄2、以及安装在所述针柄2上为直角针头1输液的外延管20,外延管20向直角针头1输液,针柄2起到连接直角针头1和外延管20的作用,同时针柄2用于对外固定。直角针头1插入人体内预先埋装的底座中,直角针头1的长度固定,且直角针头1要适用于不同皮脂厚度的患者,对于皮脂厚度小于直角针头1的患者,直角针头1插入人体至人体内的底座时,常常会出现直角针头1部分位于皮肤上方,针柄2无法贴靠在人体皮肤上的问题,直角针头1无法固定。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在针柄下垫医用纱布以达到固定直角针头的目的。然而垫纱布的方法易造成直角针头污染、针柄不易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植入式给药装置的直角针头不易固定、纱布固定易污染直角针头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应用于植入式给药装置,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直角针头和设置在所述直角针头一端的针柄,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包括垫体,所述垫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垫体的针孔、及由所述针孔延伸至所述垫体边沿的侧缝;所述垫体沿所述侧缝张开或封闭,所述直角针头沿所述侧缝进入所述针孔并容纳在所述针孔中,所述针柄贴靠放置在所述垫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垫体包括粘贴部,所述粘贴部设置在垫体一侧并沿所述垫体边沿设置,所述垫体通过所述粘贴部粘贴对外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包括无菌膜,所述无菌膜一端固定在所述垫体上,一端向远离所述垫体一侧延伸,所述无菌膜贴靠在所述垫体上并固定所述针柄。进一步的,所述无菌膜固定在垫体一侧,并位于所述侧缝开口方向的对侧。进一步的,所述无菌膜固定在垫体两侧,并位于所述侧缝开口方向的临侧。进一步的,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封闭片,所述封闭片贴在所述无菌膜上。进一步的,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包括标签,所述标签粘贴固定在所述封闭片上。进一步的,所述垫体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设置有垫体,所述垫体上设置有针孔和侧缝,通过所述侧缝打开所述垫体后,所述直角针头延所述侧缝进入所述针孔,将所述侧缝两侧壁贴靠,使所述直角针头固定在所述针孔中,所述针柄固定在所述垫体上;本技术通过所述垫片,通过侧缝开合的方式固定所述直角针头,侧缝封闭时,所述之直角针头固定在所述针孔中,避免病菌污染所述直角针头的问题;所述针柄通过所述垫体贴靠在皮肤上,起到稳定固定所述直角针头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植入式给药装置中注药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针孔部分的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公开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应用于植入式给药装置,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直角针头1和设置在所述直角针头1一端的针柄2,所述针柄2一端安装有外延管20,针柄2作为外延管20与直角针头1之间的连接与固定装置,同时,所述直角针头1通过所述针柄2固定在人体皮肤上。患者身体内埋藏有用于接收供药的底座,所述直角针头1插入人体将药液输入底座中。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包括垫体3,所述垫体3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垫体3的针孔31、及由所述针孔31延伸至所述垫体3边沿的侧缝32。所述垫体3沿所述侧缝32张开或封闭,所述直角针头1沿所述侧缝32进入所述针孔31并容纳在所述针孔31中,所述针柄2贴靠放置在所述垫体3上。在现有技术中,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的直角针头1不能受到磨损,所述直角针头1应直接插入皮肤组织,因而,所述垫体3设置有侧缝32与位于侧缝32一端的针孔31。当所述直角针头1插入患者皮肤至埋入患者身体内的底座后,沿打开所述侧缝32打开所述垫体3,使所述侧缝32的两侧壁相互远离,所述侧缝32张开。将所述垫体3推入所述针柄2和患者皮肤之间,所述直角针头1延所述侧缝32进入所述针孔31。关闭所述侧缝32,使所述侧缝32的两侧壁相互贴靠并固定,所述直角针头1即固定在所述针孔31中,所述针柄2固定在所述垫体3上方,所述针柄2通过所述垫体3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垫体3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三角形等形状,起到承托针柄2的作用即可。在本技术的一个可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垫体3上设置有与所述针柄2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针柄2容纳在所述凹槽中,避免所述针柄2相对于所述垫体3滑动,进一步起到固定在所述针柄2的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垫体3为弹性材料,如无菌棉,具有弹性的垫体3可以有效支撑在患者皮肤与所述针柄2之间,避免所述针柄2与垫体3之间产生空隙,所述针柄2失去支撑无法稳定固定的问题。请参考图2,所述垫体3包括粘贴部34,所述粘贴部34设置在垫体3一侧并沿所述垫体3边沿设置,所述垫体3通过所述粘贴部34对外粘贴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垫体3贴靠在患者皮肤一侧设置有粘贴部34,以将所述垫体3粘贴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所述垫体3未使用时,所述粘贴部34上贴有纸片,避免所述粘贴部34上的胶液氧化失效,当所述垫体3位于所述针柄2和患者皮肤之间时,翘起所述垫体3的一角并揭开纸片,使所述粘贴部34贴在患者皮肤上即可,使用方式方便,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包括无菌膜4和封闭片41,所述封闭片41贴在所述无菌膜4上避免所述无菌膜4上沾染细菌。所述无菌膜4一端固定在所述垫体3上,一端向远离所述垫体3一侧延伸,所述无菌膜4贴靠在所述垫体3上并固定所述针柄2。如图2和图3所示的,在现有技术中,植入式给药装置位于皮肤外部的部分必须要保证无菌操作,避免细菌从所述直角针头1进入患者皮肤造成内脏器官的感染。所述垫体3的一侧设置有无菌膜4,所述垫体3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后,折叠所述无菌膜4,使所述无菌膜4位于所述垫体3上方,揭开所述封闭片41,同时将露出的所述无菌膜4贴在所述垫体3及患者皮肤上,封闭所述直角针头1和所述针柄2,起到隔离细菌的作用。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其中所述直角针头1通过所述针孔31穿过所述垫体1,所述无菌膜4位于所述垫体3的上方,并揭开部分所述封闭片41。如图3中,沿方向A按压所述无菌膜4,使无菌膜4覆盖在所述垫体3和所述针柄2上,沿方向B拉动所述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应用于植入式给药装置,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直角针头和设置在所述直角针头一端的针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包括垫体,所述垫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垫体的针孔、及由所述针孔延伸至所述垫体边沿的侧缝;/n所述垫体沿所述侧缝张开或封闭,所述直角针头沿所述侧缝进入所述针孔并容纳在所述针孔中,所述针柄贴靠放置在所述垫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应用于植入式给药装置,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包括直角针头和设置在所述直角针头一端的针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包括垫体,所述垫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垫体的针孔、及由所述针孔延伸至所述垫体边沿的侧缝;
所述垫体沿所述侧缝张开或封闭,所述直角针头沿所述侧缝进入所述针孔并容纳在所述针孔中,所述针柄贴靠放置在所述垫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包括粘贴部,所述粘贴部设置在垫体一侧并沿所述垫体边沿设置,所述垫体通过所述粘贴部粘贴对外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式给药装置垫片包括无菌膜,所述无菌膜一端固定在所述垫体上,一端向远离所述垫体一侧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红秦玉菊王文娟肖雯洁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