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多功能骨折撑开复位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56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万向多功能骨折撑开复位固定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横杆模块、第一转向部件和移动块,横杆模块转动连接第一转向部件,第二转向部件转动连接第一转向部件,第二转向部件连接第一套杆;横杆模块上活动套接移动块,移动块包括横向部和纵向部,横向部设置杆孔,杆孔上壳壁的延伸部上设置第二柱孔和第一柱孔,上壳壁与第一柱孔相交形成贯穿上壳壁的抵接孔;第一柱孔内插接的旋齿部件啮合横杆模块上表面横排螺纹齿;第三转向部件转动连接移动块,且第三转向部件连接第二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适应患处固定杆的各种角度和位置,增加了复位撑开器的适用范围;通过旋齿啮合横排螺纹齿的设计,可以实现精细调节、减少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多功能骨折撑开复位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万向多功能骨折撑开复位固定器。
技术介绍
在当前的骨折治疗中,骨折切开复位的牵引通常是用普通骨钩进行牵引的,但是对于陈旧性骨伤,如果采用普通骨钩牵引,由于骨干周围的软组织痉缩,普通骨钩的牵引比较费时,而且在牵引的时候,普通骨钩必须咬合住骨端才能复位,这种牵引方式进一步加大了患者的痛苦,也存在使用临时固定器,经常因放置接骨板而需要去除临时固定器,或因肌肉收缩骨折难以复位,而且对于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现有的装置存在无法延轴线复位、无法撑开、无法维持等问题,这给正常的骨折手术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另外,市场上的撑开复位器,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撑开复位过程不平稳、且精确度不高、控制困难。为此,相关
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950193U提出的“一种反向螺纹撑开复位器”,虽然本技术能够通过正旋或反旋调节旋钮,使两个撑开复位模块同时相向或背向移动,调节两个撑开复位模块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撑开复位模块上的固定杆(如克式针)撑开骨折交接部位,方便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向多功能骨折撑开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杆模块(1)、第一转向部件(2)和移动块(5),所述横杆模块(1)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02),所述连接部(102)中间设置通孔,第一转向部件(2)的纵轴柱(201)插入该通孔并实现转动连接,纵轴柱(201)表面设置有螺纹且纵轴柱(201)顶端旋转连接有旋紧轮(10),旋紧轮(10)内表面设置有螺纹;第二转向部件(3)通过第一孔(301)套接横轴柱(202)实现与第一转向部件(2)的转动连接,横轴柱(202)上设置螺纹,且横轴柱(202)穿过第一孔(301)的露出部分旋转连接有旋紧轮(10);第二转向部件(3)上还设置有第二孔(302),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多功能骨折撑开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杆模块(1)、第一转向部件(2)和移动块(5),所述横杆模块(1)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02),所述连接部(102)中间设置通孔,第一转向部件(2)的纵轴柱(201)插入该通孔并实现转动连接,纵轴柱(201)表面设置有螺纹且纵轴柱(201)顶端旋转连接有旋紧轮(10),旋紧轮(10)内表面设置有螺纹;第二转向部件(3)通过第一孔(301)套接横轴柱(202)实现与第一转向部件(2)的转动连接,横轴柱(202)上设置螺纹,且横轴柱(202)穿过第一孔(301)的露出部分旋转连接有旋紧轮(10);第二转向部件(3)上还设置有第二孔(302),第二孔(302)内设置螺纹并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套杆(4),所述第一套杆(4)内部中空;横杆模块(1)上还活动套接有移动块(5),所述移动块(5)包括横向部(501)和纵向部(502),横向部(501)设置贯通的杆孔(5011),杆孔(5011)的上壳壁(5012)外端面还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且有间隔的延伸部(5014),所述两个延伸部(5014)从上到下设置相对应的第二柱孔(5016)和第一柱孔(5015),且第二柱孔(5016)和第一柱孔(5015)轴心均垂直于杆孔(5011)的贯通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柱孔(5015)下边缘与上壳壁(5012)相交并与杆孔(5011)的上边缘相交,且上壳壁(5012)在与第一柱孔(5015)的相交处形成贯穿上壳壁(5012)的抵接孔(5013);第一柱孔(5015)内插接有旋齿部件(6),旋齿部件(6)包括旋柄(601)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宝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德朗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