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下螺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356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镜下螺钉系统,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外侧可拆卸连接视镜机构,用以扩张定位;视镜机构包括通道件、第一内窥镜和第二内窥镜,通道件与定位机构的外侧可拆卸连接,通道件内嵌入第一内窥镜,第一内窥镜内侧与导向机构可拆卸连接;导向机构的后侧与动作机构相连,动作机构沿导向机构的纵向轴线移动,第二内窥镜安装在动作机构上,以便于清楚动作机构的移动方向和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视镜机构的设置,提供可视化操作视野,可以提高精确度,提高中空螺钉安装的安全性,同时减少X光透视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下螺钉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镜下螺钉系统。
技术介绍
临床上,在完成脊柱内镜减压和椎间融合后可以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也可以辅以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上述螺钉在植入时多需要较多的X线透视,对于初学者也有一定的困难,另一种思路是通过导航技术甚至机器人手术来完成置钉的过程,但这样的新技术成本很高,只能在比较少的医院进行应用。传统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缺陷为:1.因为其设计缺陷无法看到局部,只能通过Jamshidi钉来感觉关节突与横突的交界处(通过触觉或X光暴露来替代视觉),找到合适部位后在透视下确认进钉点是否合适,多数情况下需要多次调整才能找到合适的进钉点,植入位置容易存在较大误差;2.在螺钉植入过程中,无法持续通过内窥镜监视螺钉尾部状态,不能及时纠正偏离;3.传统技术需要使用较多X光暴露;4.传统技术无法观察螺钉通道。开放的徒手置钉技术缺陷为:1.创口大,不利于愈合;2.出血量大容易造成手术视野模糊;3.容易破坏脊柱肌肉组织,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大;4.术后疤痕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镜下螺钉系统,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镜下螺钉系统,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外侧可拆卸连接视镜机构,用以扩张定位;所述视镜机构包括通道件、第一内窥镜和第二内窥镜,所述通道件与定位机构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所述通道件内嵌入第一内窥镜,所述第一内窥镜内侧与导向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向机构的后侧与动作机构相连,所述动作机构沿所述导向机构的纵向轴线移动,所述第二内窥镜安装在动作机构上,以便于清楚动作机构的移动方向和位置。进一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穿刺针筒,所述穿刺针筒的内侧分别与穿刺针芯和第一克氏针可拆卸连接,所述穿刺针筒的外侧与扩张器相连,所述扩张器的外侧与通道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适配器和第二克氏针,所述导向适配器可拆卸嵌套安装在所述通道件中,所述第二克氏针的一端可拆卸嵌套安装在所述导向适配器中,所述第二克氏针的另一端与空心钻连接。进一步,所述动作机构包括中空螺钉,所述中空螺钉贯穿第二克氏针,所述中空螺钉的后端与电动工具相连,所述中空螺钉沿第二克氏针的纵向轴线移动。进一步,所述第一内窥镜包括镜身,所述镜身的前端连接外工作管一端,所述外工作管的另一端镶嵌有物镜,所述镜身的下端安装可拆卸通水阀,所述镜身的后端安装有目镜罩。进一步,所述第二内窥镜与第一内窥镜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内窥镜的最大插入部外径小于第一内窥镜的最大插入部外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计了视镜机构,在视镜机构直视下操作,而不是传统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只能通过触觉或X光暴露来调整螺钉状态,可以提高精确度,提高螺钉工作安全性,同时本技术只在使用初期进行X光暴露2到3次即可,后期可以不需要继续使用X光暴露,极大地减少X光透视次数,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配合两条不同尺寸内窥镜,可获得开放徒手置钉技术同样的视野,并且能够减少创伤。3.本技术螺钉中空的设计和可在内窥镜直视下操作的特性,用第二内窥镜来检查螺钉是否进入模型内,通过中空螺钉的螺钉通道,置入细直径的内镜系统,检查四壁是否完整,做到螺钉通道的可视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定位机构的工作过程图;图3为视镜机构的工作过程图;图4为导向机构工作过程图;图5为动作机构工作过程图;图6为本技术作用效果图;1-穿刺针筒,2-穿刺针芯,3-第一克氏针,4-扩张器,5-通道件,6-第一内窥镜,7-导向适配器,8-空心钻,9-中空螺钉,10-第二内窥镜,11-电动工具,12-第二克氏针。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镜下螺钉系统,包括定位机构、视镜机构、导向机构以及动作机构。定位机构包括穿刺针筒1,所述穿刺针筒1的内侧分别与穿刺针芯2和第一克氏针3可拆卸连接,所述穿刺针筒1的外侧与扩张器4相连,所述扩张器4的外侧与视镜机构中的通道件5可拆卸连接。穿刺针筒1与穿刺针及第一克氏针3配合,寻找模型合适位置进行定位,通过扩张器4进行工作通道的扩张,从而实现定位机构的定位扩张功能。视镜机构,用以提供操作视野,包括通道件5、第一内窥镜6和第二内窥镜10。所述通道件5与扩张器4的外侧可拆卸连接,用以扩大工作通道,实现工作通道逐级扩大的效果。所述通道件5内嵌入第一内窥镜6,通道件5与第一内窥镜6的内侧与导向机构可拆卸连接,第一内窥镜6的置入为后续导向定位提供必要视野。所述第一内窥镜6包括镜身,所述镜身的前端连接外工作管一端,所述外工作管的另一端镶嵌有物镜,所述镜身的下端安装可拆卸通水阀,所述镜身的后端安装有目镜罩。所述第二内窥镜10与第一内窥镜6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内窥镜10的最大插入部外径小于第一内窥镜6的最大插入部外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适配器7和第二克氏针12,所述导向适配器7可拆卸嵌套安装在所述通道件5中,所述第二克氏针的一端可拆卸嵌套安装在所述导向适配器7中,通过调节导向适配器7的角度,可以调节控制第二克氏针12的位置。第二克氏针12的前端与模型表面相接触形成进针点,第二克氏针12的另一端与空心钻8配合工作,用以将第二克氏针12插入模型。动作机构包括中空螺钉9,中空螺钉9的中空部形成螺钉通道,通过螺钉通道将中空螺钉9贯穿在第二克氏针12外,同时螺钉通道内根据螺钉大小置入第二内窥镜10,其中第二内窥镜10的最大插入部外径小于中空螺钉9的内孔直径,以便于清楚动作机构的移动方向和位置。中空螺钉9后端与电动工具11相连,中空螺钉9沿第二克氏针12轴向移动。利用第二内窥镜10与中空螺钉9的配合检查螺钉是否进入了模型内,检查四壁是否完整,做到螺钉通道的可视化。如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孩提供了一种镜下螺钉系统的安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模型内安装第一克氏针3与扩张器4。具体如下:S11,将穿刺针芯2与穿刺针筒1穿过模型,顶住模型表面;S12,将穿刺针的针芯抽出,将第一克氏针3沿穿刺针筒1内孔插入;S13,将穿刺针筒1取出,第一克氏针3留在模型内;S14,将扩张器4沿第一克氏针3穿入,取出第一克氏针3。S2,将通道件5套装在扩张器4的外侧,扩大工作通道,取出第一克氏针3与扩张器4,将第一内窥镜6嵌入通道件5内;S3,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下螺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外侧可拆卸连接视镜机构,用以扩张定位;/n所述视镜机构包括通道件(5)、第一内窥镜(6)和第二内窥镜(10),所述通道件(5)与定位机构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所述通道件(5)内嵌入第一内窥镜(6),所述第一内窥镜(6)内侧与导向机构可拆卸连接;/n所述导向机构的后侧与动作机构相连,所述动作机构沿所述导向机构的纵向轴线移动,所述第二内窥镜(10)安装在动作机构上,以便于清楚动作机构的移动方向和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下螺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外侧可拆卸连接视镜机构,用以扩张定位;
所述视镜机构包括通道件(5)、第一内窥镜(6)和第二内窥镜(10),所述通道件(5)与定位机构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所述通道件(5)内嵌入第一内窥镜(6),所述第一内窥镜(6)内侧与导向机构可拆卸连接;
所述导向机构的后侧与动作机构相连,所述动作机构沿所述导向机构的纵向轴线移动,所述第二内窥镜(10)安装在动作机构上,以便于清楚动作机构的移动方向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下螺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穿刺针筒(1),所述穿刺针筒(1)的内侧分别与穿刺针芯(2)和第一克氏针(3)可拆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善云吕劲贤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