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伟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559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头部圆环,头部圆环内部设有柔性海绵垫,柔性海绵垫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且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贯穿头部圆环,头部圆环一侧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一侧设有旋转轴承,旋转轴承外部固定套设有固定套,且固定套表面设有固定孔,固定套一侧固定安装有顶部圆环。该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头部圆环和柔性海绵垫实现了对头部的固定,并实现了病人头部的舒适性,顶部圆环对穿刺针的多方位固定,大大减小了病人在使用时穿刺针对人体的二次伤害,该装置的实用性也大大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穿刺定位
,具体为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给病人进行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时,大多用穿刺针直接刺入血管,然后卸下注射器,再插入导丝,现有的穿刺针主要由针体、针柄和针芯构成,针柄体积比较小,这样手捏针柄很容易脱落,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血管介入导管治疗时,因为导管比较长,需要进行固定,通常采用医用胶布粘贴固定,医用胶布粘贴的范围较小,不能够长时间的进行固定,有时胶布脱落导管滑动,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有的导管固定装置中有的使用带有固定板的固定带,由于固定板较硬,放置在患者身体上会增加患者的不舒适感,有的粘胶带固定装置没有导管固定插孔,导管容易发生位置移动,影响患者的治疗穿刺过程中不稳定,容易造成穿刺失误,影响穿刺结果,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头部圆环,所述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头部圆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圆环(1)内部设有柔性海绵垫(2),所述柔性海绵垫(2)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3)和第二固定螺栓(4),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和第二固定螺栓(4)贯穿头部圆环(1),所述头部圆环(1)一侧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5)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杆(24),所述第三支撑杆(24)一侧设有旋转轴承(23),所述旋转轴承(23)外部固定套设有固定套(25),且所述固定套(25)表面设有固定孔(22),所述固定套(25)一侧固定安装有顶部圆环(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头部圆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圆环(1)内部设有柔性海绵垫(2),所述柔性海绵垫(2)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3)和第二固定螺栓(4),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和第二固定螺栓(4)贯穿头部圆环(1),所述头部圆环(1)一侧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5)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杆(24),所述第三支撑杆(24)一侧设有旋转轴承(23),所述旋转轴承(23)外部固定套设有固定套(25),且所述固定套(25)表面设有固定孔(22),所述固定套(25)一侧固定安装有顶部圆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5)正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套(26),且所述第二固定套(26)正面设有滑槽(20),所述第二固定套(26)内部设有第二固定栓(18),且所述第二固定栓(18)长度大于第三支撑杆(24),所述第二固定栓(18)与滑槽(20)交接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9),且第二支撑杆(19)直径略小于滑槽(20)开口,所述第二支撑杆(19)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圆环(6)内壁靠近上端设有齿条(16),所述齿条(16)底端设有滑轨(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