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及清淤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338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包括具有污水容纳腔的泵站筒体,所述污水容纳腔内设有与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将所述污水容纳腔分隔为上污水腔和下淤泥腔;所述上污水腔的一侧连通有污水进管,所述上污水腔内设有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水端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延伸出所述泵站筒体;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多个沿横向且并排设置的挡板;还公开了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的清淤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过在泵站筒体内设置分隔组件,该分隔组件能够实现泵站在运行时进行清淤清理作业,也不会影响泵站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了成本,也节约的资源,泵站的处理效率也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及清淤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及清淤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污水主要排放至市政污水管道再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在一些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居住区内的污水管道出口低于市政污水管道,污水无法自流排入市政污水管道,一般都是采用小型污水泵站提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现有技术中的污水泵站主要包括泵站本体,泵站本体包含集水腔,集水腔的内壁上连接有入水管和出水管,集水腔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提升泵,污水提升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出水管,由入水管进入集水腔的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提升至出水管所在的高程再排入市政污水管中。传统上述污水泵站存在的问题是:集水腔底部存在淤泥沉积的问题,并且淤泥的清理需要停止泵站的运行并在泵站内污水基本抽出后进行,这样就使得泵站不能持续运行,导致成本大大增加,浪费了不必要消耗的资源,也降低了泵站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及清淤方法,解决现有污水泵站的清淤作业需要在泵站停止时进行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包括具有污水容纳腔的泵站筒体,所述污水容纳腔内设有与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将所述污水容纳腔分隔为上污水腔和下淤泥腔;所述上污水腔的一侧连通有污水进管,所述上污水腔内设有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水端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延伸出所述泵站筒体;所述下淤泥腔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结构的淤泥沉积槽,所述淤泥沉积槽的底部设有搅拌装置和淤泥排出装置;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多个沿横向且并排设置的挡板,每个所述挡板分别通过一转轴连接在所述上污水腔内,所述转轴连接有转动驱动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板相互衔接;所述挡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有具有滤孔的滤盖,在所述滤盖之间填充有过滤材料。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相邻的所述挡板之间通过衔接结构连接;所述衔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挡板端面且为“Z”形结构的第一衔接面及设于相邻挡板端面且与第一衔接面相匹配的第二衔接面。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材料包括粒径为2mm-10mm的鹅卵石碎料。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泵站筒体的外侧,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传动连接杆、传动齿轮,主动齿轮和驱动电机;其中,每个所述挡板的转轴在同一侧的一端穿出泵站筒体外且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所述传动齿轮,每个传动齿轮在远离挡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偏心连接轴,相邻的两个偏心连接轴之间铰接有传动连接杆,其中一个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和所述驱动电机同时连接有PLC控制器。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淤泥排出装置包括淤泥排管和淤泥抽送泵;所述淤泥抽送泵设置于所述下淤泥腔底部的内腔中,所述淤泥抽送泵的进口端连接有淤泥进管,所述淤泥进管伸入所述淤泥沉积槽的底部,所述淤泥抽送泵的出口端连接有淤泥出管,所述淤泥出管伸出所述泵站筒体外。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与所述挡板键连接。另一方面,也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项的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的清淤方法,所述清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污水泵站运行时进行清淤作业,通过PLC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运行,驱动电机通过主动齿轮、每个转轴上的传动齿轮和传动连接杆使得每个挡板同步转动,每个挡板分别绕其转轴由纵向状态转动至横向状态;S2:上污水腔中污水通过每个挡板上的安装孔进入下淤泥腔,在经过安装孔时通过安装孔内的滤盖和过滤材料进行过滤,过滤后进入下淤泥腔,由过滤后的污水对淤泥腔中淤泥进行稀释,并维持上下压力平衡;S3: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淤泥抽送泵和搅拌装置启动,淤泥抽送泵将淤泥沉积槽中的淤泥抽出泵站壳体外,直到淤泥沉积槽中的淤泥基本被抽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泵站筒体内设置分隔组件,该分隔组件能够实现泵站在运行时进行清淤清理作业,也不会影响泵站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了成本,也节约的资源,泵站的处理效率也大大提高。而且,分隔组件将泵站内腔分隔为上污水腔和下淤泥腔,可使得下淤泥腔在进行淤泥清理时其水体的扰动对上污水腔中水体的影响大大减小,更加利于下淤泥腔中的淤泥进行清理,并且上污水腔分散的淤泥不会进入下淤泥腔中,而只有被滤盖和过滤材料经过过滤后的污水才进入下淤泥腔中,这样在可维持上下压力平衡的同时,也能够对下淤泥腔中的淤泥进行稀释,使得下淤泥腔中淤泥的清理效率更高,清理也更加彻底。此外,通过将下淤泥腔的底部设置为倒锥形的结构,淤泥在下淤泥腔中的沉积则会更加有利,也更便于淤泥的抽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2为图1中分隔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挡板的剖面结构和与相邻挡板的连接关系;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的分隔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分隔组件的具体结构放大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挡板、转轴和传动齿轮的连接关系。图中:1-泵站筒体;11-上污水腔;12-下淤泥腔;2-污水进管;3-污水提升泵;4-排污管;5-分隔组件;51-挡板;52-转轴;53-键;54-安装孔;55-滤盖;56-鹅卵石碎料;57-第一衔接面;58-第二衔接面;59-传动连接杆;510-传动齿轮;6-淤泥沉积槽;7-搅拌装置;8-淤泥抽送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其通过内部的污水提升泵3能够将来自生活区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以此起到污水泵站的提升作用。请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可包括具有污水容纳腔的泵站筒体1,所述污水容纳腔内设有与分隔组件5,所述分隔组件5将所述污水容纳腔分隔为上污水腔11和下淤泥腔12;其中,泵站筒体1作为污水泵站的主体,其内部腔体为污水容纳腔,该污水容纳腔也可以说是集水腔;该污水容纳腔内存储污水,分隔组件5设置在污水容纳腔中且将该腔体分给为上污水腔11和下淤泥腔12,上污水腔11主要用于污水的储存,下淤泥腔12主要用于淤泥的沉积和清理,而分隔组件5主要用于在需要进行清淤时将上污水腔11与淤泥腔进行阻隔且一定程度的连通,以此便于对下淤泥腔12中的淤泥进行清理和不影响泵站的提升作业的进行。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所述上污水腔11的一侧连通有污水进管2,所述上污水腔11内设有污水提升泵3,所述污水提升泵3的出水端连接有排污管4,所述排污管4延伸出所述泵站筒体1;所述下淤泥腔12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结构的淤泥沉积槽6,所述淤泥沉积槽6的底部设有搅拌装置7和淤泥排出装置;上污水腔11中的污水由居民区排污管4通过污水进管2进入该腔中,然后通过污水提升泵3将污水提升后通过排污管4排入市政污水管道中,以此起到泵站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包括具有污水容纳腔的泵站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容纳腔内设有与分隔组件(5),所述分隔组件(5)将所述污水容纳腔分隔为上污水腔(11)和下淤泥腔(12);/n所述上污水腔(11)的一侧连通有污水进管(2),所述上污水腔(11)内设有污水提升泵(3),所述污水提升泵(3)的出水端连接有排污管(4),所述排污管(4)延伸出所述泵站筒体(1);所述下淤泥腔(12)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结构的淤泥沉积槽(6),所述淤泥沉积槽(6)的底部设有搅拌装置(7)和淤泥排出装置;/n所述分隔组件(5)包括多个沿横向且并排设置的挡板(51),每个所述挡板(51)分别通过一转轴(52)连接在所述上污水腔(11)内,所述转轴(52)连接有转动驱动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板(51)相互衔接;所述挡板(5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54),所述安装孔(54)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有具有滤孔的滤盖(55),在所述滤盖(55)之间填充有过滤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包括具有污水容纳腔的泵站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容纳腔内设有与分隔组件(5),所述分隔组件(5)将所述污水容纳腔分隔为上污水腔(11)和下淤泥腔(12);
所述上污水腔(11)的一侧连通有污水进管(2),所述上污水腔(11)内设有污水提升泵(3),所述污水提升泵(3)的出水端连接有排污管(4),所述排污管(4)延伸出所述泵站筒体(1);所述下淤泥腔(12)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结构的淤泥沉积槽(6),所述淤泥沉积槽(6)的底部设有搅拌装置(7)和淤泥排出装置;
所述分隔组件(5)包括多个沿横向且并排设置的挡板(51),每个所述挡板(51)分别通过一转轴(52)连接在所述上污水腔(11)内,所述转轴(52)连接有转动驱动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板(51)相互衔接;所述挡板(5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54),所述安装孔(54)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有具有滤孔的滤盖(55),在所述滤盖(55)之间填充有过滤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挡板(51)之间通过衔接结构连接;
所述衔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挡板(51)端面且为“Z”形结构的第一衔接面(57)及设于相邻挡板(51)端面且与第一衔接面(57)相匹配的第二衔接面(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材料包括粒径为2mm-10mm的鹅卵石碎料(56)。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水泵站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泵站筒体(1)的外侧,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传动连接杆(59)、传动齿轮(510),主动齿轮和驱动电机;
其中,每个所述挡板(51)的转轴(52)在同一侧的一端穿出泵站筒体(1)外且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所述传动齿轮(510),每个传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京冶中城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