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35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包括床椅转换机构,所述床椅转换机构包括床板一,床板一铰接连接有床板二,床板二铰接连接有床板三,床板三铰接连接有床板四;床板三铰接连接有连杆,连杆铰接连接有第二伸缩机构,床板二固定连接有机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独居老人、伤病人或者残疾人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多功能、低成本的起卧装置,通过一个电机即实现了床椅转换,且通过推杆便于使用者由坐姿转为坐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老年人的生活起局,国内外研发了许多轮椅床。我国轮椅床研究起步较晚,在机构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上和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也根据自身特色研制出技术指标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的智能轮椅。研究单位有中科院自动化所、上海交通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等。我国近几年由山东建筑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分别设计出了多功能护理床。在国家专利局也有类似专利,但并没有在市面上普及。目前辅助起卧的助力床多集中在医疗护理领域,实现的功能包含腿部、腰部和背部的升降。医用助力床的优点为采用电动控制调节各块床板的角度,可以实现较多姿态,使用舒适度较高;缺点在于床体变形大,使用的电机较多,成本较高,且无法辅助站立。这种床只能辅助使用者坐起来,无法辅助站起来,功能较为单一,无法辅助普通老人起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本技术为独居老人、伤病人或者残疾人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多功能、低成本的起卧装置,通过一个电机即实现了床椅转换,且通过推杆便于使用者由坐姿转为坐姿。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包括床椅转换机构,所述床椅转换机构包括床板一,床板一铰接连接有床板二,床板二铰接连接有床板三,床板三铰接连接有床板四;所述床板一、床板二、床板三和床板四侧边中部分别固定有转轴一、转轴二、转轴三和转轴四;转轴二轴接有第一导杆,转轴三轴接有第二导杆;第一导杆一端成形有与转轴一滑动连接的第一长槽,另一端成形有与转轴三滑动连接的第二长槽;第二导杆一端成形有与转轴二滑动连接的第三长槽,另一端成形有与转轴四配合的第四长槽;床板三铰接连接有连杆,连杆铰接连接有第二伸缩机构,床板二固定连接有机架。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床板二上铰接有扶手的一端,扶手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床板三铰接连接。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扶手、床板一、床板二、床板三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扶手和床板二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床板一与床板三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轴二轴接第一导杆中点处,转轴三轴接连接第二导杆中点处;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长度相同。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连接有丝杆二,丝杆二螺纹连接有滑块,连杆与滑块铰接连接。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连接有第一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上方安装有固定床体。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机,第一电动机连接有丝杆一,丝杆一与机架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上固定有支座,支座与床板二铰接连接;床板二底部铰接连接有推杆,推杆与机架铰接连接本技术的优点:1.第二根丝杆工作时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滑块的直线运动,滑块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拉动其中一块床板转动。四块床板之间用两对导杆连接,通过多个四杆机构实现四块床板之间的联动,从而仅需一个电机即可实现卧床形态到座椅形态的转化2.推杆工作时,床椅转换机构已处于座椅形态,此时推杆伸长推动床板上升即可实现座椅形态到竖立形态的转化,便于人站立起开。同样只需要一个电机即可完成这个过程。3.扶手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床椅转换机构为卧床形态时扶手紧靠床板,床椅转换机构为座椅形态时扶手升起,而竖立形态时又紧靠床板,此时使用者的双手无处抓持,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扶手上设计有把手以供抓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床体,2、光轴,3、推杆,4、第二电动机,5、丝杆一,6、机架,7、丝杆二,8、连杆,9、第二导杆,10、床板四,11、床板三,12、固定板,13、床板二,14、扶手,15、床板一,转轴一16,转轴二17,转轴三18,转轴四19,第一导杆20,第一长槽22,第二长槽23,第三长槽24,第四长槽25,连接杆26,滑块27,第一电动机2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且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具体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主动件包括丝杆一5、丝杆二7、推杆3。与丝杆一5配合的丝杆螺母与机架6固连,丝杆一5转动即可将机架移出固定床体1。如图2所示,两根导杆可绕床板侧面的支点转动,导杆AG可绕C点转动,导杆FI可绕G点转动。两根导杆两端均开有槽孔,与床板侧面的圆柱形支点配合。AB=BC=CD=DG=GH,DF=HI,易知△ABC与△GDC全等,△DGF与△HGI全等,因此AB//DG,DF//HI,即床板一15与床板三11在运动过程中会始终保持平行。固定板12与机架6固连,DF会始终与地面平行,HI亦然。AE为扶手,两端与床板一15上的A点和床板三11上的E点铰接。AB=ED,AB//ED,因此四边形ABDE为平行四边形,AE与BD平行且相等。床板二13和床板三11的铰接点D点通过固定板12与机架6固连。连杆8两端分别与丝杆二7上的滑块和床板三11铰接。丝杆二7转动即可拉动床板三11绕D点向下转动,其它床板除床板二13也一起转动,从而实现躺姿到坐姿的转换。推杆3两端分别与机架6和床板二13铰接,推杆伸长即可推动床板二13绕D点向上转动,此时床板三11和床板四10保持静止,床板一15跟随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坐姿到站姿的转换。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导向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椅转换机构,所述床椅转换机构包括床板一(15),床板一(15)铰接连接有床板二(13),床板二(13)铰接连接有床板三(11),床板三(11)铰接连接有床板四(10);所述床板一(15)、床板二(13)、床板三(11)和床板四(10)侧边中部分别固定有转轴一(16)、转轴二(17)、转轴三(18)和转轴四(19);转轴二(17)轴接有第一导杆(20),转轴三(18)轴接有第二导杆(9);第一导杆(20)一端成形有与转轴一(16)滑动连接的第一长槽(22),另一端成形有与转轴三(18)滑动连接的第二长槽(23);第二导杆(9)一端成形有与转轴二(17)滑动连接的第三长槽(24),另一端成形有与转轴四(19)配合的第四长槽(25);床板三(11)铰接连接有连杆(8),连杆(8)铰接连接有第二伸缩机构;床板二(13)连接有机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椅转换机构,所述床椅转换机构包括床板一(15),床板一(15)铰接连接有床板二(13),床板二(13)铰接连接有床板三(11),床板三(11)铰接连接有床板四(10);所述床板一(15)、床板二(13)、床板三(11)和床板四(10)侧边中部分别固定有转轴一(16)、转轴二(17)、转轴三(18)和转轴四(19);转轴二(17)轴接有第一导杆(20),转轴三(18)轴接有第二导杆(9);第一导杆(20)一端成形有与转轴一(16)滑动连接的第一长槽(22),另一端成形有与转轴三(18)滑动连接的第二长槽(23);第二导杆(9)一端成形有与转轴二(17)滑动连接的第三长槽(24),另一端成形有与转轴四(19)配合的第四长槽(25);床板三(11)铰接连接有连杆(8),连杆(8)铰接连接有第二伸缩机构;床板二(13)连接有机架(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二(13)上铰接有扶手(14)的一端,扶手(1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26)与床板三(11)铰接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丝杆驱动辅助起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14)、床板一(15)、床板二(13)、床板三(11)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扶手(1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发强唐乐为陈明志崔潇川杨玉洁包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