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301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水稻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品种选择、播种、移栽、第一季饲草施肥、第一季饲草水分管理、第一季饲草刈割、第二季再生稻施肥、第二季再生稻水分管理、第二季再生稻收割、第三季饲草施肥、第三季饲草水分管理、第三季饲草刈割。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我国长江中下游水稻因夏季高温胁迫导致的食用稻产量高而米质差的“稻强米弱”和水稻饲草产量高而品质差的问题,可有效解决水稻种植温光资源利用率低,有效缓解地区优质动物饲料供应紧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尤其涉及水稻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消费需求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呈逐年增加趋势;此外,奶、肉、蛋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比例亦呈不断上升态势,保障优质饲草的有效供给,特别是在我国西南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南方稻区约有冬水田面积1.3亿亩,一般土地冬闲的时间长达5—7个月不等,造成秋、冬季温光和降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南方稻区传统的单季中稻种植模式,因夏季水稻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的影响,生产的食用稻米质不佳,难以满足消费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可见,现有水稻种植技术存在着食用稻米质不佳,水稻优质饲草供给不足,稻田闲置时间过长,秋季温光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水稻种植技术存在的食用稻米质不佳,稻田闲置时间过长,得不到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水稻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水稻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品种选择:选择生物产量高,茎秆粗壮,抗倒伏性强,再生能力强,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S2、播种:每年3月5日至3月15日播种,采用塑料硬盘稀泥育秧方法培育秧苗,播种量为70g干谷/盘;S3、移栽:当秧苗叶龄达到4叶1心,秧龄为30~35天时,进行移栽,栽插密度为30cm×18cm,即12000穴/亩;S4、第一季饲草施肥: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分别为7~8kg/亩、3.5~4kg/亩、5.6~6.4kg/亩,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7:3比例施用,磷肥和钾肥全作基肥施用,基肥于移栽前2~3天施用,施用基肥后立即进行耙田,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分蘖肥于秧苗移栽后5~7天内施用;S5、第一季饲草水分管理:分蘖前期保持寸水水层,促进低位分蘖发生,分蘖期至孕穗期保持水分干湿交替灌溉,直至第一季饲草刈割;S6、第一季饲草刈割:每年6月下旬,饲草长至孕穗期,进行第一季饲草刈割蓄留再生稻,留桩高度控制在10~12cm;S7、第二季再生稻施肥:再生稻促芽氮肥用量控制在5~6kg/亩,于第一季饲草刈割后3天内施用;S8、第二季再生稻水分管理:于第一季饲草收获后立即灌溉寸水水层,待腋芽伸长达到10cm以上时灌溉3~5cm深水,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法,保持田间土壤湿润,直至再生稻成熟;S9、第二季再生稻收割:每年9月中旬,至第二季再生稻成熟时,进行第二季再生稻收割,留桩高度控制在10~15cm;S10、第三季饲草施肥:氮肥施用量为3~5kg/亩,于第二季再生稻收割后3天内施用;S11、第三季饲草水分管理:于第二季再生稻收获后,立即灌溉寸水水层,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保持田间湿润,直至第三季饲草收获;S12、第三季饲草刈割:每年11月下旬,饲草长至孕穗期,进行第三季饲草刈割,留桩高度控制在10~15cm。可选地,所述稻饲兼用的水稻种植方法还包括病虫害综合防治步骤,按照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采用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严格控制整个生长过程的病虫害。可选地,所述步骤S1中水稻品种为渝香203、渝香优8133、62834A/R5848、渝优7109、晶两优1212、隆两优534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可选地,所述步骤S2中日平均温度高于12℃。可选地,所述步骤S3中移栽时间为每年4月10日至4月15日。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分别为7.5kg/亩、3.75kg/亩、6kg/亩。可选地,所述步骤S5、S8、S11中干湿交替灌溉是指自水稻移栽时起,田间建立水层,之后待田水自然落干且土壤不严重干裂时再灌水,再落干,再灌水,如此循环的一种灌水方式。可选地,所述步骤S7中再生稻促芽氮肥用量为5.5kg/亩。可选地,所述步骤S10中氮肥施用量为4kg/亩。本专利技术中磷肥为P2O5肥料、钾肥为K2O肥料。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使用“饲草—再生稻—饲草”的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利用夏季温光资源生产优质水稻茎叶饲草;于第一季孕穗期刈割饲草,蓄留低桩再生稻,使再生稻灌浆结实期获得充足的温光资源且避开夏季的极端高温天气,通过提高再生稻稻米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粒率,改善稻米品质,进而实现优质食用稻供给;第二季再生稻收获后,利用秋冬季温光资源再生产第三季优质水稻茎叶饲草,得到“饲草—再生稻—饲草””水稻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我国南方长江上游水稻因夏季高温胁迫导致的食用稻产量高而米质差的“稻强米弱”和水稻饲草产量高而品质差的问题,解决水稻种植温光资源利用率低,有效缓解地区优质动物饲草供应紧张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实施例1水稻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品种选择:选择生物产量高,茎秆粗壮,抗倒伏性强,再生能力强,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本实施例选用渝香203;S2、播种:3月5日至3月15日播种,采用塑料硬盘稀泥育秧方法培育秧苗,播种量为70g干谷/盘,播种时日平均温度高于12℃;S3、移栽:当秧苗叶龄达到4叶1心,秧龄为30~35天时,进行移栽,栽插密度为30cm×18cm,即12000穴/亩,移栽时间为4月10日至4月15日;S4、第一季饲草施肥: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分别为7kg/亩、4kg/亩、5.6kg/亩,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7:3比例施用,磷肥和钾肥全作基肥施用,基肥于移栽前2~3天施用,施用基肥后立即进行耙田,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分蘖肥于秧苗移栽后5~7天内施用;S5、第一季饲草水分管理:分蘖前期保持寸水水层,促进低位分蘖发生,分蘖期至孕穗期保持水分干湿交替灌溉,直至第一季饲草刈割;S6、第一季饲草刈割:6月下旬,饲草长至孕穗期,进行第一季饲草刈割蓄留再生稻,留桩高度控制在10~12cm;S7、第二季再生稻施肥:再生稻促芽氮肥用量控制在6kg/亩,于第一季饲草刈割后3天内施用;S8、第二季再生稻水分管理:于第一季饲草收获后立即灌溉寸水水层,待腋芽伸长达到10cm以上时灌溉3~5cm深水,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法,保持田间土壤湿润,直至再生稻成熟;S9、第二季再生稻收割:9月中旬,至第二季再生稻成熟时,进行第二季再生稻收割,留桩高度控制在10~15cm;S10、第三季饲草施肥:氮肥施用量为3kg/亩,于第二季再生稻收割后3天内施用;S11、第三季饲草水分管理:于第二季再生稻收获后,立即灌溉寸水水层,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保持田间湿润,直至第三季饲草收获;S12、第三季饲草刈割:每年11月下旬,饲草长至孕穗期,进行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品种选择:选择生物产量高,茎秆粗壮,抗倒伏性强,再生能力强,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nS2、播种:每年3月5日至3月15日播种,采用塑料硬盘稀泥育秧方法培育秧苗,播种量为70g干谷/盘;/nS3、移栽:当秧苗叶龄达到4叶1心,秧龄为30~35天时,进行移栽,栽插密度为30cm×18cm,即12000穴/亩;/nS4、第一季饲草施肥: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分别为7~8kg/亩、3.5~4kg/亩、5.6~6.4kg/亩,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7:3比例施用,磷肥和钾肥全作基肥施用,基肥于移栽前2~3天施用,施用基肥后立即进行耙田,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分蘖肥于秧苗移栽后5~7天内施用;/nS5、第一季饲草水分管理:分蘖前期保持寸水水层,促进低位分蘖发生,分蘖期至孕穗期保持水分干湿交替灌溉,直至第一季饲草刈割;/nS6、第一季饲草刈割:每年6月下旬,饲草长至孕穗期,进行第一季饲草刈割蓄留再生稻,留桩高度控制在10~12cm;/nS7、第二季再生稻施肥:再生稻促芽氮肥用量控制在5~6kg/亩,于第一季饲草刈割后3天内施用;/nS8、第二季再生稻水分管理:于第一季饲草收获后立即灌溉寸水水层,待腋芽伸长达到10cm以上时灌溉3~5cm深水,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法,保持田间土壤湿润,直至再生稻成熟;/nS9、第二季再生稻收割:每年9月中旬,至第二季再生稻成熟时,进行第二季再生稻收割,留桩高度控制在10~15cm;/nS10、第三季饲草施肥:氮肥施用量为3~5kg/亩,于第二季再生稻收割后3天内施用;/nS11、第三季饲草水分管理:于第二季再生稻收获后,立即灌溉寸水水层,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保持田间湿润,直至第三季饲草收获;/nS12、第三季饲草刈割:每年11月下旬,饲草长至孕穗期,进行第三季饲草刈割,留桩高度控制在10~15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一种两用三收提质增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品种选择:选择生物产量高,茎秆粗壮,抗倒伏性强,再生能力强,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
S2、播种:每年3月5日至3月15日播种,采用塑料硬盘稀泥育秧方法培育秧苗,播种量为70g干谷/盘;
S3、移栽:当秧苗叶龄达到4叶1心,秧龄为30~35天时,进行移栽,栽插密度为30cm×18cm,即12000穴/亩;
S4、第一季饲草施肥: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分别为7~8kg/亩、3.5~4kg/亩、5.6~6.4kg/亩,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7:3比例施用,磷肥和钾肥全作基肥施用,基肥于移栽前2~3天施用,施用基肥后立即进行耙田,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分蘖肥于秧苗移栽后5~7天内施用;
S5、第一季饲草水分管理:分蘖前期保持寸水水层,促进低位分蘖发生,分蘖期至孕穗期保持水分干湿交替灌溉,直至第一季饲草刈割;
S6、第一季饲草刈割:每年6月下旬,饲草长至孕穗期,进行第一季饲草刈割蓄留再生稻,留桩高度控制在10~12cm;
S7、第二季再生稻施肥:再生稻促芽氮肥用量控制在5~6kg/亩,于第一季饲草刈割后3天内施用;
S8、第二季再生稻水分管理:于第一季饲草收获后立即灌溉寸水水层,待腋芽伸长达到10cm以上时灌溉3~5cm深水,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法,保持田间土壤湿润,直至再生稻成熟;
S9、第二季再生稻收割:每年9月中旬,至第二季再生稻成熟时,进行第二季再生稻收割,留桩高度控制在10~15cm;
S10、第三季饲草施肥:氮肥施用量为3~5kg/亩,于第二季再生稻收割后3天内施用;
S11、第三季饲草水分管理:于第二季再生稻收获后,立即灌溉寸水水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巫军唐永群李经勇姚雄段秀建刘强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