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损螺旋挖掘及立筛式筛分油莎豆收获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损螺旋挖掘及立筛式筛分油莎豆收获机。
技术介绍
油莎豆又名油莎草、虎坚果、铁荸荠等,属于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上长叶、地下结果,果是颗粒状块茎,呈黄褐色,形状、大小与山药果相似。在非洲、欧洲、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油莎豆被广泛用于粮食、休闲食品、食用油、化妆品、生物柴油、航天等领域,是一种综合效益极高的新型农产品。油莎豆原产于非洲沙漠和地中海沿岸的干旱荒漠地区,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从前苏联和保加利亚引进并种植。油莎豆生长适应性极广,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在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荒漠地、盐碱地、林间、山坡、丘陵都可以正常生长,其可以防风固沙、改良土质,而且基本上不会发生病虫害,易种好管,极具生态战略意义。油莎豆产业链条丰富、综合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是不可多得的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优质、高效、高产的草本经济作物。油莎豆浑身是宝,容易种植、管理简便,但是收获困难。油莎豆果实附着于须根,成熟时在距离地面50~10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损螺旋挖掘及立筛式筛分油莎豆收获机,包括机架(7)、悬挂架(10),悬挂架(10)设置在机架(7)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莎豆收获机还包括滚筒提升装置(1)、送料圆盘(2)、料箱(3)、第一换向器(4)、输送装置(5)、减速器(8)、螺旋挖掘装置(11)、碎土装置(13)、立筛装置(15)、第二换向器(18)以及铲土板(22);/n减速器(8)的两侧设有减速器输出轴(20),减速器输出轴(20)通过一对立式轴承横向布置在机架(7)上;在减速器输出轴(20)的两端设有小带轮(21);/n螺旋挖掘装置(11)包括挖掘主轴旋转主动轮(33)、挖掘主轴(34)、螺旋挖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损螺旋挖掘及立筛式筛分油莎豆收获机,包括机架(7)、悬挂架(10),悬挂架(10)设置在机架(7)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莎豆收获机还包括滚筒提升装置(1)、送料圆盘(2)、料箱(3)、第一换向器(4)、输送装置(5)、减速器(8)、螺旋挖掘装置(11)、碎土装置(13)、立筛装置(15)、第二换向器(18)以及铲土板(22);
减速器(8)的两侧设有减速器输出轴(20),减速器输出轴(20)通过一对立式轴承横向布置在机架(7)上;在减速器输出轴(20)的两端设有小带轮(21);
螺旋挖掘装置(11)包括挖掘主轴旋转主动轮(33)、挖掘主轴(34)、螺旋挖掘刀(35)、挖掘滚筒(36)和碎土带传动主动轮(37);
挖掘主轴(34)通过一对立式轴承横向布置在机架(7)的前部,挖掘滚筒(36)和挖掘主轴(34)通过键连接;在挖掘滚筒(36)的两侧端部,分布有螺旋挖掘刀(35);挖掘主轴(34)的一端设有挖掘主轴旋转主动轮(33),另一端设有碎土带传动主动轮(37);
碎土装置(13)包括碎土带传动从动轮(38)、碎土滚筒(39)、碎土齿(40)、碎土主轴(41)和输送带传动主动轮(42);
碎土主轴(41)通过一对立式轴承横向布置在机架(7)上,并位于挖掘主轴(34)后方;碎土滚筒(39)和碎土主轴(41)通过键连接;在碎土滚筒(39)的周向和轴向上,布置有圆弧状的碎土齿(40);碎土主轴(41)的一端设有碎土带传动从动轮(38),另一端设有输送带传动主动轮(42);
输送装置(5)包括输送筛条(43)、梅花轮(44)、输送从动轴(45)、输送主动轴(46)和PVC带(47);
输送从动轴(45)和输送主动轴(46)分别通过一对立式轴承横向布置在机架(7)上,输送主动轴(46)位于碎土主轴(41)后方,输送从动轴(45)位于输送主动轴(46)后上方;输送主动轴(46)上设有输送带传动从动轮;
梅花轮(44)分别设置在输送从动轴(45)和输送主动轴(46)上,PVC带(47)套在梅花轮(44)上;多个输送筛条(43)彼此平行地安装在PVC带(47)上;
铲土板(22)位于碎土装置(13)和输送装置(5)之间;铲土板(22)的后部位于PVC带(47)上方;铲土板(22)和PVC带(47)平面平行;
立筛装置(15)包括立筛固定板(24)、圆锥滚子轴承(25)、第一立筛带轮(261)、第二立筛带轮(262)、粗筛底板(27)、第一细筛底板(281)、第二细筛底板(282)、前筛分挡板(291)、后筛分挡板(292)、第二立筛转动轴(30)、搅拌杆(31)和第一立筛转动轴(32);
第一立筛转动轴(32)和第二立筛转动轴(3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机架(7)固定的圆锥滚子轴承(25),第一立筛转动轴(32)和第二立筛转动轴(30)通过圆锥滚子轴承(25)可转动地固定在机架(7)上;
第一立筛转动轴(32)由上至下依次固接有第一立筛带轮(261)、粗筛底板(27)和第一细筛底板(281);粗筛底板(27)上设有粗筛孔;第一细筛底板(281)上设有细筛孔;
第二立筛转动轴(30)由上至下依次固接有第二立筛带轮(262)和第二细筛底板(282);
粗筛底板(27)、第一细筛底板(281)和第二细筛底板(282)上分别设有搅拌杆(31),搅拌杆(31)沿轴周向分布,搅拌杆(31)的底面分别和粗筛底板(27)、第一细筛底板(281)和第二细筛底板(282)的上表面重合;
第一立筛固定板(241)和第二立筛固定板(242)为圆柱形,固接在机架(7)上;第一立筛固定板(241)围绕粗筛底板(27)和第一细筛底板(281)并与粗筛底板(27)和第一细筛底板(281)同轴心;第二立筛固定板(242)围绕第二细筛底板(282)并与第二细筛底板(282)同轴心;
粗筛底板(27)和第一细筛底板(281)随着第一立筛转动轴(32)转动,第二细筛底板(282)随着第二立筛转动轴(30)转动,第一立筛固定板(241)和第二立筛固定板(242)固定不动;
第一立筛固定板(241)的下部和第二立筛固定板(242)连接;第一立筛固定板(241)和第二立筛固定板(242)的连接位置以及与第二立筛固定板(242)的直径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开口;在第二立筛固定板(242)内表面,由所述开口的沿旋转方向的后侧边,向第二立筛固定板(242)的内部延伸设有后筛分挡板(292);两个后筛分挡板(292)关于第二立筛固定板(242)的轴线对称;
第一立筛固定板(241)的下部内表面,粗筛底板(27)、第一细筛底板(281)之间,由所述开口的沿旋转方向的后侧边,向第一立筛固定板(241)的内部延伸设有下部的前筛分挡板(291);
第一立筛固定板(241)的上部,粗筛底板(27)之上设有一个开口;在第一立筛固定板(241)内表面,粗筛底板(27)上方,由所述开口的沿旋转方向的后侧边,向第一立筛固定板(241)的内部延伸设有上部的前筛分挡板(291);
第一立筛转动轴(32)以及固接在其上的第一立筛带轮(261)、粗筛底板(27)和第一细筛底板(281)位于输送装置(5)的后部下方,第二立筛转动轴(30)以及固接在其上的第二立筛带轮(262)和第二细筛底板(282)位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建明,陈海阔,侯书林,周敏,王龙,田金艳,毕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