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673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多个板片,板片上设置了镂空的有的汇流区、分流区、通道区,多个板片重叠实现了冷热流体流动的合理组织,使其各行其道,形成逆流,有利于强化换热,利用多个板片组合堆叠,能够以很短的生产流程一次完成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工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扩散焊接
,特别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器一直是能源动力系统中起到能量转换作用的关键设备。高效能源动力系统的构建离不开耐受温度压力高、换热效率高、紧凑度高的换热器。随着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动力发电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系统运行的温度压力条件越来越高,对换热器的温度压力承受范围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加氢机用换热器,热冷两侧绝对压差可达70MPa;又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中回热器的热侧流体温度压力为500℃、8MPa,冷侧约为100℃、20MPa。
[0003]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目前是一种最为高效紧凑的新型热交换器。主要换热元件为金属板片,板片通过蚀刻方法加工有微通道,板片间通过扩散焊接组成单元模块;然后,通过将多个模块焊接到一块形成冷热流体通道,板片两侧分别通入冷热两种流体;最后,将芯体、集箱、接管等部件进行组焊装配,形成新型高效紧凑型焊接式微通道热交换器。PCHE核心元件为热交换板片,其结构特点为:流道截面形状一般为半圆形,截面当量直径一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片A(1)、板片B(2)、板片C(3)、板片D(4)、顶板(30)和底板(31),板片A(1)、板片B(2)、板片C(3)和板片D(4)均为厚度为0.3~1.5mm的长方形镜面金属板材;板片A(1)表面由左至由排列以此为:汇流区A(10)、分流区A(11)、通道区A(12)、分流区B(13)、汇流区B(14),分流区A(11)与分流区B(13)位置对称,汇流区A(10)与汇流区B(14)位置对称;汇流区A(10)由若干条横向的汇流孔道A(15)纵向等距摆列形成;通道区A(12)由若干条的横向的通道孔A(16)纵向等距摆列形成;分流区A(11)由两个方形孔(17)纵向摆列形成,其中上端的方形孔(17)的上沿与最上方一排的汇流孔道A(15)和通道孔A(16)平行,两个方形孔(17)之间为通道孔A(16)的延伸,下端的方形孔(17)下方也有通道孔A(16)的延伸,该延伸的最下方一排与最下方一排的汇流孔道A(15)和通道孔A(16)平行;分流区B(13)的结构与分流区A(11)旋转180
°
的结构相同,汇流区B(14)由若干条横向的汇流孔道A(15)纵向等距摆列形成,分流区B(13)中通道孔A(16)的延伸继续延伸至与汇流区B(14)的汇流孔道A(15)连接;板片B(2)表面分为:两个汇流区C(20)、两个分流区C(21)、通道区C(22),由左至右排列顺序依次为:汇流区C(20)、分流区C(21)、通道区C(22)、分流区C(21)、汇流区C(20),两个汇流区C(20)位置对称、两个分流区C(21)位置对称;汇流区C(20)由若干条纵向的汇流孔道B(23)横向等距摆列形成;通道区C(22)若干条纵向的通道孔B(24)横向等距摆列形成;分流区C(21)由四个方形孔(17)纵向等距排列形成,汇流孔道B(23)、通道孔B(24)以及四个方形孔(17)纵向排列的长度相同;板片C(3)由两个汇流区(10)和两个分流区C(21)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汇流区(10)、分流区C(21)、分流区C(21)、汇流区(10);板片D(4)由两个分流区C(21)构成;微通道换热器从上至下的叠放顺序是:最上面是顶板(30),然后依次向下是板片A(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世强张心豪纪永盛于爱军岳鹏郭永献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新工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