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豪虎专利>正文

一种物料混合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48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物料混合泵,其包括压缩机构、电机和推杆机构;压缩机构包括第一膛室、第二膛室、第三膛室和压缩杆;电机驱动推杆机构的活动端往复运动,推杆机构的活动端与压缩杆的尾部铰接,压缩杆的头部在推杆机构的驱动下在膛室内做活塞运动。现有的泵的功能单一,只能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而无法实现物料混合,更无法实现分阶段地混合物料,因此必须将生产步骤拆分成若干阶段并在不同的设备中进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物料混合泵能够分步骤依次混合、压缩和传输不同物料,将完整的生产链条集中在一个密闭的泵体内,通过缩减半成品转移的步骤,避免了物料挥散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有效提升了热能利用率。也有效提升了热能利用率。也有效提升了热能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混合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增压泵
,具体涉及一种物料混合泵。

技术介绍

[0002]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流体,使流体能量增加。通常按用途不同分为气泵、水泵、油泵。
[0003]现有的泵的功能单一,只能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而无法实现物料混合。一些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填料、混合、增压、二次混合和输送等步骤,如果使用现有的泵,只能分步进行,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0004]不仅如此,由于化工生产步骤的拆分执行必然需要对半成品(可能为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相应的场地转移,而在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半成品挥散,从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通常情况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往往会采取升温的手段,由于前后两个步骤不能在同一设备或场地中进行,前一步骤中产生的热能将无法有效转移至后一步骤中继续发挥效用,对于能源利用造成了严重损失。总体而言,采用现有的功能单一的泵体进行化工生产,不但会因生产效率低下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因物质挥散、能量损失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物料混合泵,旨在解决现有的泵无法实现在同一泵体内完成物料混合、增压和传输,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物料混合泵,包括:压缩机构、电机和推杆机构;
[0007]所述压缩机构包括第一膛室、第二膛室、第三膛室和压缩杆;
[0008]所述第一膛室、所述第二膛室和所述第三膛室均为一端形成有开口的半封闭腔体;所述第一膛室、所述第二膛室分别与所述第三膛室连通;所述第一膛室和所述第二膛室分别通过输气管与外部连通;
[0009]所述压缩杆的头部分别可滑动地封堵所述第一膛室与所述第二膛室的开口;通过向深入膛室的方向推动所述压缩杆,能够分别压缩所述第一膛室和所述第二膛室内的气体,并将压缩气体喷入所述第三膛室;通过向退出膛室的方向拉动所述压缩杆,外部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输气管分别进入所述第一膛室和所述第二膛室;
[0010]所述第一膛室与所述第三膛室之间、所述第二膛室与所述第三膛室之间、所述第一膛室与所述输气管之间、所述第二膛室与所述输气管之间均设置有止逆阀;
[0011]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推杆机构的活动端往复运动,所述推杆机构的活动端与所述压缩杆的尾部铰接,所述压缩杆的头部在所述推杆机构的驱动下在膛室内做活塞运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膛室为一端形成有开口的筒状物;
[0013]所述第二膛室为两端贯通的夹层圆柱壳,所述两端贯通的夹层圆柱壳的侧壁夹层内形成有第一夹层空间,且所述两端贯通的夹层圆柱壳的一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夹层
空间连通的开口;
[0014]所述第三膛室为一端封闭的夹层圆柱壳,所述一端封闭的夹层圆柱壳的侧壁夹层内形成有第二夹层空间,且所述一端封闭的夹层圆柱壳的封闭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夹层空间连通的开口;
[0015]所述第一膛室、所述第二膛室和所述第三膛室均共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膛室插入所述第三膛室的凹槽中,且所述第二膛室包裹在所述第三膛室外。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膛室与所述第三膛室相互接触的外壁上沿周向形成有一圈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的喷气方向正对所述第二膛室。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膛室与所述第三膛室相互接触的外壁上沿周向形成有一圈第二气孔,各所述第二气孔与各所述第一气孔一一对齐。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第二气孔上均安装有用于控制气体流通的电控气阀。
[0019]优选地,所述物料混合泵还包括主控器,所述主控器与所述电控气阀信号连接;所述主控器能够控制所述电控气阀启闭。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膛室或/和所述第二膛室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器信号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在膛室内的气压值,并将所述气压值发送至所述主控器;所述主控器根据所述气压值控制所述电控气阀启闭。
[0021]优选地,所述压缩杆的头部与所述第一膛室远离开口端的内壁上安装有一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器信号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压缩杆深入所述第一膛室内的深度值,并将所述深度值发送至所述主控器;所述主控器根据所述深度值控制所述电控气阀启闭。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膛室的侧壁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中安装有用于提升所述第一膛室内部空间温度的电热片。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三膛室的开口处形成有喷嘴,所述喷嘴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气体流通的第二电控气阀,所述第二电控气阀与所述主控器信号连接;所述主控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二电控气阀启闭。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以生产氯化铵为例进行说明,氮气和氢气通过所述输气管分别进入到所述第一膛室内,同时氯化氢气体通过所述输气管进入所述第二膛室内,压缩杆向深入膛室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膛室和所述第二膛室的空间被压缩、气压上升,所述第一膛室内的氮气和氢气在高压环境下,且伴随高温和催化剂的辅助下进行反应,生成氨气。当所述第一膛室和所述第二膛室的气压继续升高达到阈值时,所述第一膛室内的氨气和所述第三膛室内的氯化氢气体同时喷入所述第三膛室,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在所述第三膛室内混合生成氯化铵,并从所述第三膛室的开口处被排出,反应阶段结束。所述压缩杆朝退出膛室的方向反向移动,所述第一膛室和所述第二膛室内形成负压,氮气和氢气被吸入所述第一膛室,氯化铵气体被吸入所述第二膛室,完成物料装填。此后所述压缩杆再次反向运动,重复反应阶段的步骤,依此循环,便能持续生产氯化铵。现有的泵的功能单一,只能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而无法实现物料混合,更无法实现分阶段地混合物料,因此必须将生产步骤拆分成若干阶段并在不同的设备中进行。由于化工生产步骤的拆分执行必然需要对半成品(可能为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相应的场地转移,而在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半
成品挥散,从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通常情况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往往会采取升温的手段,由于前后两个步骤不能在同一设备或场地中进行,前一步骤中产生的热能将无法有效转移至后一步骤中继续发挥效用,对于能源利用造成了严重损失。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物料混合泵能够分步骤依次混合、压缩和传输不同物料,将完整的生产链条集中在一个密闭的泵体内,通过缩减半成品转移的步骤,避免了物料挥散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有效提升了热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物料混合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压缩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混合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构(100)、电机(200)和推杆机构(300);所述压缩机构(100)包括第一膛室(110)、第二膛室(120)、第三膛室(130)和压缩杆(140);所述第一膛室(110)、所述第二膛室(120)和所述第三膛室(130)均为一端形成有开口的半封闭腔体;所述第一膛室(110)、所述第二膛室(120)分别与所述第三膛室(130)连通;所述第一膛室(110)和所述第二膛室(120)分别通过输气管与外部连通;所述压缩杆(140)的头部分别可滑动地封堵所述第一膛室(110)与所述第二膛室(120)的开口;通过向深入膛室的方向推动所述压缩杆(140),能够分别压缩所述第一膛室(110)和所述第二膛室(120)内的气体,并将压缩气体喷入所述第三膛室(130);通过向退出膛室的方向拉动所述压缩杆(140),外部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输气管分别进入所述第一膛室(110)和所述第二膛室(120);所述第一膛室(110)与所述第三膛室(130)之间、所述第二膛室(120)与所述第三膛室(130)之间、所述第一膛室(110)与所述输气管之间、所述第二膛室(120)与所述输气管之间均设置有止逆阀;所述电机(200)驱动所述推杆机构(300)的活动端往复运动,所述推杆机构(300)的活动端与所述压缩杆(140)的尾部铰接,所述压缩杆(140)的头部在所述推杆机构(300)的驱动下在膛室内做活塞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混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膛室(110)为一端形成有开口的筒状物;所述第二膛室(120)为两端贯通的夹层圆柱壳,所述两端贯通的夹层圆柱壳的侧壁夹层内形成有第一夹层空间,且所述两端贯通的夹层圆柱壳的一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夹层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三膛室(130)为一端封闭的夹层圆柱壳,所述一端封闭的夹层圆柱壳的侧壁夹层内形成有第二夹层空间,且所述一端封闭的夹层圆柱壳的封闭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夹层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膛室(110)、所述第二膛室(120)和所述第三膛室(130)均共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膛室(110)插入所述第三膛室(130)的凹槽中,且所述第二膛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豪虎张娴彭璐张湘张佶泰
申请(专利权)人:杨豪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