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34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通过固定架连接有多个滚轮,所述机壳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斜杆,两个所述斜杆远离机壳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手扶杆,所述机壳远离斜杆的一侧采用弧面结构并且位于该弧面贯穿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转动连接有转盖,所述转盖的尺寸大小与通口相互匹配,所述机壳顶壁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密封连接有密封塞,所述机壳的内部舍友种植结构,所述机壳的外侧壁连接有平土结构。优点在于:使得对在种植中对前进路线中土壤层的平整以及种植后的土壤进行平土工作,操作方便,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山核桃或长山核桃,原产美国和墨西哥北部。其坚果个大、壳薄,出仁率高,取仁容易,产量高,而且果仁色美味香、无涩味、营养丰富,是理想的保健食品或面包、糖果等食品添加材料。其种仁油脂含量高达70%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7%,有很好的贮藏性,是上等的烹调用油和色拉油。不仅如此,由于薄壳山核桃树体高大挺直,树形美观,生命周期长达80~100年,病虫害少,结果期果实和叶子相映成辉,是庭院美化和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
[0003]我国引种薄壳山核桃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迟迟未能形成产业化。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木本粮油产业发展的支持,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正在大面积推广种植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越来越好,目前,薄壳山核桃的种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移栽嫁接苗,另一种就是先播种,成苗后再嫁接,本专利技术针对的是第二种种植方式。
[0004]现有技术中,薄壳山核桃的第二种种植方式通常采用人工种植的方法,需要对每个种子进行挖坑填坑的操作,较为麻烦费时费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在种植过程中,无法对于实际种植环境进行检测,使得种植者对于核桃生长环境无法详细的了解,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核桃人工种植较为麻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通过固定架连接有多个滚轮,所述机壳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斜杆,两个所述斜杆远离机壳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手扶杆,所述机壳远离斜杆的一侧采用弧面结构并且位于该弧面贯穿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转动连接有转盖,所述转盖的尺寸大小与通口相互匹配,所述机壳顶壁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密封连接有密封塞,所述机壳的内部舍友种植结构,所述机壳的外侧壁连接有平土结构。
[0007]在上述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中,所述种植结构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尺寸大小与机壳的内壁相匹配,所述移动板密封滑动连接在机壳的内壁中,所述移动板靠近进料口的一侧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机壳的底部,所述缓冲层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面体,所述斜面体的侧壁与机壳的侧壁固定连接。
[0008]在上述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中,所述种植结构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尺寸大小与机壳的内壁相匹配,所述移动板密封滑动连接在机壳的内壁中,所述移动板靠近进料口的一侧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机壳的底部,所述缓冲层远离移
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面体,所述斜面体的侧壁与机壳的侧壁固定连接。
[0009]在上述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中,所述凸轮远离移动板的一侧设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移动端与楔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底部固定且连通设有连接管,所述支管和连接管相互垂直设置且支管为竖直方向,所述支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机壳的内底壁。
[0010]在上述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中,所述推杆位于支管内的部分外套接固定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尺寸大小与支管内壁相配合使得活塞块密封滑动连接在支管的内壁,所述推杆的底壁固定连接有破土锥,所述连接管密封贯穿移动板的内壁并且另一端与缓冲层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靠近凸轮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机壳固定连接。
[0011]在上述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中,所述平土结构包括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位于机壳靠近转盖的一侧,所述第一推板倾斜设置并且其中心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机壳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板位于机壳远离转盖的一侧,所述第二推板倾斜设置并且倾斜角度与第一推板相同,所述第二推板通过销轴与机壳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与机壳的连接处均设有扭簧。
[0012]在上述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中,所述机壳的外侧壁中固定连接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中设有温度监控仪和湿度检测仪,所述处理箱的顶部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处理箱中的温度监控仪和湿度检测仪电连接。
[0013]在上述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中,所述斜面体靠近连接管的一侧高度与连接管相匹配,所述缓冲层采用软质橡胶材料从而满足移动板在机壳内壁的滑动,所述密封塞与进料口之间设有密封胶条,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靠近地面一侧均采用抛光技术磨平。
[00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专利技术中,在机壳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其中两个推板均斜置并且与机壳的外侧壁转动连接,这样在使用时,并且两者的转动连接处均连接有扭簧,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通过推板与地面的摩擦接触,使得对前进路线的平整以及种植后的土壤进行平土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扭簧的缓冲力减小推板与土壤面的刚性作用,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强度;
[0016]2、本专利技术中,机壳中设有进料口,并且机壳内设置的移动男位于进料口一侧,使得进入机壳内的种子将堆积在一侧,这样当启动电机时,通过密封板的往复移动使得将种子不停的输入至连接管内,使得进行对种子的排放种植工作,由于连接管的孔径较小,因此一次进入连接管内的种子数量较少,使得在挤压过程中,种子表面的陈皮将会被挤破,提高种植效果;
[0017]3、其中通过电机控制的凸轮一方面对移动板作用,使得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往复作用,另一方面对楔形块作用,这样使得楔形块周期下移,这样的好处在于,将推杆底部连接破土锥向下作用,使其对下方土壤进行打孔,而当在惯性作用下,推杆连接的活塞块上移时,将解除连接管被密封的状态,使得连接管内的种子被释放至下方被加工的孔内,实现了种植工作,操作方便,便于使用;
[0018]4、而打孔后的土壤层将在第二推板的作用下被平整,使得不影响外界土壤层的状
态,而机壳外部设置的处理箱内的温度检测仪和湿度检测仪的数据将连接在上方显示屏中,使得种植者对当前种植状态的外界环境状态进行更详细的了解,便于后续的培养工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的等轴侧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的正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的俯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的机壳内剖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中:1机壳、2滚轮、3斜杆、4手扶杆、5转盖、6进料口、7密封塞、8移动板、9缓冲层、10斜面体、11凸轮、12电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底部通过固定架连接有多个滚轮(2),所述机壳(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斜杆(3),两个所述斜杆(3)远离机壳(1)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手扶杆(4),所述机壳(1)远离斜杆(3)的一侧采用弧面结构并且位于该弧面贯穿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转动连接有转盖(5),所述转盖(5)的尺寸大小与通口相互匹配,所述机壳(1)顶壁开设有进料口(6),所述进料口(6)密封连接有密封塞(7),所述机壳(1)的内部舍友种植结构,所述机壳(1)的外侧壁连接有平土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结构包括移动板(8),所述移动板(8)的尺寸大小与机壳(1)的内壁相匹配,所述移动板(8)密封滑动连接在机壳(1)的内壁中,所述移动板(8)靠近进料口(6)的一侧设有缓冲层(9),所述缓冲层(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机壳(1)的底部,所述缓冲层(9)远离移动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面体(10),所述斜面体(10)的侧壁与机壳(1)的侧壁固定连接。3.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8)远离缓冲层(9)的一侧设置有凸轮(11),所述凸轮(11)连接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与凸轮(11)的回转中心过盈配合连接并且电机(12)的输出轴贯穿机壳(1)的侧壁,所述电机(12)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机壳(1)的外侧壁上。4.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研究种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11)远离移动板(8)的一侧设有楔形块(13),所述楔形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14),所述推杆(14)的外侧套接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的移动端与楔形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5)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有支管(16),所述支管(16)的底部固定且连通设有连接管(17),所述支管(16)和连接管(17)相互垂直设置且支管(16)为竖直方向,所述支管(16)的底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鹏鹏梁有旺彭方仁朱凯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