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及其制备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21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及其制备工艺方法,所述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包括单羧基壳聚糖分子、水溶性分子层和纳米抗菌层,所述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的制备工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得到反应液;S2:得到单羧基壳聚糖粉末;S3:将水溶性分子层附着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的表面;S4:将纳米抗菌层附着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的表面;S5:利用酰胺反应进行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单羧基壳聚糖分子表面游离电解形成环形分布的水溶性分子层,使得这种壳聚糖生产出来的面料具备较强的抗静电能力和亲肤性,并且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表面通过电镀法形成螺旋状的纳米抗菌层,使得这种壳聚糖生产出来的面料具备较强的抗菌性能。菌性能。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及其制备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及其制备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壳聚糖为天然多糖甲壳素脱除部分乙酰基的产物,具有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抑菌、抗癌、降脂、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深受面料
的青睐和欢迎。
[000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壳聚糖大多数不具备较强的水溶性和抗菌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及其制备工艺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及其制备工艺方法,所述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包括单羧基壳聚糖分子、水溶性分子层和纳米抗菌层,所述水溶性分子层呈环形贯穿分布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的表面,且纳米抗菌层呈螺旋盘绕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的表面,所述水溶性分子层由聚乙烯醇纤维分子、海藻纤维分子和羧甲基纤维素纤维分子组成,所述纳米抗菌层由银纤维分子、铜纤维分子和竹代尔纤维分子组成;
[0007]所述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的制备工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将10g壳聚糖按照质量比1:40溶解在浓度为4.5%的稀乙酸溶液中,然后滴加200ul浓硝酸和1000ul浓磷酸,加入10g辛菌胺醋酸盐和2g丙三醇,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用锡纸密闭容器,置于超声震荡仪内进行超声反应得到反应液;
[0009]S2:将S1中得到的反应液在1℃冷库内静置10

15小时,经低温静置过后的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的固体沉淀于,30

40℃下烘干,再经研磨粉碎得到单羧基壳聚糖粉末;
[0010]S3:将5g聚乙烯醇粉末、10g海藻烟粉末和15g羧甲基纤维素粉末加入电解溶液中进行游离电解,电解完成后将S1中得到单羧基壳聚糖粉末加入进行搅拌混合,之后电解状态下的离子带电形成环形分布的水溶性分子层附着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的表面;
[0011]S4:采用电镀法向单羧基壳聚糖分子的表面分别镀上银离子和铜离子,然后将竹代尔纤维素溶液加入至电镀池中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完成后,将S1中得到单羧基壳聚糖粉末加入进行搅拌混合,之后在电镀池内形成螺旋状的纳米抗菌层附着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的表面;
[0012]S5:将S3和S4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超声震荡仪内进行充分震荡,之后利用酰胺反应进行改性,最终得到的单羧基壳聚糖分子表面会被同时附着上水溶性分子层和纳米抗菌层。
[0013]优选地,所述水溶性分子层厚度为5

10nm,且聚乙烯醇纤维分子、海藻纤维分子和羧甲基纤维素纤维分子三种纤维分子在分子团内呈交叉排布。
[0014]优选地,所述纳米抗菌层的厚度为3

7nm,银纤维分子沿经向设置,且铜纤维分子和竹代尔纤维分子呈双螺旋反向捻合在银纤维分子的分子团表面。
[0015]优选地,所述超声震荡仪的超声功率为220KW,且超声震荡时间为40分钟。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在现有的单羧基壳聚糖分子表面游离电解形成环形分布的水溶性分子层,使得这种壳聚糖生产出来的面料具备较强的抗静电能力和亲肤性,从而提高了壳聚糖生产出来面料的舒适度,并且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表面通过电镀法形成螺旋状的纳米抗菌层,使得这种壳聚糖生产出来的面料具备较强的抗菌性能,从而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0018]2、将水溶性分子层通过聚乙烯醇纤维分子、海藻纤维分子和羧甲基纤维素纤维分子三种纤维分子采用交叉排布复合而成,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水溶性能,将纳米抗菌层内的银纤维分子沿经向设置,且铜纤维分子和竹代尔纤维分子呈双螺旋反向捻合在银纤维分子的分子团表面,这样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抗菌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拉伸延展性能,增加了柔软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的分子结构组成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中水溶性分子层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中纳米抗菌层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单羧基壳聚糖分子、2水溶性分子层、3纳米抗菌层、201聚乙烯醇纤维分子、202海藻纤维分子、203羧甲基纤维素纤维分子、301银纤维分子、302铜纤维分子、303竹代尔纤维分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实施例1,参照图1

3,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及其制备工艺方法,所述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包括单羧基壳聚糖分子1、水溶性分子层2和纳米抗菌层3,所述水溶性分子层2呈环形贯穿分布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1的表面,且纳米抗菌层3呈螺旋盘绕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1的表面,所述水溶性分子层2由聚乙烯醇纤维分子201、海藻纤维分子202和羧甲基纤维素纤维分子203组成,所述纳米抗菌层3由银纤维分子301、铜纤维分子302和竹代尔纤维分子303组成,所述水溶性分子层2厚度为5

10nm,且聚乙烯醇纤维分子201、海藻纤维分子202和羧甲基纤维素纤维分子203三种纤维分子在分子团内呈交叉排布,所述纳米抗菌层3的厚度为3

7nm,银纤维分子301沿经向设置,且铜纤维分子302和竹代尔纤维分子303呈双螺旋反向捻合在银纤维分子301的分子团表面;
[0025]所述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的制备工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将10g壳聚糖按照质量比1:40溶解在浓度为4.5%的稀乙酸溶液中,然后滴加200ul浓硝酸和1000ul浓磷酸,加入10g辛菌胺醋酸盐和2g丙三醇,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用锡纸密闭容器,置于超声震荡仪(型号为SW

D600S

39)内进行超声反应得到反应液,超声震荡仪的超声功率为220KW,且超声震荡时间为40分钟;
[0027]S2:将S1中得到的反应液在1℃冷库内静置10

15小时,经低温静置过后的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的固体沉淀于,30

40℃下烘干,再经研磨粉碎得到单羧基壳聚糖粉末;
[0028]S3:将5g聚乙烯醇粉末、10g海藻烟粉末和15g羧甲基纤维素粉末加入电解溶液中进行游离电解,电解完成后将S1中得到单羧基壳聚糖粉末加入进行搅拌混合,之后电解状态下的离子带电形成环形分布的水溶性分子层2附着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1的表面;
[0029]S4: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及其制备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包括单羧基壳聚糖分子(1)、水溶性分子层(2)和纳米抗菌层(3),所述水溶性分子层(2)呈环形贯穿分布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1)的表面,且纳米抗菌层(3)呈螺旋盘绕在单羧基壳聚糖分子(1)的表面,所述水溶性分子层(2)由聚乙烯醇纤维分子(201)、海藻纤维分子(202)和羧甲基纤维素纤维分子(203)组成,所述纳米抗菌层(3)由银纤维分子(301)、铜纤维分子(302)和竹代尔纤维分子(303)组成;所述水溶性纳米抗菌单羧基壳聚糖的制备工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10g壳聚糖按照质量比1:40溶解在浓度为4.5%的稀乙酸溶液中,然后滴加200ul浓硝酸和1000ul浓磷酸,加入10g辛菌胺醋酸盐和2g丙三醇,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用锡纸密闭容器,置于超声震荡仪内进行超声反应得到反应液;S2:将S1中得到的反应液在1℃冷库内静置10

15小时,经低温静置过后的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的固体沉淀于,30

40℃下烘干,再经研磨粉碎得到单羧基壳聚糖粉末;S3:将5g聚乙烯醇粉末、10g海藻烟粉末和15g羧甲基纤维素粉末加入电解溶液中进行游离电解,电解完成后将S1中得到单羧基壳聚糖粉末加入进行搅拌混合,之后电解状态下的离子带电形成环形分布的水溶性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礼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莱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