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虚反射走时电缆等浮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20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虚反射走时电缆等浮校正方法,首先采用交互式的拾取方法,以一定数量炮的间隔拾取海底反射时间和对应检波点的虚反射时间,以线性插值的方式得到每炮对应的时间,以此从海底反射和虚反射的时差中计算出实际电缆的沉放深度,进而获得初始时差校正量;然后通过道集相干和模型参考道求得一个参考时差校正量;最后基于二者互相关系数对初步的时差校正量进行选择,平滑后进行剩余时差的校正,实现同相轴的同相叠加,以此达到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和成像精度的目的。此达到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和成像精度的目的。此达到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和成像精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虚反射走时电缆等浮校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地震资料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虚反射走时电缆等浮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海洋小道距高分辨率采集中,一些探测设备性能尚存在一些技术缺陷,比如:拖缆没有水鸟进行深度平衡控制,缆本身重力的影响,导致电缆的沉放深度无法控制,远偏移距比近偏移距沉放更深。再加上数据野外采集过程中电缆拖曳拉力变化、风浪和海流运动等因素都会造成电缆不等浮效应,在炮集上会表现出同相轴弯曲抖动、动校正不平等情况(图1),从而无法达到同相叠加的效果,降低了叠加剖面上地震反射的振幅能量和信噪比(图2)。从速度谱来看,表现为能量团发散,会引起速度分析精度不准确(图3),能量不聚焦,最终影响地震数据的成像品质和分辨率。
[0003]电缆不等浮引起地震记录中反射同相轴不符合双曲线变化规律,速度分析中获得的速度不准确,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地震道集动校正之后存在剩余时差,导致同相轴不平、成像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电缆等浮校正消除缆深变换对成像的影响。目前电缆等浮校正技术方法主要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虚反射走时电缆等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对炮集数据和CMP道集数据进行动校正,以消除偏移距的影响;步骤B、获取初始时差校正量:首先采用交互式的拾取方法,以一定数量炮的间隔拾取海底反射时间和对应检波点的虚反射时间,以线性插值的方式得到每炮对应的时间,以此从海底反射和虚反射的时差中计算出实际电缆的沉放深度,进而获得初始时差校正量;步骤C、获得参考时差校正量:确定模型参考道,基于模型参考道和实际道的相干分析计算得到参考时差校正量;步骤D、基于初始时差校正量和参考时差校正量二者互相关系数对初始时差校正量进行选择,平滑后进行剩余时差的校正,实现同相轴的同相叠加,以此达到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和成像精度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虚反射走时电缆等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确定有效反射和虚反射时差dT:式中,D
WB
为海底深度,D
s
为震源沉放深度,D
R
为检波点沉放深度,X
off2
为偏移距,V为海水速度;(2)由公式(1)反推确定相应检波器处沉放深度的公式:在偏移距、海底深度以及海底反射和虚反射时差已知的情况下,通过公式(2)求得实时的电缆端处检波点的水深值,以此算出各个检波点对应的剩余时差dT
re
,即为初始时差校正量:其中,D
s
为震源沉放深度,D
R
为检波点沉放深度,V为海水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虚反射走时电缆等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计算参考时差校正量时具体通过以下方式:步骤C1、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宁颜中辉王小杰刘鸿杨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