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频率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193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直流微电网领域,具体是基于虚拟频率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控制策略控制环节设计难度大、系统输出功率与控制参数呈现非线性关系、采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导致功率密度低的问题。该交直流变换器由双有源桥变换器和全桥逆变器构成。该方法在传统移相控制的基础上加入虚拟频率控制,实现了控制的线性化;调节开关管驱动信号使得全桥逆变器工作在同步状态,从而减小输出侧滤波电容的容量,令变换器的设计更趋模块化,便于系统升级扩容;通过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使输出电流和电压保持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虚拟频率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虚拟频率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直流微电网领域,具体是基于虚拟频率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直流型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占比逐步提升,直流微电网与交流微电网结合形成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不仅可以对原有的交流电网提供支撑,还可以减少直流原件接入交流系统产生的损耗,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型。作为连接交直流微网的关键设备,双向AC/DC变换器承载着控制能量在直流母线和交流电网之间传递的任务,对维持电网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基于DAB结构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因其具有能量双向流动、模块化程度高、软开关实现简单、动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成为高频隔离变换器的关键模块。
[0003]针对双向A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中,传统移相调制是最常见的控制方式,三重移相控制策略因其具有三个自由度被广泛应用,该方案存在三个缺点:变换器采用多级控制策略,导致结构复杂、造价昂贵、控制环节难以设计,增大了系统的模块数量与设计难度;相移控制的优化算法会导致系统输出功率与控制参数呈现非线性关系,增加控制的复杂程度,使得变换器的扩展不灵活;稳压电容体积较大且通常使用电解电容,增加了变换器的故障率的同时也增大了变换器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传统交直流变换器多级控制,输出功率与控制参数非线性,硬件体积大,系统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缺陷,设计了基于虚拟频率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虚拟频率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所述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由DAB和有源全桥逆变桥SI构成,DAB包括逆变全桥H1和整流全桥H2,两桥臂通过辅助电感和变压器组成的磁性网络相连接,变压器变比为1:n;直流侧通过并联滤波电容C1连接逆变全桥H1,整流全桥H2的输出侧与电容器C
rec
并联连接,有源全桥逆变桥SI的输出通过滤波电感L
ac
连接交流电网;
[0006]将虚拟频率控制与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结合,使得传输功率与控制变量线性化;具体如下:
[0007]电压控制模块中,双向交直流变换器的交流侧母线电压u
g
经锁相环PLL得开关角频率w
s
;设定直流母线电压参考值其与双向交直流变换器的直流侧母线实际电压值u
dc
比较后,所得差值经过第一PI控制器得到交流侧母线电流参考值电流控制模块中,双向交直流变换器交流侧母线实际电流i
ac
经过Park变换得到交流母线电流直轴分量i
d
,交流侧母线电流参考值与交流母线电流直轴分量i
d
作差后,经过第二PI控制器和Park反变换输
出修正相移量ΔD1;相移控制量调制模块中,通过检测得到的直流侧实际电压值u
dc
和交流侧电压u
g
,两电压值相比得到电压变比k,经相移计算式1计算得到主相移量将与电流控制模块输出的修正相移量ΔD1相减得到最终相移量D1,再由相移计算式2得到相移量D0和D2,从而输出脉冲PWM驱动信号控制开关管导通使变换器在给定控制方式下运行;所述的相移计算式1为
[0008][0009]式中f
n
为虚拟频率,L
r
为变压器本体的漏感及外接辅助电感;
[0010]相移计算式2为
[0011][0012]基于三重移相调制原理建立双向隔离型AC/DC变换器等效模型,计算得到功率与控制变量D1呈非线性;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将控制变量与实际开关频率结合使得功率与控制变量线性化,定义中间变量为虚拟频率f
n
,虚拟频率f
n
为一定值。在采用虚拟频率控制的基础上得到相移计算式1和相移计算式2,与电压变比计算共同构成相移控制量调制模块。
[0013]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同步逆变桥控制方案;为增大变换器功率密度,省略大容量稳压电解电容,该方案通过调节开关管驱动信号使得全桥逆变器工作在同步状态:开关管Q1、Q2、Q3、Q4构成有源全桥逆变桥SI,开关管Q1的源极与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构成第一桥臂,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与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构成第二桥臂,双向AC/DC变换器中稳定工作时,当功率正向传输,整流全桥H2输出100Hz的正弦脉动电压波形,当交流母线电压为正时,Q2和Q3关闭,Q1和Q4打开;当交流母线电压为负时,Q1和Q4关闭,Q2和Q3打开。
[001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一种基于虚拟频率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与积极效果在于:(1)相较于传统双向隔离型AC/DC变换器优化控制策略,本专利技术省去输出侧电解电容,改为一个较小的的高频滤波电容(如C
rec
取值1μF),在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同时减小了变换器体积和重量。另外,使用小容量电容令变换器的设计更趋模块化,便于系统升级扩容。(2)将相移控制与所提出的虚拟频率控制相结合,实现了传输功率与相移量D1的线性化,使控制更简单。(3)通过在控制系统中加入最小电流应力优化控制算法,减小了流过DAB开关管的电流峰值。(4)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单级功率变换,避免了传统多级控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控制环节难以设计的缺点,减小了系统的模块数量与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拓扑图基于虚拟频率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结构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虚拟频率控制框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双向AC/DC变换器功率正向传递波形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双向AC/DC变换器功率反向传递波形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相移量D1与开关频率f
s
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0020]图1中:单相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由DAB和同步逆变器构成。DAB包括逆变全桥
H1和整流全桥H2,两桥臂通过辅助电感和变压器组成的磁性网络相连接,其中电感L
r
为变压器本体的漏感及外接辅助电感,变压器变比为1:n。整流全桥H2的输出侧与电容器C
rec
并联连接。v
p
为H1桥的交流侧电压,v
s
为H2桥的交流侧电压,u
dc
为直流母线电压,u
g
为交流母线电压,i
dc1
为电容C1左侧电流值,i
dc2
为电容C1右侧电流值。开关管Q1,Q2,Q3,Q4构成全桥式逆变器SI,开关管Q1的源极与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构成第一桥臂,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与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构成第二桥臂。
[0021]图2中:w
s
为开关角频率,为主相移量,ΔD1为修正相移量,k为电压变比(电压传输比),为交流侧母线电流参考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虚拟频率的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控制方法,所述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由DAB和有源全桥逆变桥SI构成,DAB包括逆变全桥H1和整流全桥H2,两桥臂通过辅助电感和变压器组成的磁性网络相连接,变压器变比为1:n;直流侧通过并联滤波电容C1连接逆变全桥H1,整流全桥H2的输出侧与电容器C
rec
并联连接,有源全桥逆变桥SI的输出通过滤波电感L
ac
连接交流电网;其特征在于:将虚拟频率控制与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结合,使得传输功率与控制变量线性化;具体如下:电压控制模块中,双向交直流变换器的交流侧母线电压u
g
经锁相环PLL得开关角频率w
s
;设定直流母线电压参考值其与双向交直流变换器的直流侧母线实际电压值u
dc
比较后,所得差值经过第一PI控制器得到交流侧母线电流参考值电流控制模块中,双向交直流变换器交流侧母线实际电流i
ac
经过Park变换得到交流母线电流直轴分量i
d
,交流侧母线电流参考值与交流母线电流直轴分量i
d
作差后,经过第二PI控制器和Park反变换输出修正相移量ΔD1;相移控制量调制模块中,通过检测得到的直流侧实际电压值u
dc
和交流侧电压u
g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燕冰任春光郭东鑫韩肖清秦文萍孟祥齐张佰富王弈赫赵多孔健生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