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1923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及其方法及其方法,涉及桥梁轨道建设技术领域,包括:两块侧模,所述两块侧模分别设置于所述PC轨道梁的两侧,所述两块侧模、所述墩柱顶面以及所述PC轨道梁共同围合成浇筑空间;每块所述侧模均与至少两组侧壁指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侧壁指形板与所述侧模内壁抵触;以及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PC轨道梁的上端面,且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根PC轨道梁的端部;所述支撑机构的底部与顶壁指形板可拆卸相连,顶壁指形板的上端面与所述PC轨道梁的上端面齐平,解决PC轨道梁上指型板错台问题。道梁上指型板错台问题。道梁上指型板错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轨道建设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连续刚构PC轨道梁一般2~3榀形成一联。预制梁体架设后,现场再通过在墩柱顶面浇筑混凝土形成连续结构。PC轨道梁截面尺寸较小,位于墩柱顶面的后浇段是结构中受力较大部位,钢筋较密集,特别是边墩处的PC轨道梁还需预埋指形板板座。若采用常规模板施工,经常出现后浇段的混凝土与预制梁表面不能光滑顺接问题。尤其容易引起指形板定位不准,即造成PC轨道梁的导向面、稳定面以及行走面上的指形板之间或者是指形板与梁表面之间较大的错台,即造成PC轨道梁的导向面、稳定面以及行走面不平整,导致单轨车辆通过接缝时发生较大的颠簸和冲击,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及其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实施中提供了一种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包括:两块侧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侧模(1),所述两块侧模(1)分别设置于所述PC轨道梁(6)的两侧,所述两块侧模(1)、所述墩柱(8)顶面以及所述PC轨道梁(6)共同围合成浇筑空间;每块所述侧模(1)均与至少两组侧壁指形板(71)可拆卸连接,所述侧壁指形板(71)与所述侧模(1)内壁抵触;以及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PC轨道梁(6)的上端面,且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根PC轨道梁(6)的端部;所述支撑机构的底部与顶壁指形板(72)可拆卸相连,顶壁指形板(72)的上端面与所述PC轨道梁(6)的上端面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件(2)以及悬吊件(3),所述支撑件(2)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两根相邻所述PC轨道梁(6)的端部;所述悬吊件(3)与所述侧模(1)可拆卸连接,所述悬吊件(3)用于悬吊所述两块侧模(1),所述悬吊件(3)的上端面与所述支撑件(2)的下端面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定位件(4),所述定位件(4)与至少一组顶壁指形板(72)连接,当所有所述顶壁指形板(72)与所述定位件(4)连接时,所述顶壁指形板(72)在所述第二螺栓作用下与所述支撑件(2)的下端面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系统包括有两个紧固组件(5),所述两个紧固组件(5)用于压紧支撑件(2)在PC轨道梁(6)上,所述紧固组件(5)包括一对吊杆(51)、一根对拉杆(52)以及一个紧固件(53),所述PC轨道梁(6)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对拉杆(52)相匹配的横向孔,所述横向孔用于供对拉杆(52)穿过,所述紧固件(53)架设于所述支撑件(2)上,所述紧固件(53)通过所述一对吊杆(51)与所述对拉杆(5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C轨道梁后浇段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华徐升桥刘永锋刘仁超赵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