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涛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外科用新型神经剥离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88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神经外科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用新型神经剥离子,包括第一剥离部、手柄和第二剥离部,第一剥离部与手柄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柱,且第一连接柱的直径大小趋向第一剥离部呈逐渐缩小的结构,且第一剥离部与第一连接柱之间设有倾斜角度,第一剥离部与第一连接柱之间的倾斜角度为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用新型神经剥离子


[0001]本技术涉及神经外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用新型神经剥离子。

技术介绍

[0002]传统使用的神经剥离子通常由一根细长的扁金属棍制成,功能主要为分离神经组织或硬膜与韧带和软组织之间的粘连,以及将神经或硬膜牵开,其操作具有轻巧和细致的特点;在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神经减压时,医生手持神经剥离子中部,用神经剥离子的头部拨开神经,或者分离神经和软组织之间的粘连;但是在神经外科手术剥离神经根时常需要头部探过中线来操作,手臂容易遮挡视野,操作非常不便;而且传统的神经剥离子的一端常见为垂直结构,但是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这样是会妨碍手术行进中的视野和对神经的分离操作的,进一步讲,如此结构会阻碍神经剥离子的安全使用和手术进程的;而且传统的神经剥离子头部一端的凹槽太窄,在手术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脱刀的现象,影响防护安全;而且传统的神经剥离子很难将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韧带松解断,影响手术效果,细长的扁金属棍不利于剥离子的旋转用力,对于大手术者握持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用新型神经剥离子,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有效提高了手术者握持操作的便捷度,扩大第一剥离部的倾斜角度和凹槽宽度,便于提高防护安全性能和手术进程,神经剥离子一端采用柳叶状结构,参与手术,不会划伤组织,有效提高了组织粘连和韧带松解的快捷性。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神经外科用新型神经剥离子,包括第一剥离部、手柄和第二剥离部,所述手柄设置在第一剥离部和第二剥离部的中间且为圆柱状结构,在所述第一剥离部与手柄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柱,且所述第一连接柱的直径大小趋向第一剥离部呈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第一剥离部为圆柱结构,且所述第一剥离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之间设有倾斜角度,所述第一剥离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之间的倾斜角度为95

115度,如此设置,通过扩大第一剥离部与手柄的倾斜角度,不会妨碍手术视野,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便于实现神经的分离和软组织的粘连,有效提高了神经剥离子的防护安全性能,在所述第一剥离部内侧还设有凹槽,如此设置,传统的神经剥离子的凹槽宽度太窄,通常宽度是不到1mm,手术刀在操作过程经常出现滑落的现象,扩大宽度到1.5mm后,在保持原有神经剥离子尺寸大小的同时,增加了手术刀和中线的操作空间,不容易脱刀,提高了手术的安全防护性能;
[0006]所述手柄与第二剥离部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结构与第一连接柱的结构相似,且所述第二连接柱靠近第二剥离部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扁平部,由于柳叶状的第二剥离部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柱端部的直径而且第二剥离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端部的直径,因为第二连接柱为渐缩倾斜结构,所以扁平部采用0

5度的微小倾斜结构匹配,设置扁平部就是为了防止在手术中神经剥离子该部结构刮伤组织或神经,
便于提高扁平部和第二剥离部整体的延展性和平滑度,所述第二剥离部为柳叶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剥离部和所述扁平部整体上呈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剥离部与第二连接柱之间为弧形的倾斜结构且倾斜角度为110

135度,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柳叶状结构的第二剥离部,参与手术,不会划伤组织,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组织粘连和韧带松解的快捷性。
[0007]优选的,在所述手柄外表面还涂覆有用于加大摩擦力的磨砂层。
[0008]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磨砂层上还设有均匀分布的颗粒凸起,如此设置,加大摩擦力,便于手术人员握持,进而提高了神经剥离子的使用安全性和实用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剥离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00度,如此设置,经过不断的调节和试验,第一剥离部夹角的倾斜角度为100度的时候,不仅保证了良好的神经剥离效果,同时有利于手术刀操作点的落实到位,提高了神经剥离子的防护安全性,不会出妨碍视野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神经剥离子外科手术的工作效率。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剥离部的凹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mm,如此设置,传统的神经剥离子的凹槽宽度太窄,通常宽度是不到1mm,手术刀在操作过程经常出现滑落的现象,扩大宽度到1.5mm后,在保持原有神经剥离子大小的同时,增加了手术刀和中线的操作空间,不容易脱刀,提高了手术的安全防护性能。
[0011]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剥离部的上端部还设有球面结构的分离头,如此设置,便于对神经和粘连软组织进行剥离或分离操作,使其免受损伤,有更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保证了人体内部结构的安全性。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剥离部的厚度为一致结构且所述第二剥离部的厚度为1mm,如此设置,保证了手术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组织或神经受到损伤,提高了安全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扩大第一剥离部与手柄的倾斜角度,保证了不会妨碍手术的视野,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便于实现神经的分离和软组织的粘连,有效提高了神经剥离子的防护安全性能,在所述第一剥离部内侧设有凹槽,如此设置,传统的神经剥离子的凹槽宽度太窄,通常宽度是不到1mm,手术刀在操作过程经常出现滑落的现象,扩大宽度到1.5mm后,凹槽深度为1mm,在保持原有神经剥离子大小的同时,增加了手术刀和中线的操作空间,不容易脱刀,提高了手术的安全防护性能;通过设置球面结构的分离头,便于对神经和粘连软组织进行剥离或分离操作,使其免受损伤,有更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保证了人体内部结构的安全性,由于柳叶状的第二剥离部宽度大于第二连接柱端部的直径而第二剥离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端部的直径,设置扁平部就是为了防止在手术中神经剥离子该部结构刮伤组织和神经,便于提高扁平部和第二剥离部整体的延展性和平滑度;通过设置柳叶状结构的第二剥离部,参与手术,不会划伤组织,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组织粘连和韧带松解的快捷性,保证了手术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组织或神经受到损伤,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在手柄外表面设置防滑构件,加大摩擦力,便于手术人员握持,进而提高了神经剥离子的使用安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8]附图标记如下:1

第一剥离部,2

手柄,3

第二剥离部,4

第一连接柱,5

凹槽,6

第二连接柱,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用新型神经剥离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剥离部(1)、手柄(2)和第二剥离部(3),所述手柄(2)为圆柱状结构,在所述第一剥离部(1)与手柄(2)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柱(4),且所述第一连接柱(4)的直径大小趋向第一剥离部(1)呈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第一剥离部(1)为圆柱结构且所述第一剥离部(1)与所述第一连接柱(4)之间设有倾斜角度,所述第一剥离部(1)与所述第一连接柱(4)之间的倾斜角度为95

115度,在所述第一剥离部(1)内侧还设有凹槽(5),所述手柄(2)与第二剥离部(3)之间还设有第二连接柱(6),所述第二连接柱(6)的结构与第一连接柱(4)的结构相似,且所述第二连接柱(6)靠近第二剥离部(3)的上下两端面均设有扁平部(7),所述第二剥离部(3)为柳叶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剥离部(3)和所述扁平部(7)整体上呈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剥离部(3)与第二连接柱(6)之间为弧形的倾斜结构且倾斜角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涛
申请(专利权)人:程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