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闸管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84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晶闸管的驱动装置,包括脉冲发生器、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均压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和RC吸收电路,所述脉冲发生器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晶闸管的阴极和门极,所述均压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和RC吸收电路均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脉冲形式来实现晶闸管的触发,可以减少晶闸管的门极损耗,而且通过设置均压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和RC吸收电路,使晶闸管受到多重保护,具有更好的抗过载、抗过流能力,能够安全可靠的对晶闸管进行保护,而且方便维护。而且方便维护。而且方便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闸管的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晶闸管
,尤其涉及一种晶闸管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磁成型、电磁发射、脉冲强磁场等应用场合需要使用串联晶闸管作为脉冲放电开关。这些应用场合要求串联晶闸管承受较高的电流上升率,而晶闸管导通时能够承受的电流上升率与门极触发信号有关。目前门极触发的触发多采用交流或者直流信号,由于晶闸管触发导通后,门极失去控制,因此目前的方式导致门极的损耗较高。
[0003]此外,晶闸管本身抗过流、抗过载能力较差,一个浪涌电流就可能造成报废,由于目前的晶闸管的保护路径单一,无法可靠的对晶闸管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晶闸管的驱动装置,用以解决目前驱动晶闸管时会导致晶闸管的门极损耗过高、且无法可靠的对晶闸管进行保护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晶闸管的驱动装置,包括脉冲发生器、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均压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和RC吸收电路,所述脉冲发生器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晶闸管的阴极和门极,所述均压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和RC吸收电路均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其中,
[0006]所述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脉冲信号;
[0007]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感应出脉冲电流,并将所述脉冲电流输入至所述晶闸管的门极,以使所述晶闸管导通;
[0008]所述均压电路用于均衡所述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
[0009]所述电压保护电路用于钳位所述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
[0010]所述RC吸收电路用于吸收所述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瞬时过电压。
[0011]优选的,所述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磁环、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磁环的中心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所述磁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磁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门极,所述磁环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阴极。
[0012]优选的,所述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阴极,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门极。
[0013]优选的,所述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中,所述均压电路包括若干个电阻单元,各个所述电阻单元依次串联于所述晶闸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各个所述电阻单元均包括若干个并
联的贴片电阻。
[0014]优选的,所述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中,所述电压保护电路包括若干个压敏电阻并联单元,各个所述压敏电阻并联单元依次串联于所述晶闸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各个所述压敏电阻并联单元包括若干个并联的压敏电阻。
[0015]优选的,所述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中,所述RC吸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三电容的一端均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第五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和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和第七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阴极。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利用脉冲形式来实现晶闸管的触发,可以减少晶闸管的门极损耗,而且通过设置均压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和RC吸收电路,使晶闸管受到多重保护,具有更好的抗过载、抗过流能力,能够安全可靠的对晶闸管进行保护,而且方便维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中,所述驱动电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中,所述均压电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中,所述电压保护电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中,所述RC吸收电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包括脉冲发生器1、驱动电路2和保护电路3,所述保护电路3包括均压电路31、电压保护电路32和RC吸收电路33,所述脉冲发生器1与所述驱动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晶闸管4的阴极和门极,所述均压电路31、电压保护电路32和RC吸收电路33均连接所述晶闸管4的阳极和阴极。
[0025]所述脉冲发生器1用于产生脉冲信号,具体实施时,可直接选用现有的脉冲信号发生器来产生锯齿波的信号。
[0026]所述驱动电路2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感应出脉冲电流,并将所述脉冲电流输入至所述晶闸管4的门极,以使所述晶闸管4导通,本技术利用脉冲信号来感应出脉冲电流,脉冲电流到达晶闸管4的门极和阴极,这时晶闸管3本身承受正向阳极电压,门极承受正向电压正片,使得晶闸管4可以导通,而且由于采用的是脉冲驱动的方式,可以减少晶闸管4的门极损耗。
[0027]所述均压电路31均衡所述晶闸管4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避免晶闸管在串联使用时出现分压不均的问题。
[0028]所述电压保护电路32用于钳位所述晶闸管4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将电压钳位到一个相对固定的值,从而实现对晶闸管4的保护,避免其过压损坏。
[0029]所述RC吸收电路用于吸收所述晶闸管4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瞬时过电压,限制晶闸管4的电流上升率,起到动态均压的作用,降低晶闸管4的开通损耗。
[0030]本技术利用脉冲形式来实现晶闸管的触发,可以减少晶闸管的门极损耗,而且通过设置均压电路31、电压保护电路32和RC吸收电路33,使晶闸管受到多重保护,具有更好的抗过载、抗过流能力,能够安全可靠的对晶闸管进行保护,而且方便维护。
[0031]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驱动电路2包括磁环、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磁环的中心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所述磁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闸管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发生器、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均压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和RC吸收电路,所述脉冲发生器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晶闸管的阴极和门极,所述均压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和RC吸收电路均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其中,所述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脉冲信号;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感应出脉冲电流,并将所述脉冲电流输入至所述晶闸管的门极,以使所述晶闸管导通;所述均压电路用于均衡所述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所述电压保护电路用于钳位所述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所述RC吸收电路用于吸收所述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瞬时过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磁环、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磁环的中心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所述磁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磁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门极,所述磁环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晶闸管的阴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闸管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海山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中华昌能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