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干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污泥干化系统中包括有干污泥输送系统,返混系统,干化机和输送管路,其中返混系统包括有提升螺旋,提升刮板和搅拌罐,反混系统将干污泥通过提升螺旋,提升刮板,将部分干污泥重新输送到搅拌罐中与湿污泥混合,解决了湿污泥湿度过大的问题;混合后的混湿泥进入到输送管路中,输送管路中设置有管路加热装置和红外纳米加热圈,对混湿泥进行加热,解决了湿污泥温度过低的问题。解决了湿污泥温度过低的问题。解决了湿污泥温度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干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污泥处理工艺中,首先通过污泥输送系统将污泥传输到污泥干化系统中,再由污泥干化系统把污泥输送系统传输过来的污泥处理成型,然后平铺在宽1.4米的网带上,使成型的污泥间存留间隙,从而增加污泥和热风的最大接触面积,最大限度地增加潮湿空气的湿度,达到最佳的出湿效果,污泥在污泥干化系统里运行100分钟左右,达到设定的干化要求,会自动的通过传输系统把干燥的污泥输送到干料仓。
[0003]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污泥过湿,无法达到预设的效果,尤其在我国南方的冬季,污泥温度过低和湿度过大的问题同时存在。
[0004]污泥湿度过大会导致干化系统在将污泥处理成型的过程中,高含水率污泥进污泥干化机难以切条成型,且污泥含水率高,流动性大,污泥会直接从顶层网带掉落到下层网带,形成饼状,严重者会堵死网带上的通风孔。
[0005]污泥温度过低会导致冬季里低温湿污泥会有二次冷凝现象,管道里的污泥流动性变小,易堵塞污泥管道,输送湿污泥的螺杆泵维修工作量加大,同时干化主机库体热风上不去,热效率大大降低,产能减少。
[0006]因此在污泥干化工艺中,湿污泥的温度过低和湿度过大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污泥干化系统中包括有干污泥输送系统,返混系统,干化机和输送管路,其中返混系统包括有提升螺旋,提升刮板和搅拌罐,反混系统将干污泥通过提升螺旋,提升刮板,将部分干污泥重新输送到搅拌罐中与湿污泥混合,解决了湿污泥湿度过大的问题;混合后的混湿泥进入到输送管路中,输送管路中设置有管路加热装置和红外纳米加热圈,对混湿泥进行加热,解决了湿污泥温度过低的问题。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包括:干污泥输送系统,所述干污泥输送系统用于传输干污泥;返混系统,干污泥进入到所述返混系统中与湿污泥混合,达到混湿污泥;所述返混系统包括:提升螺旋,提升刮板和搅拌罐,所述提升螺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干污泥输送系统,所述提升螺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提升刮板,用于将干污泥打散并传输到所述返提升刮板中;所述搅拌罐设置在所述提升刮板的下侧,所述提升刮板用于使干污泥掉落到所述搅拌罐中,所述搅拌罐用于搅拌干污泥和湿污泥,得到混湿污泥。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干化机,所述干化机用于将混湿污泥干化,得到干污泥;运输管路,所述运输管路设置在所述搅拌罐的下侧,用于将混湿污泥由所述搅拌罐运输到所述干化机中;第一螺旋泵,所述第一螺旋泵设置在所述运输管路的一端,用于驱动混湿污泥在所述运输管路中的移动。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管路加热装置,所述管路加热装置为套设在所述运输管路外围的管路,在所述管路加热装置和所述运输管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部设置有液体。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干化机的进口处设置有红外纳米加热圈。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隙内部设置的液体为90℃的蒸汽凝结水。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升刮板包括有提升部和运输部,所述运输部设置在所述提升部的上侧,且所述提升部连通于所述运输部的一端,所述提升部连接所述提升螺旋和所述运输部,所述提升部用于将所述干污泥运输到高处。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升部的位于下侧的一端处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运输部的下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搅拌罐设置在所述出料口的下侧。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运输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旋泵,在所述提升部位于下侧一端设置有第三螺旋泵。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螺旋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进料口连通,使干污泥在所述提升螺旋中进入到所述提升刮板中。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罐的底部设置有导出口,所述导出口连通所述搅拌罐的内部和外部,所述导出口上设置有开关。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污泥干化系统的工作方法:
[0019]S1:所述干污泥输送系统将干污泥机干化后的部分干污泥输送到所述提升螺旋中,由所述提升螺旋将干污泥打散并运输到所述提升刮板中;
[0020]S2:干污泥由进料口进入到提升部,在第三螺旋泵的驱动下上升,进而进入到运输部,并在第二螺旋泵的作用下,在运输部中移动;
[0021]S3:干污泥在运输部中移动,当干污泥经过出料口时,干污泥掉落到所述搅拌罐中,所述搅拌罐中具有湿污泥,所述搅拌罐将干污泥和湿污泥搅拌,得到混湿泥;
[0022]S4:混湿泥搅拌完成后,导出口开关打开,混湿泥由搅拌罐掉落到运输管路中,在第一螺旋泵的驱动下,向干化机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管路加热装置对混湿泥进行加热,当混湿泥达到干化机进口时,红外纳米加热圈对混湿泥进一步加热,进而进入到干化机中,对混湿泥进行干化,得到干污泥。
[00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4]通过在污泥干化系统中设置返混系统,使部分干污泥与湿污泥混合,减低湿污泥的湿度,便于干化时平铺成型,降低了流动性,增加了干化时的通风效果,提高了干化效率,在返混系统中设置提升螺旋和提升刮板,对干污泥进行打散,并提升到高处下落后,使混合均匀;通过在运输管路外套设管道加热装置,并在干化机进口处设置红外纳米加热圈,提高混湿泥的温度,避免在干化机中二次冷凝,堵塞污泥管道,提高干化机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污泥干化系统的结构图之一;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污泥干化系统的结构图之一;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2“A”处的细节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升刮板的主视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升刮板的结构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搅拌罐的结构图之一;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搅拌罐的结构图之一。
[0032]图中,100、干污泥输送系统;200、返混系统;210、提升螺旋;211、开口;220、提升刮板;221、提升部;222、运输部;223、进料口;224、出料口;225、第二螺旋泵;226、第三螺旋泵;230、搅拌罐;231、导出口;232、电机;233、驱动轴;300、红外纳米加热圈;400、运输管路;500;第一螺旋泵;600、管路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污泥输送系统,所述干污泥输送系统用于传输干污泥;返混系统,干污泥进入到所述返混系统中与湿污泥混合,达到混湿污泥;所述返混系统包括:提升螺旋,提升刮板和搅拌罐,所述提升螺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干污泥输送系统,所述提升螺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提升刮板,用于将干污泥打散并传输到所述返提升刮板中;所述搅拌罐设置在所述提升刮板的下侧,所述提升刮板用于使干污泥掉落到所述搅拌罐中,所述搅拌罐用于搅拌干污泥和湿污泥,得到混湿污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化机,所述干化机用于将混湿污泥干化,得到干污泥;运输管路,所述运输管路设置在所述搅拌罐的下侧,用于将混湿污泥由所述搅拌罐运输到所述干化机中;第一螺旋泵,所述第一螺旋泵设置在所述运输管路的一端,用于驱动混湿污泥在所述运输管路中的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路加热装置,所述管路加热装置为套设在所述运输管路外围的管路,在所述管路加热装置和所述运输管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部设置有液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化机的进口处设置有红外纳米加热圈。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内部设置的液体为90℃的蒸汽凝结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刮板包括有提升部和运输部,所述运输部设置在所述提升部的上侧,且所述提升部连通于所述运输部的一端,所述提升部连接所述提升螺旋和所述运输部,所述提升部用于将所述干污泥运输到高处。7.如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洋,沙友平,张建东,冯晓华,孙剑,李博,韦巍,刘石磊,徐晖,刘国兴,张怿,殷紫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苏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