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减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73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减荷装置,其植入在患者膝关节处的皮肤下,用以辅助分担一部分膝关节承受的机械力。该减荷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安装在股骨远端上,所述第一连接件面向胫骨近端的一侧设置有凸轮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安装在胫骨近端上,所述第二连接件面向股骨远端的一侧设置有凹槽面;所述凸轮面与凹槽面构成凸轮副组件,两者呈抵接转动配合关系。本减荷装置结构简单精巧,安装拆卸方便,能够减少膝关节软骨组织接触磨损,避免患者肌腱损伤,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同时,植入本减荷装置可以保留患者原膝关节结构,延缓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延缓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延缓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关节减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入患者体内的骨科医疗器械,具体地指一种膝关节减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是指人体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之间的关节,对支撑人体全身重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膝关节炎已成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在长期的膝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在膝关节进行活动时,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不断地摩擦磨损,使得患者疼痛引发膝关节炎。
[0003]当膝关节炎发展严重时,患者不得不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然而,现有用于置换的人工关节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患者体内出现假体松动、骨溶解等现象时,就需要进行关节翻修手术,或者再次进行膝关节置换,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面临高昂的医疗费用。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学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求对患者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前的各种干预措施或医疗器具,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延缓关节置换的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尚未取得满意的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精巧、安装拆卸方便、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且能够避免患者肌腱损伤的膝关节减荷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膝关节减荷装置,植入在患者膝关节处的皮肤下,用以辅助分担一部分膝关节承受的机械力,其特殊之处在于:该减荷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安装在股骨远端上,所述第一连接件面向胫骨近端的一侧设置有凸轮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安装在胫骨近端上,所述第二连接件面向股骨远端的一侧设置有凹槽面;所述凸轮面与凹槽面抵接转动配合,从而能够在膝关节运动时替代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之间软骨组织的摩擦磨损。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侧面投影呈弧形结构的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面向胫骨近端的一侧构成所述的凸轮面,所述第一本体部背离胫骨近端的一侧设置有弯钩状缺口,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正面投影呈月牙形结构。这样,将凸轮面与第一本体部呈整体设计,不仅结构简单合理,而且运转稳定性好;设置弯钩状缺口则可降低材料消耗,节约制造成本,并使第一连接件变得更加轻便灵活,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部与股骨远端相对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位于第一本体部面向胫骨近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凸缘与股骨远端紧贴抵接配合。这样,第一凸缘可以增加第一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其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若干颗螺钉与股骨远端固定相连,其中至少有一颗螺钉穿过第一凸缘固定在股骨远端上。这样,设置多颗螺钉能够保证第一连接件安装稳固,而在最厚的第一凸缘处穿设螺钉,可使第一连接件与股骨远端连接更加稳定。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侧面投影呈弧形结构的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与胫骨近端相对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位于第二本体部面向股骨远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凸缘的顶面构成所述的凹槽面,所述第二凸缘与胫骨近端紧贴抵接配合。同样,第二凸缘可以增加第二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其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缘的顶面低于第二本体部面向股骨远端的一侧,从而形成限位挡边,所述限位挡边用于防止所述凸轮面与凹槽面发生配合偏移。这样,第二凸缘还利用其与第二本体部的落差同时形成与凸轮面配合的凹槽面和限位挡边,一方面可有效简化第二本体部的结构,另一方面可实现凸轮面与凹槽面的精准配合,尽量不失真地模拟并分担膝关节所承受的机械力,从而减轻患者疼痛。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若干多颗螺钉与胫骨近端固定相连,其中至少有一颗螺钉穿过第二凸缘固定在胫骨近端上。同理,设置多颗螺钉能够保证第二连接件安装稳固,而在最厚的第二凸缘处穿设螺钉,可使第二连接件与胫骨近端连接更加稳定。
[0013]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正面投影呈倒三角形结构,且该倒三角形结构的两侧边呈内凹的弧线结构。这样,可以在保证整体强度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第二本体部的材料消耗和重量,从而降低整个膝关节减荷装置自身重量对患者的影响。
[001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减荷装置在手术植入患者膝关节处后,其中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分别随着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同步协调运动,并通过其凸轮面与凹槽面之间的转动配合承担一部分主要来自患者上肢重量的机械力,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膝关节软骨组织的接触磨损,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的效果;并且,本减荷装置的植入对患者膝关节日常运动影响轻微,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肌腱损伤,从而可以保留患者原膝关节结构,延缓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同时,本减荷装置结构简明、部件配合精巧、置换拆装便捷、制作成本低廉,能够有效降低手术费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膝关节减荷装置在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处于直立状态时的正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减荷装置在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处于弯曲状态时的正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减荷装置在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处于直立状态时的侧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所示减荷装置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安装有螺钉的侧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第一连接件10(其中:凸轮面11、第一本体部12、弯钩状缺口13、第一凸缘14);第二连接件20(其中:凹槽面21、第二凸缘22、第二本体部23、限位挡边24);股骨远端100;胫骨近端200;螺钉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
该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本实施例描述的膝关节减荷装置,植入在患者膝关节处的皮肤下,主要用于辅助分担患者上肢重量传递到膝关节的机械力,使膝关节减少摩擦磨损,起到减轻患者疼痛及延缓患者膝关节置换时间的作用。
[0022]如图1~4所示,该减荷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第一连接件10固定安装在股骨远端100上,具体位于股骨远端100上靠近膝关节处,第一连接件10面向胫骨近端的一侧设置有凸轮面11。第二连接件20固定安装在胫骨近端200上,具体位于胫骨近端200上靠近膝关节处,第二连接件20面向股骨远端的一侧设置有凹槽面21。凸轮面11与凹槽面21构成凸轮副组件,两者呈抵接转动配合关系。在膝关节运动时,凸轮面11始终与凹槽面21相互抵接并产生相对运动,这样有效地分担了来自上肢重量的机械力,从而能够替代或减轻股骨远端100与胫骨近端200之间软骨组织的磨损。具体结构描述如下:
[0023]第一连接件10具有侧面投影呈弧形结构的第一本体部12,第一本体部12面向胫骨近端200的一侧构成凸轮面11,第一本体部12背离胫骨近端200的一侧设置有弯钩状缺口13,从而使第一连接件10的正面投影呈月牙形结构。这里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减荷装置,植入在患者膝关节处的皮肤下,用以辅助分担一部分膝关节承受的机械力,其特征在于:该减荷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0)和第二连接件(20);所述第一连接件(10)固定安装在股骨远端(100)上,所述第一连接件(10)面向胫骨近端的一侧设置有凸轮面(11);所述第二连接件(20)固定安装在胫骨近端(200)上,所述第二连接件(20)面向股骨远端的一侧设置有凹槽面(21);所述凸轮面(11)与凹槽面(21)抵接转动配合,从而能够在膝关节运动时替代股骨远端(100)与胫骨近端(200)之间软骨组织的摩擦磨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减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具有侧面投影呈弧形结构的第一本体部(12),所述第一本体部(12)面向胫骨近端(200)的一侧构成所述的凸轮面(11),所述第一本体部(12)背离胫骨近端(200)的一侧设置有弯钩状缺口(13),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件(10)的正面投影呈月牙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关节减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2)与股骨远端(100)相对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缘(14),所述第一凸缘(14)位于第一本体部(12)面向胫骨近端(200)的一侧,所述第一凸缘(14)与股骨远端(100)紧贴抵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膝关节减荷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骏朱皓齐大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