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79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膝关节假体,其中膝关节假体包括胫骨假体以及股骨假体,其中胫骨假体包括用于替换受损胫骨的胫骨关节面以及设置在胫骨关节面上的立柱。股骨假体包括内侧髁关节面、外侧髁关节面以及凸轮,其中内侧髁关节面与外侧髁关节面间隔设置,凸轮连接内侧髁关节面与外侧髁关节面。参见图,凸轮在矢状面上的截面形成用于与立柱配合的第一直线段以及斜线段,第一直线段与斜线段呈夹角设置,第一直线段与斜线段之间连接有第一圆角,斜线段远离第一圆角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圆角。上述膝关节假体减少了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发生脱位和错位的概率,增加了膝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减少了膝关节假体的翻修率。关节假体的翻修率。关节假体的翻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关节假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膝关节假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膝关节假体的改进,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日趋成熟。全膝关节置换是解决晚期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的置换量占全膝关节置换的一半左右。
[0003]在置换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时,需要切除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在传统的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的设计中,通常采用凸轮和立柱结构来替代后交叉韧带的功能,以实现引导膝关节“后滚运动”并保持膝关节运动稳定性的目的。然而传统后稳定型假体在屈曲过程中尤其是高屈曲时,容易在术后发生脱位或松动失效。并且传统后稳定型假体不能很好地复原膝关节的自然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膝关节假体,减少股骨部件和胫骨部件发生脱位和松动的概率,提高膝关节假体使用寿命。
[0005]一种膝关节假体,包括:
[0006]胫骨假体,所述胫骨假体包括胫骨关节面以及设置在所述胫骨关节面上的立柱;以及,
[0007]股骨假体,所述股骨假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髁关节面和外侧髁关节面,以及连接所述内侧髁关节面与所述外侧髁关节面的凸轮,所述凸轮用于与所述立柱配合,所述凸轮在矢状面上的截面形成朝向中心冠状面的第一直线段以及背向所述中心冠状面的斜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斜线段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斜线段之间连接有第一圆角,所述斜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角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圆角。
[0008]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斜线段之间的夹角为0
°
~90
°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轮在横截面上的截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曲线以及第二曲线,所述第一曲线以及第二曲线相对第一冠状面对称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线和/或所述第二曲线包括第一圆弧段、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外侧髁关节面的第二圆弧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内侧髁关节面的第三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分别与所述第二圆弧段以及所述第三圆弧段相切。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心相对所述股骨假体的中心矢状面具有朝靠近所述内侧髁关节面方向的第一间距。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段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圆弧段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三圆弧段的曲率半径。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胫骨关节面包括内侧支撑面以及外侧支撑面,所述立
柱包括与所述内侧支撑面连接的内侧面、与所述外侧支撑面连接的外侧面,以及连接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并用于与所述凸轮配合的后侧面,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呈夹角设置,并且沿靠近所述胫骨关节面方向,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侧面在横截面上包括第四圆弧段、连接所述第四圆弧段与所述外侧面的第五圆弧段,以及连接所述第四圆弧段与所述内侧面的第六圆弧段,所述第四圆弧段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五圆弧段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曲率半径;所述第六圆弧段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圆弧段的曲率半径。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侧面包括第四圆弧段、连接所述第四圆弧段与所述外侧面的第五圆弧段,以及连接所述第四圆弧段与所述内侧面的第六圆弧段,所述第四圆弧段的圆心相对所述胫骨假体的中心矢状面具有朝靠近所述外侧支撑面方向的第二间距。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胫骨假体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AP,所述立柱的中心位置到所述胫骨假体的后端的距离为L,其中,L/AP=0.2~0.5;和/或,所述胫骨假体在内外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ML,所述立柱的中心位置到所述胫骨假体的内侧边缘的距离为H,其中,H=ML/2。
[0018]上述膝关节假体通过将凸轮配置为在矢状面上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段、第一圆角、斜线段以及第二圆角的类三角形状设计,其中第一圆角、斜线段和以及第二圆角形成了凸轮与立柱在膝关节假体的屈曲过程中的接触区域,并且随着屈曲角的增加,立柱与凸轮的接触位置先在第一圆角上,然后在斜线段上,最后在第二圆角上,从而使得膝关节假体的跳跃距逐渐增大,进而减少了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发生脱位和错位的概率,增加了膝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减少了膝关节假体的翻修率。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一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所示的膝关节假体的股骨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所示的膝关节假体的胫骨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一实施例的股骨假体的正面视图;
[0025]图5为图4中所示的股骨假体在矢状面A

A上的截面图;
[0026]图6为图4中所示的股骨假体在横截面B

B上的截面图;
[0027]图7为一实施的胫骨假体的俯视图一;
[0028]图8为图7中所示的胫骨假体在矢状面D

D上的截面图;
[0029]图9为图7中所示的胫骨假体在冠状面C

C上的截面图;
[0030]图10为图7中所示的胫骨假体的背面视图;
[0031]图11为图7中所示的胫骨假体的俯视图二;
[0032]图12为一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在过伸5
°
时的三视图;
[0033]图13为一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在伸直位的三视图;
[0034]图14为一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在屈曲角为30
°
时的三视图;
[0035]图15为一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在屈曲角为60
°
时的三视图;
[0036]图16为一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在屈曲角为75
°
时的三视图;
[0037]图17为一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在屈曲角为90
°
时的三视图;
[0038]图18为一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在屈曲角为120
°
时的三视图;
[0039]图19为一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在屈曲角为135
°
时的三视图;
[0040]图20为一实施例的膝关节假体在屈曲角为1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胫骨假体,所述胫骨假体包括胫骨关节面以及设置在所述胫骨关节面上的立柱;以及,股骨假体,所述股骨假体包括内侧髁关节面、外侧髁关节面,以及连接所述内侧髁关节面与所述外侧髁关节面的凸轮,所述凸轮用于与所述立柱配合,所述凸轮在矢状面上的截面形成朝向中心冠状面的第一直线段以及背向所述中心冠状面的斜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斜线段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斜线段之间具有第一圆角,所述斜线段远离所述第一圆角的一端具有第二圆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斜线段之间的夹角为0
°
~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在横截面上的截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曲线以及第二曲线,所述第一曲线以及第二曲线相对第一冠状面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和/或所述第二曲线包括第一圆弧段、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外侧髁关节面的第二圆弧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内侧髁关节面的第三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分别与所述第二圆弧段以及所述第三圆弧段相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心相对所述股骨假体的中心矢状面具有朝靠近所述内侧髁关节面方向的第一间距。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忠兵孙延东赵开宇钱昦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微创关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