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70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包括口部进气插管、面罩、输气软管、出气管、逆止阀a、上部踏板、伸缩气囊、下部底板、逆止阀b、进气管、出气逆止合页轴、出气逆止封闭板、进气逆止合页轴、进气逆止封闭板、气源管;采用将面罩扣于弱水人员的面部,将面罩内的口部进气插管插入弱水人员的口腔内部,急救人员压动上部踏板,上部踏板与下部底板挤压伸缩气囊产生气源,气源经前侧的带逆止阀a的出气管向面罩内的口部进气插管输入高压气源,可为弱水人员提供急救气源,为逆止阀a可防止回气时罩内产生负压,逆止阀b可防止伸缩气囊压缩输气时,气源由进气管逆流出进气管,具有隔离面罩输气和逆止阀封闭回流的优点。止阀封闭回流的优点。止阀封闭回流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的
,尤指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学的发展使急诊医学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逐渐成熟的医学学科,涉及了临床各科相关联的各种急、危、重症,不仅汇总了诸多科学医学知识和技术,还综合了临床科学应急症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各种抢救与监护技术。传统的弱水人员急救时,需要对弱水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操作,而如今各种疫情传播期间,如果急救人员口对口进行心肺复苏急救,会增大急救人员被感染的的风险,给弱水人员的临床医学急救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放案是: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包括口部进气插管、面罩、输气软管、出气管、逆止阀a、上部踏板、伸缩气囊、下部底板、逆止阀b、进气管、出气逆止合页轴、出气逆止封闭板、进气逆止合页轴、进气逆止封闭板、气源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上部踏板与下部底板,上部踏板与下部底板之间设置皮质材料制作呈三角形的伸缩气囊,伸缩气囊的前侧下部设置带逆止阀a的出气管,伸缩气囊的后侧下部设置带逆止阀b的进气管;出气管的外端设置由输气软管连接的面罩,面罩的内部设置口部进气插管,口部进气插管与输气软管进行连接;
[0005]所述的逆止阀a的内部气源管的前侧设置出气逆止封闭板,气逆止封闭板与气源管的上部设置由出气逆止合页轴进行连接;
[0006]所述的逆止阀b的内部外侧的进气管前侧设置进气逆止封闭板,进气逆止封闭板与进气管的上部设置由进气逆止封闭板。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将面罩扣于弱水人员的面部,将面罩内的口部进气插管插入弱水人员的口腔内部,急救人员压动上部踏板,上部踏板与下部底板挤压伸缩气囊产生气源,气源经前侧的带逆止阀a的出气管向面罩内的口部进气插管输入高压气源,可为弱水人员提供急救气源,为逆止阀a可防止回气时罩内产生负压,逆止阀b可防止伸缩气囊压缩输气时,气源由进气管逆流出进气管,具有隔离面罩输气和逆止阀封闭回流的优点,时一种理想的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的逆止阀a示意图;
[0010]图3为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的逆止阀b示意图
[0011]图中:1、口部进气插管,2、面罩,3、输气软管,4、出气管,5、逆止阀a,6、上部踏板,7、伸缩气囊,8、下部底板,9、逆止阀b,10、进气管,11、出气逆止合页轴,12、出气逆止封闭板,13、进气逆止合页轴,14、进气逆止封闭板,15、气源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如图1、2、3所示,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包括口部进气插管1、面罩2、输气软管3、出气管4、逆止阀a5、上部踏板6、伸缩气囊7、下部底板8、逆止阀b9、进气管10、出气逆止合页轴11、出气逆止封闭板12、进气逆止合页轴13、进气逆止封闭板14;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上部踏板6与下部底板8,上部踏板6与下部底板8之间设置皮质材料制作的呈三角形的伸缩气囊7,伸缩气囊7的前侧下部设置带逆止阀a11的出气管4,伸缩气囊7的后侧下部设置带逆止阀b13的进气管10;出气管4的外端设置由输气软管3连接的面罩2,面罩2的内部设置口部进气插管1,口部进气插管1的外端与输气软管3进行连接;
[0014]所述的逆止阀a5的内部气源管15的前侧设置出气逆止封闭板12,气逆止封闭板12与气源管15的上部设置由出气逆止合页轴11进行连接;
[0015]所述的逆止阀b9的内部外侧的进气管10前侧设置进气逆止封闭板13,进气逆止封闭板13与进气管10的上部设置由进气逆止封闭板14。
[001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面罩2扣于弱水人员的面部,将面罩2内的口部进气插管1插入弱水人员的口腔内部,急救人员压动上部踏板6与下部底板8挤压伸缩气囊7产生气源,气源由前部的逆止阀a经输气软管3传输至面罩内的口部进气插管1,由口部进气插管1向弱水人员的口腔内输入高压气源,每按压二次松开面罩一次,依次循环;再配合对弱水人员胸部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操作,可在不需要口对口进行输气操作的情况下,有效的对弱水人员进行心肺复苏输气和按压操作,可避免急救人员在急救时造成感染的风险。
[0017]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临床医学急救辅助装置,包括口部进气插管、面罩、输气软管、出气管、逆止阀a、上部踏板、伸缩气囊、下部底板、逆止阀b、进气管、出气逆止合页轴、出气逆止封闭板、进气逆止合页轴、进气逆止封闭板、气源管;其特征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上部踏板与下部底板,上部踏板与下部底板之间设置皮质材料制作呈三角形的伸缩气囊,伸缩气囊的前侧下部设置带逆止阀a的出气管,伸缩气囊的后侧下部设置带逆止阀b的进气管;出气管的外端设置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芝贵李芝应兰辉亮金汭澜
申请(专利权)人:思南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