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05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7
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部安装按摩座椅和扶手,底座底部后侧设置从动轮,底座底部前侧设置主动轮,底座顶部设置脚蹬驱动装置,脚蹬驱动装置与主动轮相连,脚蹬驱动装置的脚踏板通过转向装置与主动轮相连,脚踏板向底座的侧部移动带动主动轮转向。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康复医疗运动过程并具备一定的按摩功能,使用者通过脚蹬驱动装置来驱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本装置前行,并通过腰腹及腿部的共同发力带动脚踏板横向侧移,从而通过转向装置驱动主动轮转向,本装置中取消了传统的手动转向,行进与转向均通过脚踏板控制,使用者操作本装置可以有效的训练腿部及腰腹的肌肉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对于脑神经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很大的帮助。很大的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运动康复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运动康复是新兴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是适应社会对健康及康复的需求而设立的体育与医学交叉的新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进行运动康复往往需要一些配套的设备,现有的设备要么功能简单无法满足使用需求,要么结构复杂成本高,缺乏结构简单却能刺激身体多处肌肉的便于制造的低成本康复训练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部安装按摩座椅和扶手,底座底部后侧设置从动轮,底座底部前侧设置主动轮,底座顶部设置脚蹬驱动装置,脚蹬驱动装置与主动轮相连,脚蹬驱动装置的脚踏板通过转向装置与主动轮相连,脚踏板向底座的侧部移动带动主动轮转向。
[0005]如上所述的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所述的脚蹬驱动装置包括安装箱,安装箱两侧开口,安装箱底部通过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安装箱底面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转动安装第一竖轴,底座为开口朝下的壳体结构,底座顶面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第二通孔,第一竖轴下端穿过第二通孔,第一竖轴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一齿轮,底座内前侧通过轴承安装第二竖轴,第二竖轴上端固定安装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竖轴上轴承套装套管,套管下端固定安装盒体,盒体横向穿过轮轴,轮轴与盒体轴承连接且两端均固定安装主动轮,第一竖轴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一锥齿轮,轮轴上固定安装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安装箱的两侧对称设置Z型的脚蹬杆,脚蹬杆的第一横向部通过轴座安装在安装箱的开口处,脚蹬杆的第一横向部通过单向传动结构转动安装第三锥齿轮,第一竖轴的上端固定安装与两个第三锥齿轮均啮合的第四锥齿轮,脚蹬杆的第二横向部转动安装自带绑脚带的脚踏板,两组单向传动结构安装方向相反。
[0006]如上所述的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所述的转向装置包括套管上固定套装的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后侧设置横向的双向伸缩杆,双向伸缩杆的两个伸缩杆的外端与底座内壁固定连接,双向伸缩杆的固定部前侧固定安装与第三齿轮啮合的齿条,脚蹬杆为中空圆管型,两个脚蹬杆的第一横向部内安装同一个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与其同轴的横轴,横轴穿出脚蹬杆侧壁并与脚蹬杆侧壁密封连接,横轴的外端均通过竖杆与双向伸缩杆的固定部固定连接,底座顶面对应竖杆处开设让竖杆穿过的长条孔,脚蹬杆的第二横向部内安装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脚踏板,脚蹬杆内填充液压油。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所述的按摩座椅通过长度可调的第一伸
缩支架与底座连接,扶手通过长度可调的第二支架与底座连接,按摩座椅的靠背上安装多个弹性凸起。
[000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康复医疗运动过程并具备一定的按摩功能,结构简单,功能多样,通过简化结构并增加操作的技巧性来促使使用者有效的进行运动康复训练,使用者通过脚蹬驱动装置来驱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本装置前行,并通过腰腹及腿部的共同发力带动脚踏板横向侧移,从而通过转向装置驱动主动轮转向,本装置中取消了传统的手动转向,行进与转向均通过脚踏板控制,不仅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还简化了结构,使用者操作本装置可以有效的训练腿部及腰腹的肌肉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对于脑神经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C

C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D

D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2]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部安装按摩座椅2和扶手3,底座1底部后侧设置从动轮4,底座1底部前侧设置主动轮,底座1顶部设置脚蹬驱动装置,脚蹬驱动装置与主动轮相连,脚蹬驱动装置的脚踏板通过转向装置与主动轮相连,脚踏板向底座的侧部移动带动主动轮转向。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康复医疗运动过程并具备一定的按摩功能,结构简单,功能多样,通过简化结构并增加操作的技巧性来促使使用者有效的进行运动康复训练,使用者通过脚蹬驱动装置来驱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本装置前行,并通过腰腹及腿部的共同发力带动脚踏板横向侧移,从而通过转向装置驱动主动轮转向,本装置中取消了传统的手动转向,行进与转向均通过脚踏板控制,不仅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还简化了结构,使用者操作本装置可以有效的训练腿部及腰腹的肌肉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对于脑神经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0013]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脚蹬驱动装置包括安装箱5,安装箱5两侧开口,安装箱5底部通过支架与底座1固定连接,安装箱5底面开设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内转动安装第一竖轴7,底座1为开口朝下的壳体结构,底座1顶面对应第一通孔6的位置开设第二通孔8,第一竖轴7下端穿过第二通孔8,第一竖轴7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一齿轮9,底座1内前侧通过轴承安装第二竖轴10,第二竖轴10上端固定安装第二齿轮11,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1啮合,第二竖轴10上轴承套装套管12,套管12下端固定安装盒体13,盒体13横向穿过轮轴
14,轮轴14与盒体13轴承连接且两端均固定安装主动轮15,第一竖轴7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一锥齿轮,轮轴14上固定安装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安装箱5的两侧对称设置Z型的脚蹬杆19,脚蹬杆19的第一横向部通过轴座安装在安装箱5的开口处,脚蹬杆19的第一横向部通过单向传动结构转动安装第三锥齿轮20,第一竖轴的上端固定安装与两个第三锥齿轮20均啮合的第四锥齿轮21,脚蹬杆19的第二横向部转动安装自带绑脚带的脚踏板,两组单向传动结构安装方向相反。使用者通过绑脚带将脚部与脚踏板进行绑定,然后发力使脚蹬杆绕第一横向部转动,通过单向传动结构带动对应的第三锥齿轮转动,从而驱动第四锥齿轮来带动第一竖轴转动,第一竖轴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配合带动轮轴转动,通过带动脚蹬杆往复摆动即可带动主动轮转动,轴与齿轮类结构的单向驱动装置为现有成熟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14]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转向装置包括套管12上固定套装的第三齿轮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部安装按摩座椅(2)和扶手(3),底座(1)底部后侧设置从动轮(4),底座(1)底部前侧设置主动轮,底座(1)顶部设置脚蹬驱动装置,脚蹬驱动装置与主动轮相连,脚蹬驱动装置的脚踏板通过转向装置与主动轮相连,脚踏板向底座的侧部移动带动主动轮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康复医疗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蹬驱动装置包括安装箱(5),安装箱(5)两侧开口,安装箱(5)底部通过支架与底座(1)固定连接,安装箱(5)底面开设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内转动安装第一竖轴(7),底座(1)为开口朝下的壳体结构,底座(1)顶面对应第一通孔(6)的位置开设第二通孔(8),第一竖轴(7)下端穿过第二通孔(8),第一竖轴(7)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一齿轮(9),底座(1)内前侧通过轴承安装第二竖轴(10),第二竖轴(10)上端固定安装第二齿轮(11),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1)啮合,第二竖轴(10)上轴承套装套管(12),套管(12)下端固定安装盒体(13),盒体(13)横向穿过轮轴(14),轮轴(14)与盒体(13)轴承连接且两端均固定安装主动轮(15),第一竖轴(7)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一锥齿轮,轮轴(14)上固定安装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安装箱(5)的两侧对称设置Z型的脚蹬杆(19),脚蹬杆(19)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