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070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包括底板和冷却板,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池模组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由若干固定架组成,固定架包括条形的盖板,盖板两端安装有螺栓,螺栓上设有螺母,盖板的高度可以通过螺母进行调节,用于固定电池模组的位置,给电池施加不同压降,以满足对不同种类的电池进行热管理测试,细化了模组所在位置的冷却液流道,增大换热面积,让冷却液在有热源的位置与热源充分接触,提高了液冷系统的带热能力。提高了液冷系统的带热能力。提高了液冷系统的带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温度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对电池系统进行热管理是保证电池使用安全、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和提升电池系统性能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近年来新能源车辆跨越式的发展,电池单体的容量与尺寸逐渐增大、电池系统包含的电池数量逐渐增加、高功率运行工况逐渐增多,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电池的热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为此对于电池的温升控制和测试工装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控制电池温升的手段趋势仍然是液冷方式,用于保证电池温升在合理范围之内,冷却液通过冷却板与电池进行换热,冷却液的走向,流道的设计对换热能力均有重要的影响。工装的结构设计对于电池能否正常散热及电池能否正确固定也是至关重要的事情。目前技术方案中冷却液流道沿着模组的摆放位置,整体进行结构设计,没有局部进行优化,能满足电池的温升要求,但对于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没有进一步的优化。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666024A,公开日2018年2月6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电池包的液冷式热管理系统,该申请案的具体技术方案为通过冷动力源、液冷管、液冷板、热交换器、水箱和冷却液和配合,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和均温效率。其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没有对局部结构进行优化,能满足电池的温升要求,但对于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没有进一步的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热管理中电池模组冷却的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细化模组所在位置的冷却液流道,增大换热面积,让冷却液在有热源的位置与热源充分接触,而在无热源处简化设计,在相同压降要求下,提高液冷系统的带热能力。
[0005]本技术的具体设计方案为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包括底板和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池模组的固定机构,所述冷却板上设有弯曲的散热流道。
[0006]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由若干固定架组成,所述固定架包括盖板、螺栓和螺母,螺栓固定在底板的边缘位置处,盖板通过螺母安装在螺栓上。盖板的高度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调节,固定电池的位置,给电池施加不同压降,以满足对不同种类的电池进行热管理测试。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板包括冷却上板和冷却下板,冷却下板贴合着底板。冷却板是热管理测试工装的核心部件,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冷却板厚度为8mm,散热流道管径为4mm。
[0008]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流道包括进液口、出液口、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呈圆柱状,进液管一端与进液口连通,进液管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出液管另一端与出
液口连通。
[0009]作为优选,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同一侧,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为蛇形管道。这样可以尽可能增加所述流道的长度,进而增大散热面积,增加散热效率。蛇形的散热流道,增加了冷却液覆盖面积,让冷却液在有热源的位置与热源充分接触,在相同压降要求下,提高液冷系统的带热能力。
[0010]作为优选,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相互嵌套在一起并沿冷却板宽度方向排布。整体的流向为上下流向,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换热,提高换热的效率。
[0011]作为优选,沿冷却板中轴线将冷却板划分为上区域和下区域两个区域,出液管分布在上区域,进液管分布在下区域,出液管与进液管相隔开,出液管和进液管沿冷却板长度方向排布,整体流向为左右流向。
[0012]作为优选,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相互嵌套在一起并沿冷却板宽度方向排布。整体流向为上下流向。
[0013]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和冷却板之间设有隔热棉。热棉具有耐高温、不易燃烧、导热系数低等特点,底板和隔热棉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环境对热管理测试造成较大影响,尽量保持温度的一致性。
[0014]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和冷却板上均设有固定孔,便于安装和拆卸装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调整固定机构可对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电池模组进行固定,可对不同种类的电池模组进行热管理测试;(2)本技术对散热流道进行了改进,细化热源处换热结构,提高冷却液的带热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冷却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散热流道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散热流道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散热流道示意图。
[0021]其中:1、底板,2、隔热棉,3、盖板,4、螺栓,5、螺母,6、冷却板, 601、冷却上板,602、冷却下板,701、出液口,702、进液口,703、进液管,704、出液管,8、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和冷却板6,底板1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池模组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由若干固定架组成,固定架包括条形的盖板3,盖板3两端安装有螺栓4,螺栓4上设有螺母5,盖板3的高度可以通过螺母5进行调节,用于固定电池模组的位置,给电池施加不同压降,以满足对不同种类的电池进行热管
理测试。在底板1与冷却板6之间还设有隔热棉2,隔热棉2具有耐高温、不易燃烧、导热系数低等特点,底板1和隔热棉2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环境对热管理测试造成较大影响,尽量保持温度的一致性。便于安装,在底板1和冷却板6上均设有固定孔8。
[0025]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板包括冷却板上板601、冷却板下板602。如图3所示,散热流道包括进液口701、出液口702、进液管703和出液管704,进液口701和所述出液口702设置在同一侧,这样可以尽可能增加所述流道的长度,进而增大散热面积,增加散热效率。进液管703和出液管704均为蛇形通道,进液口702和出液口703呈圆柱状,进液管703一端与进液口702连通,进液管703另一端与出液管704连通,出液管703另一端与出液口701连通,出液管704和进液管703相互嵌套在一起并沿冷却板6宽度方向排布,增加了冷却液覆盖面积,让冷却液在有热源的位置与热源充分接触,在相同压降要求下,提高液冷系统的带热能力。
[002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装置安装固定好,先通过螺栓将盖板提升到较高的位置,然后放入电池模组,旋转螺母5调整盖板3的位置,固定好电池模组,给电池模组一个合适的压降,开始进行电池模组的热管理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述电池模组内的电芯温度过高时,冷却液在顺着进液口702流入进液管703,通过冷却板6与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将电池模组中的热量传导至冷却液,将常温的冷却液变成高温的冷却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包括底板(1)和冷却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池模组的固定机构,所述冷却板(6)上设有弯曲的散热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由若干固定架组成,所述固定架包括条形的盖板(3),盖板(3)两端各安装有螺栓(4),螺栓(4)上装有固定盖板位置的螺母(5),螺栓(4)另一端固定在底板(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6)包括冷却上板(601)和冷却下板(602),冷却下板(602)与底板(1)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包括进液口(702)、出液口(701)、进液管(703)和出液管(704),所述进液口(702)和出液口(701)呈圆柱状,所述进液管(703)一端与进液口(702)连通,进液管(703)另一端与出液管(704)连通,出液管(704)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艳刘志鑫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