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51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属于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将水稻秸秆粉碎后加有机物料发酵剂,堆制成堆后持续堆肥发酵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龙虾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防止秸秆焚烧、鼓励秸秆还田,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秸秆还田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酸和矿物质等作用,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作物营养条件,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土壤利用率。但是,秸秆直接还田存在引起土壤碳氮比失调、有机酸累积、耕作播种困难、新出苗长势不旺等问题。秸秆堆肥是将农作物秸秆变成优质有机肥,不仅解决农业废弃物秸秆,还能生产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但是水稻秸秆堆肥还存在以下问题:水稻等秸秆有腊质层,很难吸水,导致堆体吸水不均匀,发酵不彻底,导致堆肥效果差。还需要大量附加有机肥、化肥等。翻堆频繁使得工作量大。由于秸秆堆肥技术操作繁琐、用工量大且堆腐效果不好,难以在农村大面积推广。
[0003]小龙虾又叫克氏原螯虾,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餐桌食物,因小龙虾生产能力强,营养价值较高以及其味道鲜美,受市场喜爱,所以很多人逐渐开始养殖,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在湖泊、池塘、河沟和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水源要充足,水深在1米左右,池塘须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水排水方便。现有传统小龙虾养殖易病易死亡,产量低且无保障,费时费力,不能人为控制脱壳期相互攻击的习性,由于小龙虾喜打洞习性原因,对堤坝破坏性强,习性原因使得小龙虾脱壳期隐蔽需种草,但是草在吸收肥料物质的同时也造成了水体生态中微生物的不平衡,故而提出一种小龙虾养殖方法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通过将水稻秸秆堆肥发酵后还田再进行养殖小龙虾,起到在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同时提升小龙虾养殖的产量的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秸秆堆肥发酵处理:将水稻秸秆粉碎后加有机物料发酵剂,堆制成堆后持续堆肥发酵60

80天得堆肥发酵水稻秸秆;
[0007]投放:堆肥发酵水稻秸秆投放入小龙虾饲养田;
[0008]水草种植:在小龙虾饲养田内栽植伊乐藻;
[0009]小龙虾养殖:在栽植伊乐藻的小龙虾饲养田中投放虾苗,50

60天捕捞。
[0010]进一步地,秸秆堆肥发酵处理步骤中:所述水稻秸秆含水量为55

65%,粉碎尺寸为3

5cm,所述有机物料发酵剂为腐殖菌,每1kg有机物料发酵剂发酵水稻秸秆5

10m3。
[0011]进一步地,所述腐殖菌包括植物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德士乳酸杆菌,总活菌含量≥1亿/g。
[0012]进一步地,秸秆堆肥发酵处理步骤中:堆制成堆的堆积高度为1.2

1.5m;持续堆肥发酵前调节水分含量为50

60%;
[0013]持续堆肥发酵具体包括:中心温度升到55℃以上,保温5

7天,翻堆,物料中心温度再次升温至55℃以上,再次保温5

7天、翻堆,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水稻秸秆松散,深褐色、颜色均一,有发酵味或伴有氨味时即发酵完成。
[0014]进一步地,投放步骤中:堆肥发酵水稻秸秆投放量为200

250千克/亩;
[0015]水草种植步骤中:水草种植量为亩占比1/2,种植时间为稻秸秆堆肥全量还田旋耕上水后7

10天内。
[0016]进一步地,小龙虾养殖步骤中:虾苗规格为180

200尾/kg,投放密度为0.5万尾/667m2,投放时间为3月底或4月初,投喂饲料中蛋白含量为28%

32%,每天投喂1

2次,以傍晚投喂为主,傍晚投喂量大于日投喂量的65

75%。
[0017]进一步地,捕捞完成后,还包括水稻种植步骤。
[0018]进一步地,所述水稻为苏香粳100或南粳46;水稻种植时间为6月中旬移栽,密度1.85万穴/亩。
[0019]进一步地,水稻种植步骤中施肥量:
[0020]氮肥:含秸秆堆肥后产生的氮,总施氮量240kg/hm2,质量比按照基肥:蘖肥:穗肥=3:3:4施用;
[0021]钾肥:总施K2O量,180kg/hm2,作基肥一次施用;
[0022]磷肥:总施P2O5为90kg/hm2,质量比按基肥:穗肥=6:4施用。
[0023]进一步地,所述氮肥中:基肥于移栽前1

2天施用,采用复合肥、尿素配合有机肥使用,其中质量分数25%为有机肥;蘖肥按照质量比5:5的比例分别在移栽后7天和14天分两次施用;穗肥按照质量比7:3的比例分在倒4叶和倒2叶时分两次施用。
[0024]进一步地,还包括病虫草害防控步骤,具体包括:
[0025]利用性诱剂诱杀或干扰害虫交配;每200m2安插1个性诱捕器,连片设置,诱芯每隔15d左右换1次,诱捕器距离地面1m左右;
[0026]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迁飞性害虫;按每20
×
667m2配备1台频振式杀虫灯。
[0027]用32000IU/mg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100g/667m2防治稻纵卷叶螟,用75%三环唑20g/667m2加井冈
·
蜡芽菌悬浮剂50g/667m2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
[0028]其中井冈
·
蜡芽菌中:井冈霉素质量浓度为2%,蜡质芽孢杆菌浓度为800000IU/mg。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0]堆肥发酵有强大的发酵腐熟作用,发酵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可大幅度提高物料的营养和功能性,有助于提升土壤中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的含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高温发酵持续时间长(55~65℃维持一周以上),起到产热杀有害菌、杀虫、杀虫卵,去除抗生素和重金属的作用,实现物料无害化,同时促进物料腐殖化和矿化,物料经微生物转化分解,有机质养分由无效态和缓效态变为有效态和速效态,同时腐殖化过程中产生黄腐酸、棕腐酸、有机酸和丰富的代谢产物,可修复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对各种重茬连作障碍和病虫害都有明显防治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经过堆肥发酵后的水稻秸秆还田后进行小龙虾的养殖,可以起到提高小龙虾存活率、提高体长以及体重增长量的技术效果。
[0031]在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在小龙虾捕捞完成后,还包括水稻种植步骤,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使效益最大化。
[0032]经过试验验证,经过采用本专利技术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小龙虾产量100

120kg/667m2,水稻产量亩产高达62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秸秆堆肥发酵处理:将水稻秸秆粉碎后加有机物料发酵剂,堆制成堆后持续堆肥发酵60

80天得堆肥发酵水稻秸秆;投放:堆肥发酵水稻秸秆投放入小龙虾饲养田;水草种植:在小龙虾饲养田内栽植伊乐藻;小龙虾养殖:在栽植伊乐藻的小龙虾饲养田中投放虾苗,50

60天捕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秸秆堆肥发酵处理步骤中:所述水稻秸秆含水量为55

65%,秸秆粉碎尺寸为3

5cm,所述有机物料发酵剂为腐殖菌,每1kg有机物料发酵剂发酵水稻秸秆5

10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秸秆堆肥发酵处理步骤中:堆制成堆的堆积高度为1.2

1.5m;持续堆肥发酵前调节水分含量为50

60%;持续堆肥发酵具体包括:中心温度升到55℃以上,保温5

7天,翻堆,物料中心温度再次升温至55℃以上,再次保温5

7天、翻堆,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水稻秸秆松散,深褐色、颜色均一,有发酵味或伴有氨味时即发酵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投放步骤中:堆肥发酵水稻秸秆投放量为200

250千克/亩;水草种植步骤中:水草种植量为亩占比1/2,种植时间为稻秸秆堆肥全量还田旋耕上水后7

10天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小龙虾养殖步骤中:虾苗规格为180

200尾/kg,投放密度为0.5万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俊荣董明辉宋学宏宋云生陈培峰宋英庄黎萍徐喆王冬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