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避难建筑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051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物避难建筑体,涉及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该动物避难建筑体包括外墙,外墙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沿外墙靠近地面的一端朝外墙远离地面的一端的方向,外墙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外墙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以使容纳空间与外界连通,用于供动物进出该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有与外墙连接的分隔墙,分隔墙用于将容纳空间分割为多个子空间,以便于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居住栖息地,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物避难建筑体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物避难建筑体。

技术介绍

[0002]动物栖息地,又称生境、栖地,是指围绕一个或对多个物种种群(多个动物种类)栖息(生活和生长)的自然环境。当栖息地的环境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的不合理利用遭到破坏时,使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已被列为世界环境面临的十大威胁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忧虑。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境破碎化,导致动物栖息地的减少,甚至消失,越来越多的种群走向灭绝。
[0003]因此,建立改善栖息地的环境,建立不被干扰的动物避难场所已成为目前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动物避难建筑体,其能够有效地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以改善由于自然环境恶化或人类活动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是物种灭绝的问题,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动物避难建筑体,建设在地面上;
[0007]所述动物避难建筑体包括外墙,所述外墙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沿所述外墙靠近地面的一端朝所述外墙远离所述地面的一端的方向,所述外墙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0008]所述外墙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以使所述容纳空间与外界连通,用于供动物进出所述容纳空间;
[0009]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与所述外墙连接的分隔墙,所述分隔墙用于将所述容纳空间分割为多个子空间。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墙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和第四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三墙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所述第三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在远离地面的一端相交;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所述第三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通孔。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所述第三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围合形成四棱台体。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墙靠近所述地面的一端,所述外墙呈菱形,菱形的边长大于或等于两米。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墙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内墙和第二内墙,所述第一内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墙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墙体连接;所述第二内墙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墙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墙体连接;所述第一内墙和所述第二内墙将所述容纳空间分割为四个子空间。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四个子空间包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位于所述外墙的一组对角上,所述第三空间和所述第四空间位于所述外墙的另一组对角上;
[0015]在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内填充有第一碎石块,在所述第三空间和所述第四空间内填充有第二碎石块。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个所述第一碎石块的直径为大于或等于15厘米,单个所述第二碎石块的直径为5厘米至8厘米。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对应的所述外墙上,所述第二出入口设于所述第三空间和所述第四空间对应的所述外墙上;所述第一出入口用于供中型动物进出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出入口用于供小型动物进出所述容纳空间。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入口的宽度为5厘米至8厘米,所述第二出入口的宽度为1厘米至2厘米。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墙和所述分隔墙均采用多孔砖砌成。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物避难建筑体,其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物避难建筑体,通过外墙围合形成供动物栖息的容纳空间,且外墙呈收敛状设置,即外墙从靠近地面一端至远离地面一端,形成的容纳空间的横截面积越来越小。这样,外墙的墙面相对竖直面倾斜,有利于排水,提高抗风能力,减小外墙受风力的影响,结构更加稳定,经久耐用。外墙上设置的通孔既方便动物的进出,也便于通风,调节外墙内外的气温和湿度等,为动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条件。利用分隔墙将容纳空间分为多个子空间,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动物分隔栖息,提高生存环境质量。该动物避难建筑体的制作成本低,并可长期重复使用,有效地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物避难建筑体的外墙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物避难建筑体的外墙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物避难建筑体的第一墙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物避难建筑体的外墙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标:10

动物避难建筑体;110

外墙;111

第一墙体;112

第二墙体;113

第三墙体;114

第四墙体;120

通孔;121

第一出入口;123

第二出入口;130

容纳空间;131

第一空间;132

第二空间;133

第三空间;134

第四空间;141

第一内墙;143

第二内墙;145

采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1]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避难建筑体,其特征在于,建设在地面上;所述动物避难建筑体包括外墙,所述外墙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沿所述外墙靠近地面的一端朝所述外墙远离所述地面的一端的方向,所述外墙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外墙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以使所述容纳空间与外界连通,用于供动物进出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与所述外墙连接的分隔墙,所述分隔墙用于将所述容纳空间分割为多个子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避难建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三墙体和第四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三墙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所述第三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在远离地面的一端相交;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所述第三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避难建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所述第三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围合形成四棱台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避难建筑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墙靠近所述地面的一端,所述外墙呈菱形,菱形的边长大于或等于两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避难建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内墙和第二内墙,所述第一内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墙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墙体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宁张艳军杨殿林王丽丽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