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接触钢丝绳高效率生产用旋转锻拉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钢套索具
,具体涉及一种面接触钢丝绳高效率生产用旋转锻拉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面接触钢丝绳生产方法主要有辊轧法、整体模拉法以及锻打法。从产品质量方面(残余应力、表面质量、疲劳性能)进行比较,锻打法最优,辊轧法次之,整体模拉法最差;从生产效率进行比较,从快到慢依次为辊轧法(20~30m/min)、整体模拉法(10~20m/min)、锻打法(<5m/min);从操作难易度进行比较,由难到易依次为整体模拉法、辊轧法、锻打法;从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方面进行比较,成本由高到低依次为辊轧法、整体模拉法、锻打法。
[0003]在产品质量、操作难易度和投入成本方面综合比较,锻打法无疑是中小企业的最优选择。而生产效率低无疑是阻碍锻打法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0004]如图1所示,现有的面接触钢丝绳生产用旋转锻拉模具上仅设置有入口区1.5、定径区1.7以及出口区1.8,整个定径区1.7内腔大小不变,这就导致钢丝绳进入模具后急剧变形,使得产品以及模具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接触钢丝绳高效率生产用旋转锻拉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模具基体(1),所述模具基体(1)顶部为左右对称的接触面(1.1),两个接触面(1.1)相交的位置开设有基体槽(1.2),所述基体槽(1.2)内设置有缎拉部(1.3),所述缎拉部(1.3)顶部开设有模槽(1.4),所述模槽(1.4)由圆弧面构成,所述模槽(1.4)由前到后依次为入口区(1.5)、变形区(1.6)、定径区(1.7)以及出口区(1.8),所述变形区(1.6)的内腔有锥度,所述定径区(1.7)的内腔没有锥度,所述变形区(1.6)的内腔逐渐过渡到最小段,所述定径区(1.7)的内腔与变形区(1.6)内腔的最小段大小相同且与变形区(1.6)内腔正好相契合;所述模具基体(1)需要多个配合在一起才能使用,配合时多个模具基体(1)的接触面(1.1)互相对应,多个模槽(1.4)拼合构成一个圆形的缎拉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接触钢丝绳高效率生产用旋转锻拉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缎拉部(1.3)为钨钢材质,所述缎拉部(1.3)是通过热镶工艺设置于基体槽(1.2)内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接触钢丝绳高效率生产用旋转锻拉模具,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模槽(1.4)的钢丝绳压缩率在10%~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接触钢丝绳高效率生产用旋转锻拉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区(1.5)以及出口区(1.8)均为锥形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接触钢丝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登亮,徐涛,陈磊,姜婧,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泰阳成索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