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和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具有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的特点,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建筑模板为了降低成本主要采用实木模板,但是现有的建筑模板的在使用过程中,受混凝土的挤压下,极易出现变形、开裂甚至断裂现象,使用寿命较短且模板较重不易操作。
[000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模板主体(100),所述塑料模板主体(100)包括模板体(1)、模板框(2)、复合纤维框(3),所述模板体(1)的前面设置有复合防护板(4),所述模板框(2)设置在所述模板体(1)的背面,所述复合纤维框(3)设置在所述模板框(2)内,所述模板框(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01),所述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内设置有复合纤维杆(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框(2)内设置有两个竖向加强板(103)、多个横向加强板(104),两个所述竖向加强板(103)靠近所述模板框(2)的中部,所述竖向加强板(103)的端部与所述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连接,所述竖向加强板(103)内设置有竖向复合纤维板(105),所述竖向复合纤维板(105)与所述复合纤维框(3)连接,多个所述横向加强板(104)由上至下均布在所述竖向加强板(103)与所述模板框(2)的竖向框板(2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横向加强板(104)由上至下将所述模板框(2)与所述竖向加强板(103)之间分别为多个隔槽,所述隔槽内设置有加强筋(10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框(3)包括两个竖直纤维框板(31)、两个横向纤维框板(32),所述竖直纤维框板(31)设置在所述模板框(2)的竖向框板(22)内,所述横向纤维框板(32)设置在所述模板框(2)的横向框板(21)内,所述竖直纤维框板(31)包括多个短纤维层(311)和多个长纤维层(312),所述短纤维层(311)设置有3层,所述长纤维层(312)设置有10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防护板(4)包括纤维增强板(41)和塑料片板(42),所述纤维增强板(41)设置在所述模板体(1)的前面,所述塑料片板(42)设置在所述纤维增强板(41)的前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防护板(4)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43),所述模板体(1)的前面设置有多个防滑杆(44),所述防滑杆(44)延伸至所述定位孔(43)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度建筑塑料模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塑料模板主体(100)通过固定机构(5)连接,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杆(51)、两个固定部(6)以及两个润滑部(7),所述固定杆(51)穿过两个相邻模板框(2)上相对的第一通孔(101),两个润滑部(7)分别设置在模板框(2)内的固定杆(51)上,所述固定部(6)分部设置在固定杆(51)上并位于所述润滑部(7)的外侧,所述固定部(6)包括第一固定块(601)、第二固定块(602)以及第三固定块(603),所述第一固定块(601)螺接在所述固定杆(51)上并抵顶所述润滑部(7),所述第一固定块(601)的外表面设置有锥形固定槽(604),所述第二固定块(602)具有锥形前端(6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建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盾复合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