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516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中心板;两个耐磨板,两个耐磨板分别粘接固定于所述中心板的两侧;圆柱形腔,所述圆柱形腔贯穿开设于所述中心板上,所述圆柱形腔内部的中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圆柱形腔的内部且位于连接部的两侧均设置有V形部;上侧角限位件,所述上侧角限位件设置于所述中心板的左上角;该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建筑模板原料中融入钢渣,提高中心板整体的强度,且在中心板的两侧粘接固定连接耐磨板,增强与中心板表面的强度,从而使建筑模板具有更高耐冲击力,在使用时不易变形,表面不易破损,提高使用次数,延长使用寿命,且利用钢渣节能环保。且利用钢渣节能环保。且利用钢渣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0003]目前建筑模板包括塑料板、木质板以及木塑复合板等,现有建筑模板的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抗冲击力差,循环使用的次数在3-5次,且现有建筑模板在拼接时,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提高建筑模板的使用强度的目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包括:
[0006]中心板;
[0007]两个耐磨板,两个耐磨板分别粘接固定于所述中心板的两侧;
[0008]圆柱形腔,所述圆柱形腔贯穿开设于所述中心板上,所述圆柱形腔内部的中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圆柱形腔的内部且位于连接部的两侧均设置有V形部;
[0009]上侧角限位件,所述上侧角限位件设置于所述中心板的左上角;
[0010]下侧角限位件,所述下侧角限位件设置于所述中心板的左下角;
[0011]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耐磨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中心板的右上侧;
[0012]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耐磨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中心板的右下侧。
[0013]通过在中心板上开设有圆柱形腔,且设置V形部,V形部与连接部之间组成三角结构,三角结构与圆形结构均结构稳定,通过开设圆柱形腔可以节省材料,更加环保,且同时可以保证建筑模板的稳定性。
[0014]优选的,所述上侧角限位件包括安装腔和安装块,所述安装腔开设于所述中心板的左上角,所述安装块固定于两个所述耐磨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内部,所述安装块的中心处开设有矩形槽。
[0015]通过设置安装腔在建筑模板拼接时,可以使拼接件位于安装腔内部,不会凸出至外部,更加的美观紧密。
[0016]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块,所述U形块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
[0017]优选的,所述下侧角限位件包括容纳腔和插块,所述容纳腔开设于所述中心板的左下角,所述插块固定于两个所述耐磨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插块上开设
有插孔。
[0018]优选的,位于中心板正面的所述耐磨板正面的左下侧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柱形孔,所述柱形孔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入孔,所述柱形孔内表面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卡槽。
[0019]通过开设圆槽当限位件插入后,限位柄位于圆槽内部不会凸出至外部,且圆槽面积大于带动柄,方便转动带动柄。
[0020]优选的,位于中心板背面的所述耐磨板的内侧且位于容纳腔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粘接有硅胶垫。
[0021]安装时,限位杆位于限位槽内部,使限位杆整个更加的稳定,且通过设置硅胶垫可以提供一个弹性推力,使挡块位于卡槽内部,使放置限位杆转动,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0022]优选的,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中心板的左右两侧均粘接有胶垫。
[0023]通过在中心板两侧粘接胶垫在多个建筑模板拼接后可以使拼接连接处更加的紧密。
[0024]优选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柄,所述限位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
[0025]一种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0026]S1:收集废旧塑料,对其进行清洗干燥并粉碎成颗粒;
[0027]S2:将塑料颗粒加入到混合机中,并添加钢渣、木屑、玻璃纤维、增塑剂,将其搅拌均匀;
[0028]S3:将混合后的原料加入到高温挤出机中,使其熔融,并通过模具挤压成型,制成模板坯,经过模头延展、冷却成型、牵引切割工序制成建筑模板中心板;
[0029]S4:将在成型的建筑模板中心板的两侧均粘接固定耐磨板,然后对应在耐磨板上固定上侧角限位件、下侧角限位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0030]优选的,所述S2中塑料颗粒、钢渣、木屑、玻璃纤维、增塑剂比例分别为50-55%、20-30%、8-10%、3-5%、8-10%、3-5%。
[003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建筑模板原料中融入钢渣,提高中心板整体的强度,且在中心板的两侧粘接固定连接耐磨板,增强与中心板表面的强度,从而使建筑模板具有更高耐冲击力,在使用时不易变形,表面不易破损,提高使用次数,延长使用寿命,且利用钢渣节能环保;
[0033]建筑模板之间拼接安装时,不同建筑模板的通过其上的安装块、U形块、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之间的相互的配合限位,只需通过一个限位件既可以对四个建筑模板进行固定,即每个建筑模板的四个角可以与周边九个建筑模板进行连接,更加具有整体性、牢固度高,且安装拆卸均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建筑模板拼接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图1所示的中心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38]图5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9]图6为图1所示的中心板的局部剖视图;
[0040]图7为图1所示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8为图3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
[0042]图中标号:1、中心板,2、耐磨板,3、胶垫,4、限位件,41、限位柄,42、限位杆,43、挡块,5、圆柱形腔,6、连接部,7、V形部,8、上侧角限位件,81、安装腔,82、安装块,83、矩形槽,84、U形块, 85、固定孔,9、第一连接件,91、第一连接块,92、安装槽,10、第二连接件,11、下侧角限位件,111、容纳腔,112、插块,113、插孔, 114、柱形孔,115、入孔,116、圆槽,117、卡槽,12、限位槽,13、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4]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及其制备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建筑模板拼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 1所示的中心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5 为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板;两个耐磨板,两个耐磨板分别粘接固定于所述中心板的两侧;圆柱形腔,所述圆柱形腔贯穿开设于所述中心板上,所述圆柱形腔内部的中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圆柱形腔的内部且位于连接部的两侧均设置有V形部;上侧角限位件,所述上侧角限位件设置于所述中心板的左上角;下侧角限位件,所述下侧角限位件设置于所述中心板的左下角;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耐磨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中心板的右上侧;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耐磨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中心板的右下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角限位件包括安装腔和安装块,所述安装腔开设于所述中心板的左上角,所述安装块固定于两个所述耐磨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内部,所述安装块的中心处开设有矩形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块,所述U形块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角限位件包括容纳腔和插块,所述容纳腔开设于所述中心板的左下角,所述插块固定于两个所述耐磨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插块上开设有插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保型可回收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位于中心板正面的所述耐磨板正面的左下侧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柱形孔,所述柱形孔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入孔,所述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德亮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市叶集团结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