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堤防及市政道路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堤防工程一般是指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城市道路一般指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传统堤防主要功能为防洪挡水,堤顶道路仅作为汛期巡检道路,很少考虑周边城市交通功能需求。但随着城市发展及水利基础建设的不断进步,水、城、景融合是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堤顶道路逐渐需要承担城市部分交通功能。
[0003]在此背景下,堤路合一工程成为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的产物,既有堤防的挡水功能,也可作为城市主干道或次干道,为城市内外连通承担交通、运输或行人使用;目前堤路合一工程常常是简单地拓宽堤顶道路。
[0004]城市道路除了基本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功能,常常承担着市政工程布置,包括路灯、绿化树木、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堤身(1);所述堤身(1)包括靠近外江水域(2)的堤身填土主分区(11)和远离外江水域(2)的堤身填土次分区(12);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靠近外江水域(2)的一侧有迎水护坡(111),堤身填土次分区(12)远离外江水域(2)的一侧有背水护坡(121);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和堤身填土次分区(12)上方由外向内依次均设置有人行道(31)、非机动车道(32)和机动车道(33);所述堤身填土次分区(12)的人行道(31)下方有电缆沟(122);所述背水护坡(121)与电缆沟(122)之间有通信管群(123);所述背水护坡(121)外侧的地面下方有污水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的断面呈梯形,堤身填土次分区(12)的断面呈平行四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上的人行道(31)与非机动车道(32)之间有路灯(4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置市政设施的堤路合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身填土主分区(11)上的机动车道(33)与非机动车道(3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徐照明,何子杰,刘国强,沈晓明,彭振阳,秦钜泽,黄华,许凯,陈秀青,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