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014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包括水泥池和培育网箱,所述水泥池固定有至少两条固定钢绳,所述固定钢绳的下面悬挂有培育网箱;还包括有管道系统,所述管道系统包括水泵、上水管、分流管和支流管,所述水泵设置于水泥池底部,出水端与上水管下端连通,上水管上端与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管沿着水泥池池壁的方向延伸,并连通有支流管引流至培育网箱上方。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规范化的对禾花鲤苗种进行培育,为禾花鲤苗种提供充足的食物,提高家系苗种的培育质量。提高家系苗种的培育质量。提高家系苗种的培育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禾花鲤又名“禾花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鲤鱼(Cyprinus(Cyprinus)carpio Linnaeus),因经稻田长期驯化,食禾花而得名,是最具地方特色的稻田生态渔业主养殖种之一,历史悠久。目前,禾花鲤养殖群体多为未经过系统选育和改良的原生种,苗种大多来源于代代相传的近亲繁殖小群体,种质退化严重,因此,进行禾花鲤良种选育是当前亟待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0003]家系选育是鱼类育种中最常用的选育方法之一,目前使用家系选育法进行禾花鲤生长性状改良过程中存在存的突出问题是苗种培育的质量难保障,后期生长性状指标受苗期环境影响过大,导致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不利于提高选育效率。在禾花鲤育种家系构建时,苗种培育通常采用小型养殖桶或水池进行。由于禾花鲤苗种早期以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水生动物为食,小型养殖桶或水池培育为主的方式不能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导致苗种发育不均一、成活率低等问题,环境因子对性状影响大幅增加,给后期生长性状的评估造成了不利影响。目前,还未见有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能规范化的对禾花鲤苗种进行培育,为禾花鲤苗种提供充足的食物,提高家系苗种的培育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包括水泥池和培育网箱,所述水泥池固定有至少两条固定钢绳,所述固定钢绳的下面悬挂有培育网箱;
[0007]还包括有管道系统,所述管道系统包括水泵、上水管、分流管和支流管,所述水泵设置于水泥池底部,出水端与上水管下端连通,上水管上端与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管沿着水泥池池壁的方向延伸,并连通有支流管引流至培育网箱上方。
[0008]优选的,所述培育网箱沿着水泥池的长边方向设置有两排,每排平行布置有两个以上的培育网箱,每排培育网箱由两条固定钢绳悬挂固定,固定钢绳的两端固定在水泥池的短边池壁上面。
[0009]优选的,所述支流管出水端设置有球阀。
[0010]优选的,所述培育网箱的网目密度为60目。
[0011]优选的,还包括有饵料储存机构,所述饵料储存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储存筒,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水泥池上方,所述储存筒包括固定上盖、旋转上盖、下盖和圆筒体,所述固定上盖、旋转上盖均呈半圆形,所述固定上盖固定在圆筒体顶部内壁,所述旋转上盖与向上伸出的上盖转轴连接,且与固定上盖能封闭储存筒顶部,所述下盖固定在圆筒体底部内壁,且与导管连通,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转轴连接,所述上盖转轴和所述
驱动转轴通过履带转动连接,所述导管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
[0012]所述储存筒中还设置有浮游生物吸引灯。
[0013]更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和浮游生物吸引灯分别与可编程时间控制器连接。
[0014]使用时,首先采用生物技术在水泥池中培育充足的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生物饵料,再按需求将一定数量的禾花鲤家系苗种投放于培育网箱中,启动水泵抽水,即可使水泥池中的生物饵料随水流进入培育网箱中,为鱼苗提供充足的饵料。
[0015]进一步的,在生物饵料较少时,还可启用饵料储存机构,天黑时,打开旋转上盖,开启浮游生物吸引灯,吸引生物饵料游入储存筒中,天亮时,关闭旋转上盖,关闭浮游生物吸引灯,待喂食时,打开旋转下盖,生物饵料即游入培育网箱中,为禾花鲤苗种提供充足的饵料。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小水池与养殖桶培育禾花鲤苗种过程中天然饵料不足的问题,能有效提高苗种的均匀度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A

A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B

B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饵料储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水泥池1,分流管2,培育网箱3,支流管4,固定钢绳5,悬挂绳6,上水管7,水泵8,饵料储存机构9,圆筒体901,驱动电机902,浮游生物吸引灯903,驱动转轴904,履带905,上盖转轴906,旋转上盖907,固定上盖908,导管909,支撑架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4]一种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水泥池1和培育网箱3,所述水泥池1固定有至少两条固定钢绳5,固定钢绳5的下面悬挂有培育网箱3,结合图2所示,培育网箱3的四个角分别通过悬挂绳6悬挂在固定钢绳下面;另外,还包括有管道系统,管道系统包括水泵8、上水管7、分流管2和支流管4,水泵8设置于水泥池1底部,但一般不贴于水泥池1底面,在距离水泥池1底面40 cm ~ 60 cm的高度处,出水端与上水管7下端连通,上水管7竖直设置,延伸至水泥池1顶部,上水管7上端与分流管2连通,分流管2横向设置,两端延伸至水泥池1池壁,分流管2沿着水泥池1池壁的方向延伸,并连通有支流管4引流至培育网箱3上方,即分流管2可以嵌入在池壁中,也可以设置其他固定件将其固定在池壁面上,分流管2间隔连接有多根支流管4,支流管4的数量与培育网箱3相对应,每个培育网箱3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流管4。
[0025]为合理利用水泥池1的空间,本实施例设置了一种较为优选的结构,培育网箱3沿着水泥池1的长边方向设置有两排,每排平行布置有两个以上的培育网箱3,这些培育网箱3平行间隔设置,每排培育网箱3由两条固定钢绳5悬挂固定,固定钢绳5的两端固定在水泥池
1的短边池壁上面。
[0026]优选的,支流管4出水端设置有球阀,并设置有开关,用于控制水流大小。
[0027]优选的,培育网箱3的网片材料为尼龙材料,网目密度为60目,一般侧面采用网片材料。
[0028]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了各部件的优选尺寸和规格,具体为:水泥池1长20~30 m、宽10~25 m,深15~2.0 m,池底为泥底,池壁用水泥硬化。固定钢绳5粗为3.0 mm (7
×
7)。水泵8功率0.5 kw ,上水管7直径80 mm,分流管2直径60 mm,支流管4直径40 mm。分流管2高于培育网箱5 cm以上。
[0029]使用时,首先采用生物技术在水泥池1中培育充足的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生物饵料,再按需求将一定数量的禾花鲤家系苗种投放于培育网箱3中,启动水泵8抽水,即可使水泥池1中的生物饵料随水流进入培育网箱3中,为鱼苗提供充足的饵料。
[0030]实施例2
[0031]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饵料储存机构9,结合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包括水泥池和培育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池固定有至少两条固定钢绳,所述固定钢绳的下面悬挂有培育网箱;还包括有管道系统,所述管道系统包括水泵、上水管、分流管和支流管,所述水泵设置于水泥池底部,出水端与上水管下端连通,上水管上端与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管沿着水泥池池壁的方向延伸,并连通有支流管引流至培育网箱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网箱沿着水泥池的长边方向设置有两排,每排平行布置有两个以上的培育网箱,每排培育网箱由两条固定钢绳悬挂固定,固定钢绳的两端固定在水泥池的短边池壁上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流管出水端设置有球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禾花鲤育种家系培育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露婷黄姻杜雪松陈忠覃俊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