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09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包括:第一步,复杂断裂带油气运移路径划分;第二步,源内油气运移分析;第三步,复杂断裂带油气泉点的识别;第四步,断裂截流能力分析;第五步,源外多层立体油气运移分析,对源外多个潜在输导层进行基于油气泉点的油气运移模拟,预测油气分布,指导探井部署;实现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聚的预测,预测成功率高,实现精细勘探,推动油田增储上产。推动油田增储上产。推动油田增储上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行业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晚期成藏理论的指导,在凸起区浅层陆续发现一批大中型油田。随着浅层勘探程度的增加,凸起区油气泉点的整装披覆背斜勘探殆尽,同时斜坡带、凹陷区的复杂断裂带,勘探程度较低,其浅层圈闭众多,靠近油源,成为勘探最现实的区域。
[0003]现有海域复杂断裂带的油气运移/成藏模式,包括网毯式运移、油气中转仓和贯穿式运移等,指出在晚期成藏充注和逸散的动平衡中,油气运移是复杂断裂带源外浅层油气成藏的关键。目前复杂断裂带圈闭虽多,但勘探成功率并不高,其中失利的原因80%与油气运移有关,如何预测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和油气成藏的层位成为复杂断裂带勘探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目前,主流的油气运移模拟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
[0005]其一,源内顺层油气运移模拟,该方法模拟了从烃源岩生成油气然后顺层运移到圈闭成藏的运移路径,这个方法适合复杂断裂带深层源内的油气运移分析。但复杂断裂带90%的油气成藏都集中在浅层,这属于源外成藏。浅层并不发育烃源岩,源内顺层油气运移模拟显然不适合复杂断裂带浅层。
[0006]其二,漫灌运移模拟,该方法模拟了均匀油气充注下的油气运移路径,可以用于源外油气运移方向分析,但割裂了与深层油气生成、运移和断裂垂向输导的关系,分析结果往往是有圈闭即能成藏,预测价值不大。
[0007]其三,基于充注点的油气运移模拟,该方法通过设置充注点及其充注量,模拟油气运移。该方法适合源内/源外油气运移模拟,主要用于简单定向油气充注、运移分析,但没有用于复杂断裂带多充注点和多层系油气运移分析中。
[0008]另外,勘探证实复杂断裂带具有多层系源内和源外复式成藏的特征,其油气运移应该是立体的,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单层的油气运移模拟分析,尚缺乏多层系立体油气运移模拟分析的方法来指导复杂断裂带的立体勘探。
[0009]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其通过源内油气运移模拟及其潜在中转仓识别、源外多层系油气泉点识别、断裂截流能力分析、源外多层系油气运移模拟分析,实现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聚的预测,指导探井的部署,并提高勘探成效。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2]本专利技术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第一步,复杂断裂带油气运移路径划分,把复杂断裂带的油气运移划分成:源内油气运移、复杂断裂带垂向油气运移和源外油气运移三部分;
[0014]第二步,源内油气运移分析,采用基于烃源岩的油气运移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源内油气的运聚及其潜在中转仓;
[0015]第三步,复杂断裂带油气泉点的识别,提出“油气泉点”的概念,根据复杂断裂带定性-定量的油气地质分析,归纳出源外油气泉点的识别的标准;通过构造建模计算油气泉点识别参数,结合油气泉点识别标准进行源外多层系油气泉点的识别;
[0016]第四步,断裂截流能力分析,根据不同砂地比下断距与断层最大截流高度关系图版,通过输导层砂地比与断距折算最大截流油藏高度;
[0017]第五步,源外多层立体油气运移分析,对源外多个潜在输导层进行基于油气泉点的油气运移模拟,模拟油气充注、侧向运聚及其截流成藏,预测油气分布,指导探井的部署。
[0018]前述的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步的复杂断裂带油气运移路径划分是根据区域盖层的分割和与有效烃源岩的接触关系,纵向上划分成源内成藏体系和源外成藏体系,进一步基于对活动断裂带油气立体运移全流程的认识,将其运移划分成源内成藏体系侧向运移、复杂断裂带垂向运移和源外成藏体系侧向运移三部分。
[0019]前述的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步的源内油气运移分析,是综合考虑区域盖层、储层和不整合面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拼接主力区域盖层之下储层顶面与不整合面得到源内侧向输导层,根据沉积相图和潜山岩性完成源内侧向输导层的相建模,进一步采用“基于烃源岩的油气运移模拟方法”分析源内的油气的运聚及其潜在中转仓。
[0020]前述的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步复杂断裂带油气泉点的识别,是根据“油气泉点”的概念,以及复杂断裂带油气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在源外大规模油气充注的位置,统计复杂断裂带大量油田的盖层厚度、盖层断接厚度、断盖比、源内断距、成藏期断距、中转仓汇烃规模参数,并分析这些参数与浅层源外储量百分比的相关性,结合油气中转仓与断面形态的定性因素,归纳出源外油气泉点的定性-定量识别标准,通过构造建模分析潜在油源断层、断面形态、计算研究区盖层厚度、盖层断接厚度、断盖比、源内断距、成藏期断距、中转仓汇烃规模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泉点的定性-定量识别标准,进行源外多层系油气泉点的识别。
[0021]前述的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其中,所述第四步断裂截流能力分析,是通过已钻井资料统计,拟合源外不同砂地比下断距与最大截流油藏高度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图版,然后结合此图版,通过各个输导层砂地比与断距,折算出这些输导层所有断裂最大截流油藏高度。
[0022]前述的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源外多层立体油气运移分析,是根据第四步分析结果设置浅层各潜在输导层断裂截流油藏高度,并根据第三步分析结果设置其油气泉点,对源外多个潜在输导层进行基于油气泉点的油气运移模拟,模拟油气充注、侧向运移和截流成藏,预测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断块和成藏层系,指导探井部署。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对活动断裂带油气立体运移全流程的认识,在源内成藏体系侧向运移分析中,采用“基于烃源岩的油气运移模拟方法”分析源内的油气的运聚及其潜在中转仓;在复杂断裂带的垂向运移中,通过区域统计建立油气泉点的识别标准,通过构造建模计算复杂断裂模型中油气泉点的识别参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识别油气泉点;在源外成藏体系侧向运移中,同时考虑断裂的充注与截流作用,对源外潜在的多个运聚层系进行“基于油气泉点的多层系油气运移模拟”,从而实现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聚的预测,在实际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方框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在蓬莱19-3油田围区应用实施状态图,是步骤二的分析结果,展示了通过“基于烃源岩的油气运移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得到的源内油气运聚分布。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在蓬莱19-3油田围区的实施状态图,显示第三步骤的分析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复杂断裂带油气运移路径划分,把复杂断裂带的油气运移划分成:源内油气运移、复杂断裂带垂向油气运移和源外油气运移三部分;第二步,源内油气运移分析,采用基于烃源岩的油气运移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源内油气的运聚及其潜在中转仓;第三步,复杂断裂带油气泉点的识别,提出“油气泉点”的概念,根据复杂断裂带定性-定量的油气地质分析,归纳出源外油气泉点的识别的标准;通过构造建模计算油气泉点识别参数,结合油气泉点识别标准进行源外多层系油气泉点的识别;第四步,断裂截流能力分析,根据不同砂地比下断距与断层最大截流高度关系图版,通过输导层砂地比与断距折算最大截流油藏高度;第五步,源外多层立体油气运移分析,对源外多个潜在输导层进行基于油气泉点的油气运移模拟,模拟油气充注、侧向运聚及其截流成藏,预测油气分布,指导探井的部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的复杂断裂带油气运移路径划分是根据区域盖层的分割和与有效烃源岩的接触关系,纵向上划分成源内成藏体系和源外成藏体系,进一步基于对活动断裂带油气立体运移全流程的认识,将其运移划分成源内成藏体系侧向运移、复杂断裂带垂向运移和源外成藏体系侧向运移三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断裂带多层系油气立体充注运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的源内油气运移分析,是综合考虑区域盖层、储层和不整合面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拼接主力区域盖层之下储层顶面与不整合面得到源内侧向输导层,根据沉积相图和潜山岩性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靖淞牛成民王德英于海波孙哲赵弟江吴庆勋张捷陈心路江尚昆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