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组件和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003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和移动终端,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可以在同一个辐射结构中实现两个天线,从而节省了天线对空间的占用。天线组件包括: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之间形成缝隙,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被缝隙分隔;第一馈电线,第一馈电线的至少部分位于缝隙内或位于缝隙的正对位置,第一馈电线的第一端用于为第一接地部馈电,第一馈电线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接地部;第二馈电线,第二馈电线的至少部分位于缝隙内或位于缝隙的正对位置,第二馈电线的第一端用于为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中的一者馈电,第二馈电线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中的另一者。第二接地部中的另一者。第二接地部中的另一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组件和移动终端


[0001]本申请涉及天线
,特别涉及一种天线组件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以及用户对移动终端薄型化的需求,使得在移动终端中天线所占据的空间有限。另外,随着手机上需要覆盖的频段越来越多,天线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怎样在有限的空间内布局更多数量的天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和移动终端,可以在同一个辐射结构中实现两个天线,从而节省了天线对空间的占用。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包括:
[0005]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之间形成缝隙,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被缝隙分隔;
[0006]第一馈电线,第一馈电线的至少部分位于缝隙内或位于缝隙的正对位置,第一馈电线的第一端用于为第一接地部馈电,第一馈电线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接地部;
[0007]第二馈电线,第二馈电线的至少部分位于缝隙内或位于缝隙的正对位置,第二馈电线的第一端用于为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中的一者馈电,第二馈电线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中的另一者。
[000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缝隙为对称结构。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馈电线和第二馈电线垂直交叉于缝隙的对称面。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馈电线位于缝隙或位于缝隙的正对位置的部分位于缝隙的对称面处且沿缝隙的对称面延伸。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缝隙的延伸路径为U型。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连接于第一接地部的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第一枝节与第一馈电线的第一端相对,以使第一馈电线的第一端为第一枝节馈电,第一馈电线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二枝节。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分别位于对称面的两侧,且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相对于对称面形成对称结构。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枝节包括第一枝节臂和第二枝节臂,第二枝节臂通过第一枝节臂连接于第一接地部,第二枝节臂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缝隙的对称面;第二枝节包括第三枝节臂和第四枝节臂,第四枝节臂通过第三枝节臂连接于第一接地部,第四枝节臂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缝隙的对称面。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枝节通过第一枝节电感电连接于第一接地部,第二枝节通过第二枝节电感电连接于第一接地部。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馈电线上串联有第一匹配电感;
[0017]和/或,第二馈电线上串联有第二匹配电感。
[00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一匹配电容,第一匹配电容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第一馈电线的第一端和第一接地部;
[0019]和/或,第二匹配电容,第二匹配电容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
[0020]第二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射频单元和上述的天线组件;
[0021]天线组件中第一馈电线的第一端电连接于射频单元,天线组件中的第二馈电线的第一端电连接于射频单元。
[0022]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天线组件和移动终端,通过在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之间设置缝隙形成辐射结构,设置第一馈电线从第一接地部馈电向第一接地部馈电,且在缝隙处进行激励,以实现一个天线,设置第二馈电线从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中的一者向另外一者馈电,且在缝隙处进行激励,以实现另一个天线,即实现了基于同一个辐射结构,通过两种不同的馈电方式激励,实现了两个天线的功能,从而节省了天线对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天线组件的俯视图;
[0024]图2为图1中天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AA

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中BB

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天线组件的俯视图;
[0029]图7为图6中天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图6中CC

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图6中CC

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图6中DD

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图6中DD

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图3、图8或图9对应的一种等效电路图;
[0035]图13为图4或图10对应的一种等效电路图;
[0036]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天线组件的俯视图;
[0037]图15为图14中部分结构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0038]图16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的一种S参数仿真图,图17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的一种效率仿真图;
[0039]图18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在第二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2.97GHz时的一种电场分布示意图;
[0040]图19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在第二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4.57GHz时的一种电场分布示意图;
[0041]图20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在第一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1.75GHz时的一种电场分布示意图;
[0042]图21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在第一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4.5GHz时的一种电场分布示意图;
[0043]图22为图14所示的天线组件在第二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4.57GHz时的一种方向图;
[0044]图23为图14所示的天线组件在第一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4.5GHz时的一种方向图;
[0045]图24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的另一种S参数仿真图;
[0046]图25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的另一种效率仿真图;
[0047]图26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在第二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1.65GHz时的一种电场分布示意图;
[0048]图27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在第二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3.3GHz时的一种电场分布示意图;
[0049]图28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在第一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1.7GHz时的一种电场分布示意图;
[0050]图29为图14所示天线组件在第一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4.8GHz时的一种电场分布示意图;
[0051]图30为图14所示的天线组件在第二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1.65GHz时的一种方向图;
[0052]图31为图14所示的天线组件在第一馈电线激励下工作于1.7GHz时的一种方向图;
[0053]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天线组件的俯视图;
[0054]图33为图32中部分结构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0055]图34为图32所示天线组件的一种S参数仿真图;
[0056]图35为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所述第一接地部和所述第二接地部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第一接地部和所述第二接地部被所述缝隙分隔;第一馈电线,所述第一馈电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缝隙内或位于所述缝隙的正对位置,所述第一馈电线的第一端用于为所述第一接地部馈电,所述第一馈电线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部;第二馈电线,所述第二馈电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缝隙内或位于所述缝隙的正对位置,所述第二馈电线的第一端用于为所述第一接地部和所述第二接地部中的一者馈电,所述第二馈电线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部和所述第二接地部中的另一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为对称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线和所述第二馈电线交叉于所述缝隙的对称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电线位于所述缝隙内或位于所述缝隙的正对位置的部分位于所述缝隙的对称面处且沿所述缝隙的对称面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延伸路径为U型。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部的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一馈电线的第一端相对,以使所述第一馈电线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枝节馈电,所述第一馈电线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枝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圆余冬王汉阳侯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