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层Q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表层Q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所有的地震波传播过程都要经过近地表,近地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与近地表岩性有较大关系,陆地上近地表类型较为复杂,如黄土层、沙丘、风化砾石层、冲积扇、戈壁、农田区等。不同的地表岩性与厚度变化,对地震波吸收作用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会引起地震子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在空间位置的明显变化。在面向储层研究目标的精细勘探阶段,地震资料处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地震成果应该客观反映地质和油气因素引起的储层信息变化,特别是横向变化特征,因此,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必须要进行表层吸收补偿处理,以消除近地表对地震子波的影响。而在此过程中对表层地层吸收补偿进行确定性处理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确定性处理,就是求取确定的地层品质因子Q,进行表层反Q滤波处理。根据地震勘探上的定义,品质因子Q是表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能量损失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品质因子Q值越大,表明地层的吸收作用越弱,品质因子Q越小,表明地层的吸收作用越强。近地表地层强烈的吸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层Q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微测井获取预设工区的近地表信息及预设工区内微测井点的品质因子Q,所述近地表信息包括表层速度信息和表层厚度信息;利用预设工区地面地震的大炮初至信息建立近地表初始模型,并对所述近地表初始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对预设工区进行网格化处理;利用近地表信息建立预设工区所有网格点的近地表深度和速度模型,将近地表深度和速度模型作为近地表约束模型;建立用于限制所述近地表约束模型约束范围的约束强度模型;利用所述大炮初至信息、进行网格化处理后的近地表约束模型、约束强度模型对网格化处理后的近地表初始模型进行约束层析反演,得到层析反演模型;建立预设工区内不同微测井点的Q与表层速度信息的关系曲线,结合所述层析反演模型,获取预设工区的表层Q模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地表初始模型为深度和速度模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预设工区内不同微测井点的Q与表层速度信息的关系曲线,结合所述层析反演模型,获取预设工区的表层Q模型,包括:建立预设工区内不同微测井点的Q与表层速度信息的关系曲线;利用所述Q与表层速度信息的关系曲线约束所述层析反演模型,获取预设工区的表层深度域Q模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表层深度域Q模型转换为时间域Q模型。5.一种表层Q模型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利用微测井获取预设工区的近地表信息及预设工区内微测井点的品质因子Q,所述近地表信息包括表层速度信息和表层厚度信息;初始模型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丰臣,李道善,郑桂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