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巫嘉雄专利>正文

多功能温煮膳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56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温煮膳食器,尤指提供可对熟食作温热保温,及可直接作为煎煮食物之多功能膳食器,其主要系由一热膨胀系数相近材质所制成之载置盘,底面形成平整导贴面,该导贴面相对于一发热基座所设之导热平板,藉由该导热平板扩散热源形成均匀而导向载置盘,提供均匀温度加热保温,以及该导热平板表面,可直接作为煎煮食物功能,二者之间可藉由卡式组合,以利清洗和多功能运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针对熟食作保温操作,和可多功能应用煎煮之多功能温煮膳食器
技术介绍
有关保温之膳食器,如一般自助餐之熟食置放于一保温器,里部下方藉由热水或是小火加温,以避免熟食温降,产生口味变化。然以热水导热加温者,其目的系为了让熟食物能够保持水分,因此该热水之温度约在60℃,得可对食物作较佳口感之维持加热。昔用之保温器大概设有一盒体,里部承置食物,下方经由小火或是热水接触以形成导热,而对上方承置之菜肴作保温。新进如日本国实用新案登录第3098798号所设计之“远赤外线放射食品保温器”,如图1所示,其主要系由一保温器体1,内部中央形成底板11,以隔离上下位置,底板11下方直接以接着剂12贴着一电热线支持板13,该电热线支持板13事先刻设有电热线用沟131,在该电热线用沟131的沟槽里部,铺设有缘远外线电热线14,该远红外线电热线14本身线材外围涂布有远红外线转换层,藉由所产生之远红外线波经由底板11,而传向器体1的上表,以对食物作保温。其缺失为该远红外线波之发射,若经过任何物品的阻挡,则其波长相对会被破坏,而失去远红外线的作用(如图1之设计),其器体1的上表承置面所发生之热波,仅为一般之热辐射波,并无法有效取得远红外线波长;再者,该设计基本功能仅作为菜肴之保温,相同昔用各种保温器,皆仅作为单功能保温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一种多功能温煮膳食器,尤指提供藉由卡式组合,而可因应不等使用条件需求,产生多功能应用之保温煎煮膳食器,其主要系由一膨胀系数相近材质所制成之载置盘,底面经由载热板隔出上方承置面以及下方导贴面,该导贴面应对于一发热基座上表所设导热平板,导热平板系由安装于阴面之多数热发生装置取得热能,该发生装置系利用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所构成之发热组件产生热力,二者之间以卡式方式组合。本技术特别将该承放食物之载置盘,与发热基座之间形成卡式结合,而可在组卸之间获得多功能的运用;并在该载置盘上表承置面,直接涂布有远红外线转换涂层,其该热波经由该远红外线涂层之转换,而可将热源转换成远红外线波长直接作用在菜肴,而可得最佳口感之保温。基础构造系由一热膨胀系数相近材质所构成之载置盘,底面形成有平整导贴面,该导贴面相对一发热基座上表所设的导热平板所对贴,以将平板之热源作传递。又该导热平板系由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所取得热源,因此加温状态为恒定温度,和藉由该导热平板,可有效将热发生装置单点之热能扩散开使其传递均匀。本技术再一目的,为该发热装置之功率,可经由电性调变而改变大小,作为不等需求之调变。本技术第三目的,为该载置盘与发热基座之间,可藉由扣件以机械扣固方式组合。本技术第四目的,为在该载置盘所设导贴面,与发热基座之导热平板界面之间,可铺设一干式弹性导热胶片间隔导接,藉由该胶片,而可弥补板面可能所发生之曲面变形,作其变形空间之填充,提升热导效率。本技术第五目的,为该导贴面与导热平板之间,可藉由导热胶黏合,利用该导热胶可填补对贴表面可能之曲面变形,对其变形空间作填补,以及有效导通二者。本技术第六目的,为在该发热基座所设之发热装置,发生之工作热温约在60℃以上,藉以获得保温及煎煮之使用条件需求。本技术第七目的,为载置盘里部进一步可加置有一间隔之内盘,内盘与载置盘之间实施有液态导体,藉由该液态导体作为二次热扩散以及储热功能,而可对加置之内盘做更稳定恒温传递。附图说明图1为昔用之保温器设计图。图2为本技术组体外观关系图。图3为本技术热发生装置装设图。图4为本技术热发生装置之组件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侧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组合关系侧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图8为图7之实施简化饍食器结构示意图。图示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器体--1底板--11 接着剂--12电热线支持板--13 电热线用沟--131远红外线电热线--14 膳食器--2载置盘--21承置面--211盖体--22 扣接孔--23扣件--230 载热板--24 导贴面--240转换涂层--241 红外线波--242发热基座--3座体--30 导热平板--31电源线--32 热发生装置--4发热组件--41包封体--42 导线--43 压定架--44导热胶片--5隔离板--6反射面--61 内盘--7粒状墩脚--71 间隙--72 液态导体--8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详细说明,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其主要系由一热膨胀系数相近材质所构成之载置盘21,内底部形成一承置面211,上方可接受盖体22盖封,形成防范热温外放;载置盘21对下迎接一发热基座3,整体组合形成膳食器2,发热基座3上表形成有一导热平板31,该导热平板31经由电源线32获得驱动电力。载置盘21与发热基座3之间,进一步可利用所设之扣接孔23及扣件230,作机械性之扣接组合,组合后载置盘21上表承置面211,得可置入需求保温之料理;由于二者之间形成卡式组合,拆卸后该发热基座3上表所设导热平板31,可因应加热功率的调变,而形成直接作保温或是煎煮食物应用。请再参阅图3所示,有关该发热基座3所设之导热平板31,系在其阴面装设有热发生装置4,该热发生装置4有设为数组,并经由逻辑电路编排,而可产生火力大小的调变。由于导热平板31系为一板体状,阴面所装设之热发生装置4,系为在辐面底部平均区间装设,因此热发生装置4所产生之热源,可经由导热平板31的扩散,使其热能均匀充斥于导热平板31表面。又该热发生装置4之基础结构,请参阅4所示,其主要系由一以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所构成之发热组件41,外围经由导热包封体42包围,以含纳电源导线43,藉由该包封体42,而可将里部之电性对外作隔离,以及导出热能效用。整体经由一压定架44,以压着在图3之导热平板31,以形成压接组合,其组合后请参阅图5所示;在该发热基座3的上表,置设一导热平板31,导热平板31阴面经前述组合,而压接有热发生装置4,外围由座体30所支持,下方整体由一隔离板6所隔离,该隔离板6可将热发生装置4维护在里部,以阻绝潮气或是尘埃污染,或是油水污染。更进一步在隔离板6的内表面,形成有针对热辐射波产生反斥作用之反射面61,得可将热发生装置4所辐射之热能,反射给导热平板31,以集结热能传递在导热平板31导热平板31对上,系迎接导接面240,该导贴面240系由形成载置盘21之载热板24间隔在载置盘21底部所形成,载热板24上方形成承置面211,以提供置放熟食料理。得是将载置盘21与发热基座3组合后,热发生装置4所获得之热源,首先会经由导热平板31均匀扩散之后,而均匀的全面同步传递给载热板24,再由载热板24对上发射热辐射波,以对食材作保温,其中该热发生装置4所释放之热能,经由载热板24传递之后,往上发射之热辐射波其温度约控制在60℃左右,以对菜肴作最佳口感热温保持。更利用该热发生装置4,系以陶瓷电阻作为发热组件,因此其输出之热能可达恒温状态,藉以获得恒温工作效益。另在该载热板24上表面,涂布有远红外线转换涂层241,藉由该涂层241可将载热板24所传达之热能穿进涂层之后,改变为远红外线波242往上发射。藉由该远红外线波242,可针对食材里部所含置之水分子或是细胞作激荡式之加热操作,使食材保温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温煮膳食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系由一膨胀系数相近材质所制成之载置盘,底面经由载热板隔出上方承置面以及下方导贴面,该导贴面应对于一发热基座上表所设导热平板,导热平板系由安装于阴面之多数热发生装置取得热能,该发生装置系利用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所构成之发热组件产生热力,二者之间以卡式方式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温煮膳食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系由一膨胀系数相近材质所制成之载置盘,底面经由载热板隔出上方承置面以及下方导贴面,该导贴面应对于一发热基座上表所设导热平板,导热平板系由安装于阴面之多数热发生装置取得热能,该发生装置系利用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所构成之发热组件产生热力,二者之间以卡式方式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温煮膳食器,其特征为该热发生装置之功率,为可选择调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温煮膳食器,其特征为该载置板与发热基座之间,可藉由扣件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温煮膳食器,其特征为该载置盘与发热基座之间,各别互对所设导贴面与导热平板,对贴面可经由一干式导热胶片间隔导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嘉雄
申请(专利权)人:巫嘉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