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舞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33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8
一种舞台灯,包括灯珠、设置在灯珠外的反光杯及设置在反光杯顶部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灯珠与反光杯之间还设置有倒扣在灯珠上的中空的半球形透明导光柱,所述导光柱内部空腔的顶面为顶点向下的磨砂球面,所述导光柱内部空腔的侧壁面为透明立面,所述导光柱的外表面为光滑球面,同时,为了增加舞台效果的绚丽效果,所述反光杯的顶部还设置有辅光光源,所述辅光光源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边缘上的背面辅光光源,及均匀分布在所述反光杯的内侧面上边缘的侧面辅光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中心照度点到边缘照度没有不均匀过渡的区域;不会有其他颜色的光分布在边缘,去除污染光;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舞台灯


[0001]本技术属于舞台演出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舞台灯。

技术介绍

[0002]舞台LED效果灯的光学效果原理为:
[0003]1、光源LED发出的光通过透镜、反光杯聚集起来射向远方,再通过颜色变换或光源的变换所产生的效果,提供给舞台使用;
[0004]2、光源LED发出的光通过镜面反射形成刺眼的一束束平行光,再经过镜面位移,所产生的效果,提供给舞台使用;
[0005]3、直接用若干个LED光源产生频闪,使其产生闪烁效果,提供给舞台使用。
[000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
[0007]1、光通过透镜、反光杯聚集起来形成强光射向远方、或光通过镜面反射形成刺眼的一束束平行光,观看者正对光源或光束,会使观众出现眩光效果(即眼花,重者头晕);若避开强光,斜看(增大视角)会减弱视觉效果。
[0008]2、强光所形成的光斑,从强光区域过渡到弱光区域,是不均匀的,光斑边缘甚至会产生杂色(即光颜色不纯,产生污染光,例如白色光斑的边缘会出现明显的黄色边缘或蓝色边缘),这样就会使效果大打折扣,使视觉产生了不自然感。
[0009]3、光源所发出光的颜色,始终是单一的颜色,一个灯具做不到同一个光的区域有两或两种以上颜色分明的效果。例如,同一个灯具的LED发出红色和绿色,经过光叠加后,就会变成单一的黄色;如果同一个灯具中不同的LED发出不同的颜色,会使灯具发出杂乱无章的光。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现有的舞台灯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0011]1、从中心照度点到边缘照度没有不均匀过渡的区域;
[0012]2、不会有其他颜色的光分布在边缘,去除污染光;
[0013]3、0
°‑
180
°
视角范围内,光源清晰且不刺眼的,同时亮度不会减弱。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舞台灯,包括灯珠、设置在所述灯珠外的反光杯及设置在所述反光杯顶部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与所述反光杯之间还设置有倒扣在所述灯珠上的中空的半球形透明导光柱,所述导光柱内部空腔的顶面为顶点向下的磨砂球面,所述导光柱内部空腔的侧壁面为透明立面,所述导光柱的外表面为光滑球面。
[0015]所述磨砂球面的顶点位于所述灯珠的中心点的正上方。
[0016]所述导光柱内部空腔的透明立面由透明拉长型六边形拼接组成。
[0017]同时,为了增加舞台效果的绚丽效果,所述反光杯的顶部还设置有辅光光源,所述辅光光源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边缘上的背面辅光光源,及均匀分布在所述反光杯的内侧面上边缘的侧面辅光光源。
[0018]所述磨砂球面的顶点位于所述灯珠的中心点的正上方。
[0019]所述导光柱内部空腔的侧壁面由透明拉长型六边形拼接组成。
[0020]所述灯珠为36W平面COB光源。
[0021]所述导光柱为PMMA材料制成,所述反光杯为PC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板为PCB材料制成。
[0022]所述辅光光源为0.2W的3528全彩LED光源。
[0023]本技术中,当灯珠COB光源发出光后,光可分成两部分,即垂直光与斜面光。当垂直的强光到达导光柱内顶部磨砂球面时,垂直强光束发生漫反射,由于导光柱内顶部磨砂面是球面,所以大部分的垂直强光会射向导光柱的内侧壁上,从而使大部分强光不是直接穿透导光柱顶部,在此过程中,导光柱内顶部垂直强光经过漫反射之后,绝大部分垂直强光转化为不同方向的斜光束,射向导光柱内侧壁,再通过导光柱的侧壁射向反光杯内壁,此时的反光杯侧壁上的光通量相当于,原来斜面的光通量加上大部分的垂直光通量。这样,就能把大部分的垂直光通量转化为斜面光,并大大地削弱顶部的垂直光。
[0024]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0025]1、从中心照度点(即最亮点)到边缘照度(即亮度最弱点),光的亮度都是非常理想的过渡,没有丝毫的不均匀过渡的区域,这是利用垂直强光转化为斜面光,再经过反光杯反射,来填补中心光斑与周边光晕光通量之差,这与传统灯射出来的光斑有较清晰的边缘(即中心光斑与其周围的亮度差不均匀)有明显的区别;
[0026]2、光的色彩是非常理想的(不会有其他颜色的光分布在边缘,达到了去除污染光的目的);
[0027]3、观众视线在0
°‑
180
°
视角范围内,无论在哪个角度,观众所看到的光源(即反光杯)都清晰且不刺眼,同时,亮度不会减弱。这样,我们就解决了光斑过渡不均,边缘产生杂色的问题。
[0028]经过上述我们对传统设计模式的改进后,光斑刺眼问题与光斑亮度过渡不均就解决了。
[0029]同时,为了增加舞台效果的绚丽效果,所述反光杯的顶部还设置有辅光光源。根据舞台所需的场景,用户可通过单一控制主光,或主、辅光混合控制,抑或只控制辅光,同个灯具就会发出多种多样的颜色的光,会产生出色彩斑斓的效果,给舞台带来了色彩绚丽,视觉惊奇的效果。由于背面辅光LED被隐藏,观众只能看到表面的主光源。灯具通分段控制,却能发出不同颜色、且色彩鲜明的光效,使观众惊奇于一个光能发出不同样且色彩分明的彩光,从而呈现了视觉惊奇。而侧面辅光,用来染色整个灯具的每一个出光面,用分段控制来实现染色整灯出光面的动态效果。无疑给整灯染色增添了色彩斑斓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现有舞台灯光线传输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光线传输示意图;
[0032]图3为现有舞台灯照射状态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照射状态示意图。
[0034]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5]1:灯珠;2:反光杯;3:固定板;4:导光柱;5:磨砂球面;
[0036]6:透明立面;7:辅光光源;8:垂直光线;9:斜面光线;
[0037]8‑
1:垂直穿透光;8

2:漫反射光。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舞台灯,包括灯珠(1)、设置在所述灯珠(1)外的反光杯(2)及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顶部的固定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1)与所述反光杯(2)之间还设置有倒扣在所述灯珠(1)上的中空的半球形透明的导光柱(4),所述导光柱(4)内部空腔的顶面为顶点向下的磨砂球面(5),所述导光柱(4)内部空腔的侧壁面为透明立面(6),所述导光柱(4)的外表面为光滑球面。
[0039]所述反光杯(2)的顶部还设置有辅光光源(7),所述辅光光源(7)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板(3)的内侧面边缘上的背面辅光光源,及均匀分布在所述反光杯(2)的内侧面上边缘的侧面辅光光源。
[0040]所述磨砂球面(5)的顶点位于所述灯珠(1)的中心点的正上方。
[0041]所述导光柱(4)内部空腔的透明立面(6)由透明拉长型六边形拼接组成。
[0042]所述灯珠(1)为36W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舞台灯,包括灯珠(1)、设置在所述灯珠(1)外的反光杯(2)及设置在所述反光杯(2)顶部的固定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1)与所述反光杯(2)之间还设置有倒扣在所述灯珠(1)上的中空的半球形透明的导光柱(4),所述导光柱(4)内部空腔的顶面为顶点向下的磨砂球面(5),所述导光柱(4)内部空腔的侧壁面为透明立面(6),所述导光柱(4)的外表面为光滑球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舞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2)的顶部还设置有辅光光源(7),所述辅光光源(7)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板(3)的内侧面边缘上的背面辅光光源,及均匀分布在所述反光杯(2)的内侧面上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雪芹
申请(专利权)人:盛仕光景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