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50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7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包括雾化产生室包括绝缘风筒,绝缘风筒的上端与分流稳流管道的出口连接,圆筒段的底部铰接有单向导通板;喷雾进入管道和喷嘴沿中轴线设置在绝缘风筒内部;在喷雾进入管道出口段的外部套装有导流片分为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均从分流稳流管道的出口向下延伸;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的内壁、外壁均为疏水涂层,在内导流片底部内壁边沿设置接地第一铜环;在外导流片底部内壁边沿设置连接高压静电发生器的第二铜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接地铜环作为调整电极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感应荷电喷嘴荷电喷雾过程中电极表面容易卷吸水雾的问题,同时可避免高湿气体返流到喷嘴内打湿电极。湿气体返流到喷嘴内打湿电极。湿气体返流到喷嘴内打湿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烟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国家出台的越来越严格的工厂废气排放标准,现有的燃煤火电厂、焦化厂、建材厂等在烟气排放时大多实施了脱硫除尘技术。
[0003]当前脱硫塔大多采用喷淋塔,由于喷淋液滴粒径较大等因素,常存在雾液接触不充分、烟气容易逃逸等问题,造成脱硫除尘效率不高,而如采用传统喷雾工艺,由于雾滴粒径很小,上升的烟气往往会抑制雾滴的下落,影响气液反应效果,烟气携带大量雾滴上行还容易造成除雾器的阻塞等。双流体静电雾化在工业除尘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能。利用荷电喷雾除尘过程中水雾荷电后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捕集含尘气流中的细微粉尘,从而降低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但常规感应静电雾化喷嘴形成静电喷雾过程普遍存在着雾滴卷吸现象,尤其在脱硫塔这一类高湿环境下,高压电极表面更易卷吸水雾而发生放电击穿,使得系统无法稳定运行。因此,荷电喷雾除尘技术在脱硫塔等高湿密闭空间的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一技术局限性,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湿环境下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喷嘴装置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本技术采用风幕式气辅设计以及在喷嘴口附近加装一接地铜环作为调整电极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感应荷电喷嘴荷电喷雾过程中电极表面容易卷吸水雾的问题,同时可避免高湿气体返流到喷嘴内打湿电极,有效解决了因放电击穿使系统无法稳定运行的问题,保证了荷电水雾对脱硫塔内含硫烟气的高效脱除。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包括气辅分流管路模块、液路系统和雾化产生室;所述气辅分流管路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心风机、气流进入管道和分流稳流管道;所述液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隔膜泵、喷雾进入管道和喷嘴;所述雾化产生室包括绝缘风筒,所述绝缘风筒的上端与分流稳流管道的出口连接,圆筒段的底部铰接有单向导通板;所述喷雾进入管道和喷嘴沿中轴线设置在绝缘风筒内部;在喷雾进入管道出口段的外部套装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分为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均从分流稳流管道的出口向下延伸;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的内壁、外壁均为疏水涂层,在内导流片底部内壁边沿设置第一铜环,且第一铜环接地;在外导流片底部内壁边沿设置第二铜环,第二铜环的内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尖端,第二铜环连接高压静电发生器。
[0007]进一步,自上往下,绝缘风筒是由固定连接的渐扩段和圆筒段组成,渐扩段的上端
与分流稳流管道的出口连接。
[0008]进一步,内导流片为筒状结构,且内导流片的下端边沿与喷嘴下端平齐或者上移不超过1厘米。
[0009]进一步,外导流片上端为渐扩段,外导流片下端为筒状结构,外导流片的下端边沿位于喷嘴的下方2

3厘米处。
[0010]进一步,在内导流片内形成柱状的第一气流通道;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二气流通道;外导流片与绝缘风筒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三气流通道,通过两层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的设置可以对进入绝缘风筒的气流起到整流作用。
[0011]进一步,在气流进入管道上装有调节阀和压力表,喷雾进入管道上装有压力表以及流量计。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气辅分流管路模块通过调节阀并且观察压力表,可以控制离心风机中产生气流的稳定流入。
[0014]2、进入绝缘风筒内的气流均为干燥气流,可以抑制脱硫塔内高湿烟气的返流,保持风道内结构壁面的干燥,并有效辅助减少卷吸现象的发生。
[0015]3、内外导流片都近似呈现空心圆筒状,可以对整个绝缘风筒内气流进行整流,减少不均匀气流对喷嘴雾化流场结构的扰乱,且内外壁徒有疏水涂层,可以防止小雾滴的沉积,最大程度保证导流片上下部分之间的绝缘。
[0016]4、接地铜环布置在喷嘴水平处或者不超过喷嘴水平垂直向上1厘米,改变了喷嘴附近处的不均匀电场,抑制了荷电小液滴向上卷吸而打湿喷头,有效避免了荷电喷雾系统无法运行的现象。
[0017]5、绝缘风筒底部装有单向导通板,可以使得雾化腔体内气压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自动打开;当雾化系统停止工作后隔绝脱硫塔内的高湿烟气。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高湿环境下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喷嘴装置系统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铜环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带尖端的铜环的俯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内导流片的俯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外导流片俯视图;
[0023]图中,1、离心风机,2、调节阀,3、压力表,4、气流进入管道,5、分流稳流管道,6、绝缘风筒,7、喷嘴,8、导流片,9、流量计,10、喷雾进入管道,11、隔膜泵,12、第一铜环,13、第二铜环,14、环形铰链,15、单向导通板,16、疏水涂层,17、内导流片,18、外导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包括气辅分流管路模块、液路系统和雾化产生室;所述气辅分流管路模块由离心风机1、调节阀2、压力表3、气流进入管道4和分流稳流管道5组成,其中离心风机1的出气口依次连接着气流进入管道4和分流稳流管道5,在气流进入管道4中装有调节阀2和压力表3,离心风机1中的气流在调节阀2的控制下,依次进入气流进入管道4与分流稳流管道5。
[0026]液路系统包括隔膜泵11、喷雾进入管道10、调节阀2、流量计9、压力表3、喷嘴7组成,隔膜泵11的出口连接着喷雾进入管道10的一端并将流体泵入喷雾进入管道10,整个喷雾进入管道10接地,喷雾进入管道10上装有调节阀2可以控制整个液路系统中流体的流量,并且喷雾进入管道10上装有压力表3以及流量计9,可以时时监控流体运行状态,喷雾进入管道10的另一端连接喷嘴7并将流体送入到喷嘴7当中,完成整个液路系统的工作;喷雾进入管道10的出口段置于雾化产生室内。在本实施例中,喷嘴7为双流体雾化喷嘴。
[0027]如图2、3,雾化产生室包括绝缘风筒6、导流片8、第一铜环12、第二铜环13、环形铰链14以及单向导通板15组成;自上往下,绝缘风筒6是由固定连接的渐扩段和圆筒段组成,渐扩段的上端与分流稳流管道5的出口连接,圆筒段的底部通过环形铰链14铰接有两片单向导通板15。为了抑制外部潮湿气体返流,保持风道内结构壁面的干燥,在绝缘风筒6底部装有环形铰链连接单向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辅分流管路模块、液路系统和雾化产生室;所述气辅分流管路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心风机(1)、气流进入管道(4)和分流稳流管道(5);所述液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隔膜泵(11)、喷雾进入管道(10)和喷嘴(7);所述雾化产生室包括绝缘风筒(6),所述绝缘风筒(6)的上端与分流稳流管道(5)的出口连接,圆筒段的底部铰接有单向导通板(15);所述喷雾进入管道(10)和喷嘴(7)沿中轴线设置在绝缘风筒(6)内部;在喷雾进入管道(10)出口段的外部套装有导流片(8),所述导流片(8)分为内导流片(17)和外导流片(18),内导流片(17)和外导流片(18)均从分流稳流管道(5)的出口向下延伸;内导流片(17)和外导流片(18)的内壁、外壁均为疏水涂层(16),在内导流片(17)底部内壁边沿设置第一铜环(12),且第一铜环(12)接地;在外导流片(18)底部内壁边沿设置第二铜环(13),第二铜环(13)的内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尖端,第二铜环(13)连接高压静电发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自上往下,绝缘风筒(6)是由固定连接的渐扩段和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澄澄霍元平杨礼华马登辉张聪王军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