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840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包括柔性导丝、从动端、主动端,从动端的输出端连接柔性导丝,柔性导丝在从动端的带动下做前后移动和旋转运动,从动端的输入端通过电信号连接主动端,主动端设置在远离血管造影仪的位置处,主动端用于远程控制从动端,进而控制柔性导丝完成前后移动和旋转运动的输送动作,从动端设置在手术室内,血管造影仪设置在手术室内病床的一侧,主动端设置在远离血管造影仪的控制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医生可以在远离血管造影仪的控制室通过操作主动端来控制从动端,进而控制导丝完成输送动作,避免了血管造影仪X光散射的辐射的危害,大幅减少了医生的被辐射剂量。大幅减少了医生的被辐射剂量。大幅减少了医生的被辐射剂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
[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
[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血管介入手术基本都是需要医生手动将导丝送入病人的血管中,即医生借助血管造影仪的实时成像的引导,手动控制导丝在病人血管中的前后位移和旋转和转弯等动作。由于过于靠近血管造影仪,尽管医生会有铅衣的防护,但长期的手动操作积累还是会导致X光散射射线的辐射剂量持续积累,而该种辐射剂量的积累是对血管介入医生健康最大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导丝输送装置来远程完成自动送丝功能,从而保护介入医生远离辐射,并延长介入医生的职业寿命。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能够保护医生避免因长期靠近血管造影仪操作,而长期持续受血管造影仪的辐射,大幅提高了血管介入手术医生的安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包括柔性导丝10、从动端26、主动端27,所述从动端26的输出端连接柔性导丝10,所述柔性导丝10在从动端26的带动下做前后移动和旋转运动,所述从动端26的输入端通过电信号连接主动端27,所述主动端27设置在远离血管造影仪28的位置处,所述主动端27用于远程控制从动端26,进而控制柔性导丝10完成前后移动和旋转运动的输送动作。
[0005]进一步地,所述从动端26设置在手术室23内,所述血管造影仪28设置在手术室23内病床29的一侧,所述病床29的另一侧设有机械臂25以及机械臂控制柜24,所述机械臂25电连接机械臂控制柜24,所述从动端26安装在机械臂25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主动端27设置在远离血管造影仪28的控制室44内,所述控制室44内设置有血管介入系统观察车45,所述血管介入系统观察车45的显示屏电连接血管造影仪28。
[0007]进一步地,所述从动端26包括从动端安装座1以及安装在从动端安装座1上的前后移动机构和旋转运动机构,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随动同步轮一5、外侧同步带一7、双面齿同步带一8、主动同步轮一9、旋转电机一11、旋转电机二12、主动同步轮二13、外侧同步带二14、双面齿同步带二15、随动同步轮二17,所述主动同步轮一9、主动同步轮二13分别安装在旋转电机一11、旋转电机二12的输出端,且分别啮合连接并带动双面齿同步带一8、双面齿同步带二15运动,所述双面齿同步带一8、双面齿同步带二15的内侧分别与随动同步轮一5、随动同步轮二17啮合连接,所述双面齿同步带一8、双面齿同步带二15的外侧分别啮合连接有外侧同步带一7、外侧同步带二14,所述柔性导丝10设置在外侧同步带一7与外侧同步带二14之间,且在外侧同步带一7与外侧同步带二14的挤压下做前后移动,所述旋转运动机构
27、主动端 28、血管造影仪 29、病床 30、患者 31、齿形控制带 32、齿形滑杆支撑座 33、齿形滑杆 34、滑轮一 35、主动端底座 36、滑轮支撑座一 37、滑轮轴 38、滑杆轴承 39、滑轮支撑座二 40、滑轮二 41、齿形控制带直线运动方向 42、齿形控制带旋转运动方向 43、齿形滑杆运动方向 44、控制室 45、血管介入系统观察车。
[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0020]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包括柔性导丝10、从动端26、主动端27,从动端26的输出端连接柔性导丝10,柔性导丝10在从动端26的带动下做前后移动和旋转运动,从动端26的输入端通过电信号连接主动端27,主动端27设置在远离血管造影仪28的位置处,主动端27用于远程控制从动端26,进而控制柔性导丝10完成前后移动和旋转运动的输送动作。其中,从动端26设置在手术室23内,血管造影仪28设置在手术室23内病床29的一侧,病床29的另一侧设有机械臂25以及机械臂控制柜24,机械臂25电连接机械臂控制柜24,从动端26安装在机械臂25上;主动端27设置在远离血管造影仪28的控制室44内,控制室44内设置有血管介入系统观察车45,血管介入系统观察车45的显示屏电连接血管造影仪28。
[0021]本技术独创性地提供了一个带有机械臂的自动输送导丝系统,该系统可以放在病人的病床旁,医生可以在远离血管造影仪的控制室通过操作主动端来控制从动端,进而控制导丝完成输送动作。由于医生在控制室已经远离造影仪,并且中间还隔有防辐射的铅玻璃,因此,可以完全避免造影仪的X光散射的辐射的危害,从而大幅减少了医生的被辐射剂量。
[0022]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从动端26包括从动端安装座1以及安装在从动端安装座1上的前后移动机构和旋转运动机构,前后移动机构包括随动同步轮一5、外侧同步带一7、双面齿同步带一8、主动同步轮一9、旋转电机一11、旋转电机二12、主动同步轮二13、外侧同步带二14、双面齿同步带二15、随动同步轮二17,主动同步轮一9、主动同步轮二13分别安装在旋转电机一11、旋转电机二12的输出端,且分别啮合连接并带动双面齿同步带一8、双面齿同步带二15运动,双面齿同步带一8、双面齿同步带二15的内侧分别与随动同步轮一5、随动同步轮二17啮合连接,双面齿同步带一8、双面齿同步带二15的外侧分别啮合连接有外侧同步带一7、外侧同步带二14,柔性导丝10设置在外侧同步带一7与外侧同步带二14之间,且在外侧同步带一7与外侧同步带二14的挤压下做前后移动,旋转运动机构包括转盘轴承2、从动端旋转同步带3、从动端旋转台4、从动端旋转同步轮18、从动端旋转电机19,从动端旋转同步轮18安装在从动端旋转电机19的输出端,从动端旋转同步轮18通过从动端旋转同步带3带动从动端旋转台4旋转,从动端旋转台4通过转盘轴承2安装在从动端安装座1上,柔性导丝10穿过从动端旋转台4,并在从动端旋转台4的带动下做旋转运动。其中,主动同步轮一9与随动同步轮一5之间设有压带轮一6,主动同步轮二13与随动同步轮二17之间设有压带轮二16,压带轮一6、压带轮二16分别与双面齿同步带一8、双面齿同步带二15啮合连接,压带轮一6、压带轮二16均通过压带轮轴20安装在轴承座21上,压带轮轴20与轴承座21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22。外侧同步带一7、外侧同步带二14外侧沿周向设有环形槽,柔性导丝10置于环形槽内。
[0023]该从动端的具体实现方式为:通过两个主动同步轮带动双面齿同步带运动,双面齿同步带内侧与主动同步轮、随动同步轮啮合,外侧与一个单面齿的同步带啮合,两组运动单元形成一个可以挤压导丝进行前后运动的推进装置。而该两组运动单元都安装在一个可以旋转运动的基座上,该基座安装在转盘轴承上并且安装有一圈同步带,通过从动端旋转电机带动从动端旋转同步轮啮合该同步带可以实现基座的旋转运动,进而也可以实现导丝的旋转运动,因此该装置即可实现导丝的前后运动,又可以实现导丝的旋转运动。
[0024]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主动端27包括主动端底座35,主动端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导丝(10)、从动端(26)、主动端(27),所述从动端(26)的输出端连接柔性导丝(10),所述柔性导丝(10)在从动端(26)的带动下做前后移动和旋转运动,所述从动端(26)的输入端通过电信号连接主动端(27),所述主动端(27)设置在远离血管造影仪(28)的位置处,所述主动端(27)用于远程控制从动端(26),进而控制柔性导丝(10)完成前后移动和旋转运动的输送动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端(26)设置在手术室(23)内,所述血管造影仪(28)设置在手术室(23)内病床(29)的一侧,所述病床(29)的另一侧设有机械臂(25)以及机械臂控制柜(24),所述机械臂(25)电连接机械臂控制柜(24),所述从动端(26)安装在机械臂(25)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端(27)设置在远离血管造影仪(28)的控制室(44)内,所述控制室(44)内设置有血管介入系统观察车(45),所述血管介入系统观察车(45)的显示屏电连接血管造影仪(28)。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血管介入手术导丝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端(26)包括从动端安装座(1)以及安装在从动端安装座(1)上的前后移动机构和旋转运动机构,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随动同步轮一(5)、外侧同步带一(7)、双面齿同步带一(8)、主动同步轮一(9)、旋转电机一(11)、旋转电机二(12)、主动同步轮二(13)、外侧同步带二(14)、双面齿同步带二(15)、随动同步轮二(17),所述主动同步轮一(9)、主动同步轮二(13)分别安装在旋转电机一(11)、旋转电机二(12)的输出端,且分别啮合连接并带动双面齿同步带一(8)、双面齿同步带二(15)运动,所述双面齿同步带一(8)、双面齿同步带二(15)的内侧分别与随动同步轮一(5)、随动同步轮二(17)啮合连接,所述双面齿同步带一(8)、双面齿同步带二(15)的外侧分别啮合连接有外侧同步带一(7)、外侧同步带二(14),所述柔性导丝(10)设置在外侧同步带一(7)与外侧同步带二(14)之间,且在外侧同步带一(7)与外侧同步带二(14)的挤压下做前后移动,所述旋转运动机构包括转盘轴承(2)、从动端旋转同步带(3)、从动端旋转台(4)、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