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34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降膜吸收装置包括依次上下对接的上部吸收段、中部吸收段、下部排出段,所述上部吸收段包括上部壳体、及设置于上部壳体内部的分布器,分布器包括若干分布管,还在上部壳体侧壁上设置介质管道入口,中部吸收段包括中部壳体、吸收列管,所述吸收列管的上端与分布管一一对应连接,下部排出段包括下部壳体,下部壳体为空心壳体,在下部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气体出口,用于排出未被吸收的气体,在下部壳体底部设置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碱性液体与酸性气体中和反应,从而吸收酸性气体,由于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采用分布管,不仅可以增大气体与液体接触的面积和时间,充分反应,还可以通过冷却介质对列管内部降温,避免高温真空度降低。高温真空度降低。高温真空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膜吸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全塑废气吸收
,尤其涉及一种降膜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工生产中的废气或尾气中成分含量复杂,含有较多的腐蚀性气体,例如酸性气体,为了将这些气体抽出并妥善处理,业界通常采用的是酸碱中和原理,利用碱性液体来吸附中和酸性气体,而现有的吸附设备吸附效果差,酸性气体吸收效果较差,还存在对设备的腐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必要提出一种降膜吸收装置。
[0004]一种降膜吸收装置,包括依次上下对接的上部吸收段、中部吸收段、下部排出段,所述上部吸收段包括上部壳体、及设置于上部壳体内部的分布器,上部壳体为密封壳体,在上部壳体的顶部设置气体入口,用于与外部待抽空设备连接,分布器包括若干分布管,分布管的上端为敞口,下端穿过上部壳体底板,以与中部吸收段连通,还在上部壳体侧壁上设置介质管道入口,介质管道的端部用于向上部壳体内通入吸收介质,中部吸收段包括中部壳体、吸收列管,中部壳体为密封腔体,吸收列管为若干细管,与中部壳体的上、下端板连通,吸收列管形成管程,吸收列管外壁与中部壳体之间形成壳程,还在中部壳体的上部和下部侧壁上开设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吸收列管的上端与分布管一一对应连接,下部排出段包括下部壳体,下部壳体为空心壳体,在下部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气体出口,用于排出未被吸收的气体,在下部壳体底部设置出液口。
[0005]优选的,所述分布管的上端为锯齿形开口,介质管道入口的高度低于分布管的口部高度。
[0006]优选的,所述相邻两根分布管的锯齿形开口高度不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吸收列管、分布列管为改性石墨列管。
[0008]本技术的吸收介质为碱性液体,碱性液体与酸性气体中和反应,从而吸收酸性气体,由于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采用分布管,不仅可以增大气体与液体接触的面积和时间,充分反应,还可以通过冷却介质对列管内部降温,避免高温真空度降低。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0011]图3为图2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12]图中:上部壳体31、气体入口311、介质管道入口312、分布器32、中部壳体33、冷却介质入口331、冷却介质出口332、吸收列管34、锯齿形开口341、下部壳体35、气体出口351。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参见图1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膜吸收装置包括依次上下对接的上部吸收段、中部吸收段、下部排出段,所述上部吸收段包括上部壳体31、及设置于上部壳体31内部的分布器32,上部壳体31为密封壳体,在上部壳体31的顶部设置气体入口311,用于与外部待抽空设备连接,分布器32包括若干分布管,分布管的上端为敞口,下端穿过上部壳体31底板,以与中部吸收段连通,还在上部壳体31侧壁上设置介质管道入口312,介质管道的端部用于向上部壳体31内通入吸收介质,中部吸收段包括中部壳体33、吸收列管34,中部壳体33为密封腔体,吸收列管34为若干细管,与中部壳体33的上、下端板连通,吸收列管34形成管程,吸收列管34与中部壳体33之间形成壳程,还在中部壳体33的上部和下部侧壁上开设冷却介质入口331和冷却介质出口332,所述吸收列管34的上端与分布管一一对应连接,下部排出段包括下部壳体35,下部壳体35为空心壳体,在下部壳体35的侧壁上开设气体出口351,用于排出未被吸收的气体,在下部壳体35底部设置出液口。
[0015]本方案中,所有部件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从根本上解决了设备易于被腐蚀的问题。
[0016]进一步,所述分布管的上端为锯齿形开口341,介质管道入口312的高度低于分布管的口部高度。沿着介质管道入口312进入的吸收介质自下向上溢流,至锯齿形开口,沿着锯齿形开口缓慢流入分布管内部,由于介质为液体,具有很大的表面张力,锯齿形开口是的开口端部与介质接触的面积极小,尖端会刺破水膜,并将液体或水引流至使其沿着列管内壁扩散,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液体表面分子有被拉入内部的趋势,导致表面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这种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绷紧的力,就是表面张力。)的存在,布满列管内壁,从而在列管内部形成水膜,气体进入后,由于底部负压抽吸力,使得气体沿着列管开口进入内部,与介质接触,布满于列管内壁表面的水膜使列管内壁的水的表面积达到最大,从而与气体接触的表面积也最大,使气体被介质或水吸收,达到最大的吸收效果。
[0017]现有技术中,吸收列管34的上端开口为同等高度,液体与所有开口口部同时接触,且由于列管口径较细,液体很容易在开口处形成张力,形成水膜将开口覆盖遮挡,使液体无法流入列管内部。
[0018]进一步,所述相邻两根分布管的锯齿形开口高度不相同。从而使液体预先进入高度较低的列管,再进入高度较高的列管,由于相邻两根列管的距离也很近,该距离内部的液体向上浮起,先遇到高度较低的列管,则先进入其内部,然后在向上浮起,进入高度较高的列管,如此,则可以使相邻两根列管之间的液体表面张力被分散,减小进入列管的阻力,加快液体进入列管。
[0019]进一步,吸收列管34、分布列管为改性石墨列管。
[0020]本技术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002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文件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膜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上下对接的上部吸收段、中部吸收段、下部排出段,所述上部吸收段包括上部壳体、及设置于上部壳体内部的分布器,上部壳体为密封壳体,在上部壳体的顶部设置气体入口,用于与外部待抽空设备连接,分布器包括若干分布管,分布管的上端为敞口,下端穿过上部壳体底板,以与中部吸收段连通,还在上部壳体侧壁上设置介质管道入口,介质管道的端部用于向上部壳体内通入吸收介质,中部吸收段包括中部壳体、吸收列管,中部壳体为密封腔体,吸收列管为若干细管,与中部壳体的上、下端板连通,吸收列管形成管程,吸收列管外壁与中部壳体之间形成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强史春荣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长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