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133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所述的装置主体(1)呈圆柱状且管壁上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的装置主体(1)管壁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6),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管道(3),所述的管道(3)一侧与所述的装置主体(1)底部平行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管壁平行设置;且所述的管道(3)贯穿所述的支撑板(6),所述的管道(3)上套接有过滤块(4)且在末端设置有排泥泵(5)。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沉淀池底部排泥系统极易发生污泥板结或排泥管堵塞的缺点,具有有效地滤除水中的离子,降低水质的硬度,净化效果较好优点。果较好优点。果较好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到污水处理
,更加具体地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性污泥是城市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含水率极高而不易脱水,富集了污水中绝大部分污染物质,如微生物菌胶团、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少量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等。
[0003]活性污泥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含水率极高,通过经济高效地分离湿污泥中的水分以减少污泥体积,可以大大地减少污泥的堆积场地、节约运输费用,为污泥的输送、消化和进一步综合利用创造条件,因此污泥脱水是污泥进行后续处理处置前都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
[0004]目前沉淀池底部排泥系统一般只包括泥斗和排泥管,这种排泥系统极易发生污泥板结或排泥管堵塞问题,有的排泥系统配有搅拌装置、刮泥装置、排泥栗等辅助装置,但是仍存在搅拌效果不佳、排泥不及时、污泥板结时有发生的现象,且排泥后不能够实现分离水的循环利用。
[0005]因此,急需一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它包括装置主体、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打碎板、电动机、传动轴、进水口、管道、过滤块、沉淀层、过滤层、杀菌层、吸附层、排水口、排泥泵、支撑板、控制板、防残留板、防粘层、干燥层和加固层;
[0008]所述的装置主体呈圆柱状且管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的装置主体管壁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的装置主体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管道,
[0009]所述的管道一侧与所述的装置主体底部平行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的装置主体的管壁平行设置;
[0010]且所述的管道贯穿所述的支撑板,所述的管道上套接有过滤块且在末端设置有排泥泵。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装置主体的管壁上设置有控制板,所述的控制板位于所述的进水口的同一侧面。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装置主体内部呈中空结构,且空腔的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布置的防残留板。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端设置的所述的防残留板内侧之间沿横向安装有若干根互
相平行的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若干根互相平行布置的所述的第二搅拌轴位于互相平行布置的所述的第一搅拌轴之间。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根所述的第二搅拌轴中间设置有打碎板,所述的打碎板的一端呈刀片状且整体为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沿周向缠绕有成螺旋状的钢丝。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残留板外侧中间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的电动机的两端通过传动轴与所述的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连接。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块内部由右至左依次设置有沉淀层、过滤层、杀菌层、吸附层和排水口;所述的沉淀层采用十二水硫酸铝钾为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过滤层采用晴纶绵为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杀菌层为紫外线灯环,且外壳设置有防水外壳,所述的吸附层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为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排水口的末端通过管道与排泥泵相贯通。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残留板由防粘层、干燥层和加固层制作而成;所述的防粘层采用不粘涂料为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干燥层采用无水氯化钙为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加固层采用镁合金为材料制作而成。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第二搅拌轴上的打碎板对污水中的泥土和杂质进行粗略的打碎,方便之后步骤的进行,且通过防残留板使得表面不易被其他粘性物质所粘附或粘着后被除去的,表面能极低、摩擦系数小、成本低、干燥能力强、干燥速度快、能再生、密度小、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散热好、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大、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使得污泥搅拌的更均匀,且不会在装置内有残留。
[0020]2、本技术通过过滤块的内部设置沉淀层、过滤层、杀菌层和吸附层,使得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使水中悬浮的小颗粒固体凝聚而加快沉降,然后通过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对通过的水流进行杀毒,有效地滤除水中的离子,降低水质的硬度,净化效果较好,使得过滤后的水还可以进行循环使用,节省资源。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装置主体内部详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过滤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防残留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装置主体1、第一搅拌轴101、第二搅拌轴102、打碎板103、电动机104、传动轴105、进水口2、管道3、过滤块4、沉淀层401、过滤层402、杀菌层403、吸附层404、排水口405、排泥泵5、支撑板6、控制板7、防残留板8、防粘层801、干燥层802、加固层8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参照图1

5所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它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
搅拌轴101、第二搅拌轴102、打碎板103、电动机104、传动轴105、进水口2、管道3、过滤块4、沉淀层401、过滤层402、杀菌层403、吸附层404、排水口405、排泥泵5、支撑板6、控制板7、防残留板8、防粘层801、干燥层802和加固层803;
[0029]所述的装置主体1呈圆柱状且管壁上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的装置主体1管壁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6,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管道3,
[0030]所述的管道3一侧与所述的装置主体1底部平行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管壁平行设置;
[0031]且所述的管道3贯穿所述的支撑板6,所述的管道3上套接有过滤块4且在末端设置有排泥泵5。通过管道3对水流进行导流,通过支撑板6稳定装置主体1和排泥泵5的位置。
[0032]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管壁上设置有控制板7,所述的控制板7位于所述的进水口2的同一侧面。控制板7的设定位置,有利于管理者的运行操作。
[0033]所述的装置主体1内部呈中空结构,且空腔的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布置的防残留板8。装置主体1的中控结构可防止空气堵塞引发安全隐患,空腔两端设置防残留板8使得搅拌的效果更好,不会有污泥残留。
[0034]两端设置的所述的防残留板8内侧之间沿横向安装有若干根互相平行的第一搅拌轴101和第二搅拌轴102;若干根互相平行布置的所述的第二搅拌轴102位于互相平行布置的所述的第一搅拌轴101之间。平行设置的第一搅拌轴101和第二搅拌轴102搅拌效果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搅拌轴(101)、第二搅拌轴(102)、打碎板(103)、电动机(104)、传动轴(105)、进水口(2)、管道(3)、过滤块(4)、沉淀层(401)、过滤层(402)、杀菌层(403)、吸附层(404)、排水口(405)、排泥泵(5)、支撑板(6)、控制板(7)、防残留板(8)、防粘层(801)、干燥层(802)和加固层(803);所述的装置主体(1)呈圆柱状且管壁上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的装置主体(1)管壁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6),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管道(3),所述的管道(3)一侧与所述的装置主体(1)底部平行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管壁平行设置;且所述的管道(3)贯穿所述的支撑板(6),所述的管道(3)上套接有过滤块(4)且在末端设置有排泥泵(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管壁上设置有控制板(7),所述的控制板(7)位于所述的进水口(2)的同一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主体(1)内部呈中空结构,且空腔的两端设置有互相平行布置的防残留板(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污泥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端设置的所述的防残留板(8)内侧之间沿横向安装有若干根互相平行的第一搅拌轴(101)和第二搅拌轴(102);若干根互相平行布置的所述的第二搅拌轴(102)位于互相平行布置的所述的第一搅拌轴(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亮龚本洲向刘杰徐永涛张慧文顾伟康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