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玉鹃专利>正文

一种鱼缸虹吸下水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7818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鱼缸虹吸下水过滤装置,属于排水领域,包括主水管、副水管、虹吸分离仓。所述主水管进口处设置止回阀,水只进不出,所述虹吸分离仓设置进水管,储水管,漏斗,螺旋导流片,过滤网,排污管。当鱼缸内水位超过停止水位线2厘米左右,产生虹吸排水,水经过虹吸分离仓,把粪便分离沉淀出来,经排污管排出。虹吸分离仓内的储水管和主水管的止回阀配合,可以保证换水时,或停电后,水管内都有满水,确保来电时自动开启虹吸。这种装置管路集成度高,密封新能好,噪音小,启动快,安全系数更高,集合粪便分离,沉淀、排污装置,可以解决日常养鱼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鱼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鱼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缸虹吸下水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鱼缸下水设备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缸自动控制下水,以及分离粪便、排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饲养观赏鱼了,而鱼缸的水需要经过过滤,才能长时间保持水质的稳定,保障鱼儿的健康生活。市面上常用的有上滤,侧滤和底滤,而底滤效率是最高的,是养鱼爱好者理想的过滤方式,本技术涉及鱼缸底滤的下水过滤系统。
[0003]另外,鱼缸的水经过过滤后,鱼缸内的粪便和残留的鱼食,会沉积在滤材和过滤棉上。日常维护中,最头疼的就是天天清洗过滤棉。
[0004]如果在过滤过程中,能把鱼粪便等分离出来,那将大大减少清洗过滤棉的次数,让人们轻轻松松的享受养鱼的乐趣。本技术涉及鱼粪便分离、沉淀、排污技术。
[0005]现有相关技术可以解决简单的虹吸效果。就是把水从鱼缸吸至底滤缸内,但鱼缸长期运行过程中,会换水,洗鱼缸,洗过滤棉的情况,还会遭遇停电,再来电等不确定因素,现有相关技术存在众多的缺陷,无法解决上述情况和不确定因素,导致众多的安全问题。
[0006]下述7个常见问题,所述每一个问题,都会对养鱼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财产安全,都是不容忽视的。
[0007]第一:现有相关技术在鱼缸换水时,水抽一半或全部抽完,或者是在清洗鱼缸时,要把管件从鱼缸内提出来时,水位降低,管内吸入空气,没有存水。当换水完成后或清洗鱼缸,注满水后,水泵来电时无法重启虹吸,造成底滤的水被抽干,水泵空转烧坏,而鱼缸的水满溢出,破坏地板和家具等。
[0008]第二:现有相关技术在水泵来电后,鱼缸的水位需要上升4

5厘米左右,才能再次开启虹吸。因此,底滤缸的水量必须够大才够抽,其次鱼缸的水位必须预留更大的盛水空间,才能满足开启虹吸4

5厘米左右水位的要求,这就造成鱼缸内的存水量少,只能盛一大半的水,视觉效果不好。缸内水少,也不利于观赏鱼生存,造成鱼缸的浪费,而底滤也需要占用更大的空间。
[0009]第三:现有相关技术都不具备粪便分离,直接排污功能。因虹吸流量大,鱼缸内更多的粪便和残留的饲料被吸入循环系统,沉积在过滤棉上,导致需要更频繁的更换或清洗过滤棉,造成养鱼负担加重。
[0010]第四:现有相关技术不利于清洗虹吸仓过滤网等,当虹吸仓,过滤网等需要清洗的时候,需要全部才开清洗,费时费力,还得重新安装,重新启动。
[0011]第五:现有相关技术,在虹吸启动后,需要非常耐心的调整水管下水的大小,直到下水的流量和水泵抽水的流量基本一致,才可以稳定的形成虹吸效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来调整,不利于新手使用。
[0012]第六:现有相关技术,在水泵停电时,因虹吸正常排水,无法及时断开虹吸,造成整缸的水被吸入底滤缸,鱼缸内的鱼无水死亡,而底滤缸水满溢出,破坏地板,家居等。
[0013]第七:现有相关技术在虹吸产生的时候,因流水量大,同时管路较多,弯头较多,进而产生较大的噪音。对人们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0014]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来改变这些技术问题,本使用新型是基于本人多年养鱼经验,经过实践设计出来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鱼缸下水的自动控制,以及鱼粪便分离、沉淀、排放设备。可以让鱼缸的下水管在水泵停电后自动停止下水,水泵来电后,自动开启虹吸效果。在循环的过程中,将鱼粪便分离、沉淀、通过排放阀门,定期排放出来,减少过滤棉的清洗次数,同时还有冲洗过滤网的功能。
[0016]本装置利用下水管的进水口设置在鱼缸底部,出水口设置在底滤缸内,因进水口高于出水口,形成虹吸效应,把水吸入底滤缸内,同时另一边水泵把底滤的水再抽入鱼缸内,形成循环系统,过滤水质。
[0017]本技术设备高度集成设计,使用管路少,功能多,使用简单,易维护,还可以减少洗过滤棉的频次。同时可以解决上述7个个常见的突出问题。
[0018]本设备包含3个部分,主水管,副水管,虹吸分离仓。
[0019]主水管是整个下水的主要管路,主进水口设置在鱼缸底部,并配有过滤槽和止回阀,可以避免小鱼被吸走。主水管的最顶端设置一个密封管帽,方便首次灌水启动。出水口设置在底滤缸内,出水口上部设置调节水流的阀门,可以根据水泵的流量大小,来调整整个管道水流的速度。
[0020]副水管一端连接在副水管进水口的过滤罩,过滤罩可避免漂浮饲料被吸走,并同时可以吸走水面的油性薄膜,增加水的溶氧量。过滤罩使用双面管卡,一边卡住过滤罩,一边固定在主水管上,可上下移动调节,副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虹吸分离仓的顶部。
[0021]虹吸分离仓是保障水泵停电并来电后,虹吸重新启动。在虹吸分离仓顶部设置一个底部封口的储水管,主水管插入储水管并延伸至底部,且留有一段出水空间,即形成一个U型管路,同时在储水管顶部侧边设置出水口。储水管下方设置漏斗,漏斗的下管上安装一个过滤网,过滤网内设置一个螺旋导流片,在虹吸分离仓一侧设置排水口。水从漏斗下来,被螺旋导流片引导旋转下冲,过了导流片后,速度减缓,粪便等在此下沉。当沉淀仓内有粪便积累后,可打开底部的排污阀门,把污水排出。
[0022]日常使用中,当遇到水泵停电后,鱼缸内水位下降至副水管的进水口时,副水管会吸入空气,破坏虹吸效果,停止下水,可以避免鱼缸的水被过多的流入底滤缸,造成底滤缸溢出,泡坏地板,家具等风险。
[0023]水流停止后,主水管的进水口至虹吸分离仓顶端U型储水管内充满水。当水泵来电后,水位上升至副水管进水口的过滤罩,淹没副水管过滤罩后,水位高于虹吸分离仓里储水管的出水口,水开始溢流出来,当水位继续升高,副水管内的空气被排出后,形成虹吸。因虹吸分离仓的出水口设置较高,内部空间小,容纳的空气很少,因此在水泵来电后,只需要很低的水位,即可快速开启虹吸模式。
[0024]主水管的进水口内设置止回阀,水只能进入,不能流出。当日常换水时,鱼缸内水位虽然降低,但是因有止回阀的作用,主水管进水口至储水管内的水不会被吸走。当换好
水,水位上升至运行水位线时,可以正常启动虹吸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0026]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 为本技术装置的主水管的进水口和止回阀门。
[0028]图4为本技术装置虹吸分离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 为本技术装置的副水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虹吸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标号:1.主水管,2.副水管,3.虹吸分离仓。
[0033]11.主水管的过滤槽, 12.主水管过滤槽内的止回阀,13.主水管的调节阀门,14.主水管的密封管帽。
[0034]21.副水管的进水口过滤罩,22.副水管与虹吸分离仓连接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缸虹吸下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水管、副水管、虹吸分离仓,所述主水管与虹吸分离仓连接并延伸至底缸内,所述副水管进水口过滤罩设置在鱼缸内,使用双面管卡固定在主水管上,可上下移动,副水管另一端连接在虹吸分离仓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缸虹吸下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的进水口设置过滤栏,过滤栏内设置止回阀门,水只能进入,不能流出,主水管顶端设置灌水密封管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缸虹吸下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分离仓,在顶部设置一个底部封口的储水管,主水管延伸至储水管底部且留有一段出水空间,形成一个U型管路,在储水管顶部侧边设置出水口,储水管下方设置漏斗,漏斗的下管安装过滤网,过滤网内设置螺旋导流片,虹吸分离仓下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A零一K六三零四
申请(专利权)人:任玉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