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774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装置外壳、第二装置外壳和第三导杆,所述第一装置外壳内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第三装置外壳,且第三装置外壳内部的底端皆安装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顶端铰接安装有贯穿第三装置外壳顶端的第二顶杆,且第二顶杆一侧的顶端皆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顶杆的顶端安装有顶板。该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通过顶板对第二顶杆进行挤压,同时带动第二顶杆对第三装置外壳内部的第四弹簧进行挤压,同时通过第三铰接杆带动第三滑块对第三导杆外侧的第三弹簧进行挤压,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震动进行减少,提高装置的稳定性。提高装置的稳定性。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氢气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氢气的运输就起到了至关重要得到作用,需要将氢气瓶运输到到既定的位置进行使用,传统的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0003]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氢气瓶在运输的过程当中,氢气瓶需要使用汽车进行运输,由于氢气瓶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因为长时间的振动,从而导致氢气瓶受到损坏;
[0004]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在使用的时候,由于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装置在运输的过程中,无法对氢气瓶进行固定,使得装置在运输的时候容易出现倾倒的现象,从而出现泄漏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震动容易对氢气瓶造成损坏与无法固定出现碰撞泄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装置外壳、第二装置外壳和第三导杆,所述第一装置外壳内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第三装置外壳,且第三装置外壳内部的底端皆安装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顶端铰接安装有贯穿第三装置外壳顶端的第二顶杆,且第二顶杆一侧的顶端皆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顶杆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第一装置外壳内部两侧两端皆铰接有贯穿至第一装置外壳顶端的L型卡爪,所述第一装置外壳靠近顶板一端顶端均匀开设有第一腔体,且第一腔体内部皆设置有贯穿L型卡爪的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皆安装有第二卡环,且第二卡环的内侧皆粘贴有第一橡胶垫,所述L型卡爪内部的一端竖直安装有第一导杆,所述L型卡爪内部的另一端皆竖直安装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外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顶端与底端第一导杆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顶杆的底端皆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部皆铰接有与第二滑块相铰接的第二铰接杆,所述顶板底端的两端皆安装有第四装置外壳,且第四装置外壳内部的顶端皆安装有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底端皆安装有与L型卡爪底端相铰接皆的第三顶杆。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装置外壳内壁的两端皆开设有第二腔体,且第二腔体内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装置外壳顶端的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顶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杆,且第一铰接杆内部远离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装置外壳。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装置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二装置外壳底端的第一拉杆,且第一拉杆的底端铰接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一拉杆的内侧粘贴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装
置外壳内部第一拉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五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杆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底端与底端第二导杆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靠近第二导杆的一端皆安装有与第二滑块相连接的固定杆。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装置外壳两端顶端皆横向安装有第三导杆,且第三导杆外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第三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两端第三导杆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顶端皆铰接有与第二凹槽内部相铰接的第三铰接杆。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安装有顶板、第三装置外壳和第三滑块,通过顶板对第二顶杆进行挤压,同时带动第二顶杆对第三装置外壳内部的第四弹簧进行挤压,同时通过第三铰接杆带动第三滑块对第三导杆外侧的第三弹簧进行挤压,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震动进行减少,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0014]2、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L型卡爪、第二卡环和顶板,通过顶板带动第四装置外壳,同时通过第四装置外壳内部的第六弹簧带动第三顶杆对L型卡爪进行转动,当L型卡爪在转动的时候通过第二卡环对氢气瓶进行固定,防止出现倾倒的现象出现;
[0015]3、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第一卡环、第二装置外壳和第一铰接杆,通过第二拉杆送第二腔体的内部进行移动,同时通过第二装置外壳带动第一铰接杆在第二拉杆上进行转动,当第二拉杆转动到一定的位置的时候通过转动第一卡环对氢气瓶进行贴合,同时通过固定螺栓将第一卡环进行相连接,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氢气瓶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装置外壳;2、第一卡环;3、第一拉杆;4、第二装置外壳;5、第一铰接杆;6、第二拉杆;7、L型卡爪;8、第一腔体;9、第一顶杆;10、第一凹槽;11、第二卡环;12、第一橡胶垫;13、顶板;14、第二凹槽;15、第二铰接杆;16、第一导杆;17、第二导杆;18、第一滑块;19、第一弹簧;20、第二滑块;21、第二弹簧;22、固定杆;23、第二橡胶垫;24、第二腔体;25、第三装置外壳;26、第三滑块;27、第三铰接杆;28、第三弹簧;29、第三导杆;30、第四弹簧;31、第二顶杆;32、第五弹簧;33、第四装置外壳;34、第六弹簧;35、第三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装置外壳1、第二装置外壳4和第三导杆29,第一装置外壳1内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第三装置外壳25,第一装置外壳1内壁的两端皆开设有第二腔体24,且第二腔体24内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装置外壳1顶端的第二拉杆6,第二拉杆6的顶端铰接有第一铰接杆5,且第一铰接杆5内部远离第二拉杆6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装置外壳4,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通过第二拉杆6从第二腔体24的内部移出,同时通过第二装置外壳4带动第一铰接杆5在第二拉杆6上进行转动,便于对装置进行固定;
[0024]第二装置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二装置外壳4底端的第一拉杆3,且第一拉杆3的底端铰接有第一卡环2,第一拉杆3的内侧粘贴有第二橡胶垫23,第二装置外壳4内部第一拉杆3的外侧设置有第五弹簧32,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通过第一拉杆3带动第一卡环2从第二装置外壳4内部的移出,同时通过第二橡胶垫23对氢气罐相接触,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装置进行固定,防止氢气罐出现倾倒;
[0025]第三装置外壳25两端顶端皆横向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氢气瓶的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装置外壳(1)、第二装置外壳(4)和第三导杆(2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外壳(1)内部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第三装置外壳(25),且第三装置外壳(25)内部的底端皆安装有第四弹簧(30),所述第四弹簧(30)顶端铰接安装有贯穿第三装置外壳(25)顶端的第二顶杆(31),且第二顶杆(31)一侧的顶端皆开设有第二凹槽(14),所述第二顶杆(31)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3),所述第一装置外壳(1)内部两侧两端皆铰接有贯穿至第一装置外壳(1)顶端的L型卡爪(7),所述第一装置外壳(1)靠近顶板(13)一端顶端均匀开设有第一腔体(8),且第一腔体(8)内部皆设置有贯穿L型卡爪(7)的第一顶杆(9),所述第一顶杆(9)的一端皆安装有第二卡环(11),且第二卡环(11)的内侧皆粘贴有第一橡胶垫(12),所述L型卡爪(7)内部的一端竖直安装有第一导杆(16),且L型卡爪(7)内部的另一端皆竖直安装有第二导杆(17),所述第一导杆(16)外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第二弹簧(21),且第二弹簧(21)顶端与底端第一导杆(16)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二滑块(20),所述第一顶杆(9)的底端皆开设有第一凹槽(10)且第一凹槽(10)内部皆铰接有与第二滑块(20)相铰接的第二铰接杆(15),所述顶板(13)底端的两端皆安装有第四装置外壳(33),且第四装置外壳(33)内部的顶端皆安装有第六弹簧(34),所述第六弹簧(34)底端皆安装有与L型卡爪(7)底端相铰接皆的第三顶杆(3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慧娟郄迎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启明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