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69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包括面部敷药层以及构造于面部敷药层一侧的头枕部防护层,所述面部敷药层远离头枕部防护层一侧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多组眼部透气口,且面部敷药层远离头枕部防护层的一侧居中开设有鼻部透气口,所述面部敷药层远离头枕部防护层一侧的底端居中开设有口部透气口,且面部敷药层朝向头枕部防护层一侧的顶端居中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面部敷药层一侧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多组第二气囊,所述头枕部防护层一侧的底端居中开设有安装槽。该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可完全贴合患者面部,使患者全程处于湿敷的状态,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且使用方便,不易脱落,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


[0001]本技术属于光动力治疗设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光动力疗法配合特定的光敏剂,可以治疗皮肤肿瘤、痤疮、扁平疣、跖疣、鲍温氏病、毛囊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癌、宫颈上皮瘤样变等细胞异常活跃的疾病。光动力治疗特点:无需麻醉,创伤少、痛苦小;选择性好,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恢复快,复发率低;手术操作简单,可在门诊进行。
[0003]可现有技术中针对面部偏平疣患者的敷药包,大多需要先冷冻疣体,然后将敷光敏剂或盐酸氨基酮戊酸与保湿凝胶混合成一定浓度用化妆棉湿敷于患处,再通过保鲜膜盖住化妆棉,然后由一个避光面膜式避光无纺布挂于耳朵两侧,并不能使药物完全贴合面部,无法使患者全程处于湿敷的状态,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包括面部敷药层以及构造于面部敷药层一侧的头枕部防护层;
[0006]所述面部敷药层远离头枕部防护层一侧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多组眼部透气口,且面部敷药层远离头枕部防护层的一侧居中开设有鼻部透气口,所述面部敷药层远离头枕部防护层一侧的底端居中开设有口部透气口,且面部敷药层朝向头枕部防护层一侧的顶端居中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面部敷药层朝向头枕部防护层一侧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多组第二气囊;
[0007]所述头枕部防护层远离面部敷药层一侧的底端居中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链牙,多组所述链牙上固定设置有拉头,且头枕部防护层朝向面部敷药层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多组头枕部气囊。
[0008]优选的,所述面部敷药层远离头枕部防护层一侧的顶端居中开设有供第一接头穿过的圆孔,且第一接头穿过圆孔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气囊,所述面部敷药层远离头枕部防护层一侧的底端对称开设有多组供第二接头穿过的圆槽,且第二接头穿过圆槽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气囊。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头远离第一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且第一软管远离第一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管,所述圆管远离第一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打气球,所且圆管的外缘面居中设置有第一阀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接头远离第二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有第二软管,且第二软管远离第二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直角弯管,所述直角弯管远离第二软管的一端接通有第二打气
球,且直角弯管的外缘面朝向第二打气球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阀门。
[0011]优选的,所述头枕部防护层远离面部敷药层的一侧对称开设有多组供输气管穿过的贯穿槽,且输气管穿过贯穿槽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头枕部气囊,所述输气管远离头枕部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打气球,且输气管的外缘面朝向第三打气球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阀门。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得益于第一气囊、两组第二气囊以及两组头枕部气囊的设置,通过挤压两组输气管,即可为两组头枕部气囊充气,使其贴合患者面部,再根据患者敷药部位,为对应气囊充气,使其进一步贴合患者面部,进而使患者全程处于湿敷的状态,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得益于面部敷药层和头枕部防护层的设置,通过面部敷药层和头枕部防护层的配合,使得该敷药包为头套式,并通过两组链牙和拉头进行固定,使用方便,且不易脱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面部敷药层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头枕部防护层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图3中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分层示意图。
[0021]图中:1面部敷药层、101头枕部防护层、2眼部透气口、201鼻部透气口、202口部透气口、3链牙、301拉头、4第一接头、401第一气囊、402第一软管、5圆管、501第一打气球、502第一阀门、6第二接头、601第二气囊、602第二软管、7直角弯管、701第二打气球、702第二阀门、8输气管、801头枕部气囊、802第三打气球、9第三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技术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0024]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8所示的一种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包括面部敷药层1以及构造于面部敷药层1一侧的头枕部防护层101(该敷药包为头套式,共分为三层,由下至上层依次为气囊层、避光层、弹力层);
[0025]所述面部敷药层1远离头枕部防护层101一侧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多组眼部透气口2,且面部敷药层1远离头枕部防护层101的一侧居中开设有鼻部透气口201,所述面部敷药层1远离头枕部防护层101一侧的底端居中开设有口部透气口202,且面部敷药层1朝向头枕
部防护层101一侧的顶端居中设置有第一气囊401,所述面部敷药层1朝向头枕部防护层101一侧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多组第二气囊601。
[0026]所述头枕部防护层101远离面部敷药层1一侧的底端居中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链牙3,多组所述链牙3上固定设置有拉头301,且头枕部防护层101朝向面部敷药层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多组头枕部气囊801,所述头枕部防护层101远离面部敷药层1的一侧对称开设有多组供输气管8穿过的贯穿槽,且输气管8穿过贯穿槽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头枕部气囊801,所述输气管8远离头枕部气囊8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打气球802,且输气管8的外缘面朝向第三打气球80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阀门9(第三阀门9选用的型号为D41H,具体实施时不限于此型号,使用者可视情况自行选配),通过面部敷药层1和头枕部防护层101的配合,使得该敷药包为头套式,并通过两组链牙3和拉头301进行固定,使用方便,且不易脱落,实用性强。
[0027]具体的,所述面部敷药层1远离头枕部防护层101一侧的顶端居中开设有供第一接头4穿过的圆孔,且第一接头4穿过圆孔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气囊401,所述第一接头4远离第一气囊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402,且第一软管402远离第一接头4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包括面部敷药层(1)以及构造于面部敷药层(1)一侧的头枕部防护层(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敷药层(1)远离头枕部防护层(101)一侧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多组眼部透气口(2),且面部敷药层(1)远离头枕部防护层(101)的一侧居中开设有鼻部透气口(201),所述面部敷药层(1)远离头枕部防护层(101)一侧的底端居中开设有口部透气口(202),且面部敷药层(1)朝向头枕部防护层(101)一侧的顶端居中设置有第一气囊(401),所述面部敷药层(1)朝向头枕部防护层(101)一侧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多组第二气囊(601);所述头枕部防护层(101)远离面部敷药层(1)一侧的底端居中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链牙(3),多组所述链牙(3)上固定设置有拉头(301),且头枕部防护层(101)朝向面部敷药层(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多组头枕部气囊(8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面部光动力敷药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敷药层(1)远离头枕部防护层(101)一侧的顶端居中开设有供第一接头(4)穿过的圆孔,且第一接头(4)穿过圆孔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气囊(401),所述面部敷药层(1)远离头枕部防护层(101)一侧的底端对称开设有多组供第二接头(6)穿过的圆槽,且第二接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芳芳李海燕韩靖刘凤娟闫俊玲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