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762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包括储药筒、喂药头和活塞杆,所述储药筒为注射器空筒式结构,所述喂药头可拆卸地设置于储药筒一端,所述活塞杆一端自储药筒另一端伸入且与其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设置有方便握持的固定环,所述活塞杆伸入端包括用于密封的橡胶板和可旋转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橡胶板远离活塞杆的一面。搅拌装置设置于橡胶板处,用于对储药筒内的药液进行搅拌,使药液混合均匀彻底,保证药液服用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操作简单,药液混合均匀彻底,密封性好,可防止放置时药液流出造成污染和浪费,避免药液降温影响服用效果。避免药液降温影响服用效果。避免药液降温影响服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护理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病人在医疗恢复过程中,需要进药时,不仅仅只依靠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还需要口服一部分药物进行治疗,而一些病人不能自理服药,需要医护人员帮助进药,实践中常采用普通的药勺进行喂药,这种喂药方式不仅不方便,且药液在配制时底部会有未融化的药粉,病人服用后会产生不适感。现有技术中虽然公开了内科病人用的喂药装置,但药液混合与喂药需分开操作,操作复杂,药液混合不彻底,且喂药过程中会造成药液降温,影响病人服用效果。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0943768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重症病人喂药装置,包括储药壶、引流管、咬嘴、缓流装置。上述专利中的一种重症病人喂药装置存在以下不足:此装置在喂药时,按压储药壶时药液压入缓流装置内,药液经过腔体、通孔流入病人口中,从而能够避免呛到病人,但此装置并不能对配制的药液进行搅拌混合和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药液混合均匀彻底,密封性好,可防止放置时药液流出造成污染和浪费,避免药液降温影响服用效果的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包括储药筒、喂药头和活塞杆,所述储药筒为注射器空筒式结构,所述喂药头可拆卸地设置于储药筒一端,所述活塞杆一端自储药筒另一端伸入且与其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设置有方便握持的固定环,所述活塞杆伸入端包括用于密封的橡胶板和可旋转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橡胶板远离活塞杆的一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动板和搅拌块,所述搅拌块与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通过转动轴与电机连接,所述储药筒包括用于控制搅拌装置的搅拌开关。搅拌块用于搅拌储药筒内的药物及液体,保证药液混合均匀彻底,转动块用于连接电机以带动搅拌块转动完成搅拌,省时省力,搅拌开关方便控制搅拌装置开启关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08]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块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搅拌开关与电热丝电性连接。电热丝结构可对储药筒内的药液进行加热保温,使患者服用时药液保持合适温度,保证药液服用效果,开关控制方便实用,易操作。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伸入端还包括U型腔,所述橡胶板固定于U型腔开口处,所述电机设置于U型腔内且转动轴穿过橡胶板与转动板固定连接。U型腔底部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开口处与橡胶板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电机腔,橡胶板设置有方便转动轴穿过的通孔,转动轴穿过通孔后与转动板一面固定连接,搅拌块与转动板另一面固定连接,使电机能够单
独带动搅拌装置转动而活塞杆不转,方便一边搅拌药液一边推动活塞杆进行喂药,且橡胶板起到密封作用,防止药液流向电机部位造成损坏,装置体积小,易操作,密封性好且药液混合均匀彻底。
[0010]进一步地,所述储药筒内壁还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机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用于给电机供电,保证药液搅拌及保温效果。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和通向储药筒外侧的充电槽,还包括设置于储药筒外侧的可沿充电槽滑动的挡板。充电槽用于给蓄电池充电,挡板可沿充电槽滑动,不充电时滑动挡板将充电口覆盖,避免污染损坏充电口,影响充电效果,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喂药头包括连接部和喂药部,所述喂药部顶部为中空的圆台结构,所述喂药部内包括导流管和若干呈伞骨式分布的分流管,所述圆台结构包括若干与分流管出口对应的出药口,所述喂药部底部封闭且设置有与导流管位置相对的单向瓣膜,药液通过所述单向瓣膜进入导流管。喂药部整体为中空且相互连通的圆台+圆柱结构,圆柱结构直径与圆台底部直径相同,圆柱结构底部封闭,仅开设有通向导流管的单向瓣膜,方便药液自单向瓣膜进入喂药部完成喂药,且单向瓣膜结构可避免放置时药液流出,造成污染和浪费,连接部设置于喂药部外底部,用于与储药筒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以向储药筒注入药物,同时也方便清洗,保证使用卫生安全,分流管一端与导流管连通,另一端与圆台侧壁的出药口连通,将药液分流导出,提高喂药效率,减少喂药时间,保证药液服用效果。
[0013]进一步地,所述喂药部外底部还设置有与单向瓣膜位置对应的过滤网。过滤网用于过滤未搅拌均匀的药物及残渣,避免药液残渣进入喂药部呛到病人,保证药液服用效果和使用安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喂药部内还包括弹簧和橡胶球,所述弹簧一端与喂药部内顶部固定,另一端与橡胶球固定,若干所述分流管靠近导流管一端设置有与橡胶球相切的缺口,所述弹簧复位时橡胶球与分流管内壁相切以阻断药液流入。分流管药液入口处设置有与橡胶球相切的,各分流管缺口组合后可通过橡胶球封闭,使导流管内的液体无法进入分流管,避免放置时药液流出造成污染和浪费,当药液进入导流管时,对橡胶球产生一定的压力,使橡胶球与分流管内壁分离,此时橡胶球起到封闭分流管缺口的作用,药液可通过分流管流向出药口。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外螺纹结构,所述储药筒一端内部设置有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所述喂药头与储药筒一端螺纹连接。螺纹结构方便拆卸和清洗,简单实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体积小,操作简单,药液混合均匀彻底,密封性好,可防止放置时药液流出造成污染和浪费,避免药液降温影响服用效果。储药筒为可储存药液的注射器空筒式结构,其一端端部为可拆卸结构,用于安装或拆卸喂药头,同时用于倒入药液进行存放,另一端端部具有向外翻折的筒柄,方便握持储药筒和推进活塞杆,结构简单实用;喂药头与储药筒可拆卸的连接,既方便倒入药液及后续喂药工作,又便于拆卸清洗储药筒,保证使用安全卫生;活塞杆用于推进喂药,其一端的橡胶板用于与储药筒内壁密封,防止药液倒流溢出造成污染和浪费,密封性好,搅拌装置设置于橡胶板处,用于对储药筒内的药液进行搅拌,使药液混合均匀彻底,保证药液服用效果,搅拌和喂药处于同一空间即可完成,装置体积小,便于使用,活塞杆另一端的固定环方便握持和推进活塞杆,以完成喂药,结构简单,方便
操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储药筒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喂药头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储药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储药筒剖视图。
[0023]其中,1

储药筒,2

充电槽,3

挡板,4

筒柄,5

活塞杆,6

固定环,7

喂药头,8

喂药部,9

蓄电池,10

U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包括储药筒(1)、喂药头(7)和活塞杆(5),所述储药筒(1)为注射器空筒式结构,所述喂药头(7)可拆卸地设置于储药筒(1)一端,所述活塞杆(5)一端自储药筒(1)另一端伸入且与其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活塞杆(5)另一端设置有方便握持的固定环(6),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伸入端包括用于密封的橡胶板(12)和可旋转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橡胶板(12)远离活塞杆(5)的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动板(13)和搅拌块(14),所述搅拌块(14)与转动板(1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13)通过转动轴与电机(11)连接,所述储药筒(1)包括用于控制搅拌装置的搅拌开关(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块(14)内设置有电热丝(25),所述搅拌开关(24)与电热丝(25)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伸入端还包括U型腔(10),所述橡胶板(12)固定于U型腔(10)开口处,所述电机(11)设置于U型腔(10)内且转动轴穿过橡胶板(12)与转动板(1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筒(1)内壁还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机(11)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伊江露邱艳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