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器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51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包括变速机构、变速器箱体和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在变速器箱体的一侧外壁上设有油量控制机构;该机构包括集油槽、转接头、集油室、节温器及节温器固定装置;集油槽与转接头配合,焊接在变速器箱体一侧的上方,经PVC管与集油室柔性连接;焊接在变速器外壁下侧的节温器固定装置与集油室连通,其内置节温器温度开关;变速器工作时,集油室收集被齿轮搅动而飞溅的油液。温度高时,节温器打开,集油室中的润滑油流回到变速器油底壳中,保证变速器齿轮的充分润滑散热等基本功能;温度低时,节温器关闭,润滑油不能返回到油底壳,使得油底壳中的润滑油减少;实现油底壳内润滑油油量的调节。节。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变速器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齿轮箱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所述汽车变速器包括燃油车用手动变速器或自动变速器或电动汽车用多档手动或自动变速器或单级减速器。

技术介绍

[0002]变速器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变速器润滑油的工作性质对变速器齿轮的润滑和散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一般采用手动的方式向变速器内加入润滑油,一旦润滑油的添加量确定后,在后续行车过程中变速器内的润滑油量就不会发生改变。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并改变润滑油的粘度。因此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例如冬天或者北方等寒冷地区,会使得润滑油粘度变大。在正常的车辆行驶工况下,变速器齿轮是通过飞溅润滑,即齿轮的下端轮齿部分浸泡在变速器油底壳的润滑油中,齿轮高速旋转搅动油液,使其飞溅到摩擦副上形成油膜,从而起到润滑的作用。因而当油液粘度变大时,必然会使得齿轮克服润滑油内部的黏滞阻力所需的力矩增大,并且润滑油粘度的增加也会使得齿轮啮合面间形成的油膜过厚,增加齿轮啮合传动时的阻力,进一步增加了变速器传递动力时的功率损耗,从而降低变速器的工作效率。因此当温度较低时,应适当减少变速器中的润滑油。而当温度变高时,润滑油粘度降低,润滑油变稀,则在啮合齿面之间不能保持足够的油膜,同时油膜容易被破坏,导致相互啮合的齿轮两金属面直接刚性接触,甚至在高温下齿面由于载荷的作用粘结在一起,造成金属材料的撕裂而产生沟痕,润滑油起不到很好的润滑与散热效果,从而导致齿轮过早的损坏,此时应适当增加变速器中的润滑油量,来增强润滑油对变速器齿轮的润滑与散热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汽车变速器中润滑油量便捷自动的调节,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变速器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
[0004]具有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的汽车变速器,其中汽车变速器包括燃油车用手动变速器或自动变速器或电动汽车用多档手动变速器或电动汽车用多档自动变速器或单级减速器;所述汽车变速器包括变速机构、变速器箱体和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改进在于:
[0005]在变速器箱体外一侧设有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
[0006]所述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包括集油槽、PVC管、转接头、集油室、延长管、节温器及节温器固定装置;
[0007]所述集油槽是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半中空圆柱;
[0008]所述集油室为上下两端带有螺纹孔的竖直圆柱状的容器,所述容器的上端通过转接头与PVC管柔性连接,下端与内置节温器的节温器固定装置连接;
[0009]汽车变速器工作时,所述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既不产生与变速机构中齿轮转动的干涉,又能实现集油室收集飞溅的润滑油;
[0010]在润滑油温度升高到76℃时,所述节温器打开,使集油室内收集的润滑油流回到油底壳中,保证变速器齿轮的充分润滑散热等基本功能;当环境温度低于76℃时,所述节温器关闭,进入集油室的润滑油不能返回到油底壳,使得油底壳中的润滑油逐渐减少;实现调节油底壳内润滑油的油量。
[0011]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所述节温器固定装置由左节温器固定装置和右节温器固定装置两部分组成,左节温器固定装置与90度转接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右节温器固定装置与变速器箱体外侧下部焊接,并与油底壳连通,节温器固定装置两部分通过设有的环形平台利用螺栓进行连接,所述节温器通过密封垫圈紧固在节温器固定装置内的座孔中,其带弹簧的一端朝向变速器。
[0013]所述节温器为蜡式节温器。
[0014]所述集油槽的倾斜角度范围为0度到20度。
[0015]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0016]1.不改变现有汽车变速器紧凑的内部结构形状,只要在汽车变速器箱体外一侧上下部打孔安装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即可,保证了变速器内部结构的完整性,降低了加工与安装的难度,易于推广。
[0017]2.本技术的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无需额外动力来源,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递到变速器齿轮,齿轮通过搅动变速器油底壳中的润滑油进行飞溅润滑,集油室正是通过收集齿轮在润滑过程中产生的飞溅润滑油来实现变速器油底壳中润滑油量的控制,无需额外动力来源。
[0018]3.本技术的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实现在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时,节温器打开,被收集在集油室中的润滑油通过转接头、节温器固定装置流回到变速器油底壳中,从而保证变速器齿轮的充分润滑散热等基本功能的实现;当温度低时,节温器关闭,经PVC管进入集油室的润滑油不能返回到变速器油底壳,使得变速器油底壳中的润滑油逐渐减少。因而能保证在润滑油温度变化时,变速器油底壳中的润滑油量得到改变控制,从而保证变速器油底壳中的润滑油不仅能满足变速器的润滑散热等基本功能,而且使得润滑油尽可能的少,以减小齿轮转动时因搅动润滑油而产生的阻力,从而减小功率损耗,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具有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的汽车变速器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集油室结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左节温器固定装置结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右节温器固定装置结构剖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节温器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

集油槽;2

转接头;3

PVC管;4

集油室;5

延长管;6

90度转接头;7

左节温器固定装置;8

螺母;9

螺栓;10

右节温器固定装置;11

变速器箱体;12

节温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一种汽车变速器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包括变速机构、变速器箱体和外挂式油量
控制机构,在变速器箱体外一侧设有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所述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包括集油槽、PVC管、转接头、集油室、延长管、节温器及节温器固定装置;所述集油槽是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半中空圆柱,且所述集油槽一端与变速器箱体相连接,所述集油槽另一端通过PVC管连接有集油室;所述集油室为上下两端带有螺纹孔的竖直圆柱状的容器,所述容器的上端通过转接头与PVC软管柔性连接,下端与内置节温器的节温器固定装置连接;汽车变速器工作时,所述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既不产生与变速机构中齿轮转动的干涉,又能实现集油室收集飞溅的润滑油;在润滑油温度升高到76℃时,所述节温器打开,使集油室内收集的润滑油流回到油底壳中,保证变速器齿轮的充分润滑散热等基本功能;当环境温度低于76℃时,所述节温器关闭,进入集油室的润滑油不能返回到油底壳,使得油底壳中的润滑油逐渐减少;实现调节油底壳内润滑油的油量。
[002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描述。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变速器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包括变速机构、变速器箱体和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变速器箱体外一侧设有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所述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包括集油槽、PVC管、转接头、集油室、延长管、节温器及节温器固定装置;所述集油槽是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半中空圆柱,且所述集油槽一端与变速器箱体相连接,所述集油槽另一端通过PVC管连接有集油室;所述集油室为上下两端带有螺纹孔的竖直圆柱状的容器,所述容器的上端通过转接头与PVC软管柔性连接,下端与内置节温器的节温器固定装置连接;汽车变速器工作时,所述外挂式油量控制机构既不产生与变速机构中齿轮转动的干涉,又能实现集油室收集飞溅的润滑油;在润滑油温度升高到76℃时,所述节温器打开,使集油室内收集的润滑油流回到变速箱箱体上的油底壳中,保证变速器齿轮的充分润滑散热等基本功能;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波张志行张世宇江宇孝韦邦暄胡岳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