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沥水防尘放置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39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拔火罐沥水防尘放置架,包括支撑组件和若干夹持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架,第一横杆上均匀布设有若干第一罐口托;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罐口托,所述第二罐口托的底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横杆的所述通孔且所述连接杆可在所述通孔中上下活动;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面,所述连接杆底端连接有罐底托;相邻所述第二横杆之间的所述夹持组件位置是上下一一对应的。所述的拔火罐沥水防尘放置架,加速沥水,防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避免了罐口和罐底的磨损,同时,利于风进入拔火罐,加速风干,可作为拔火罐的放置架或陈列架。可作为拔火罐的放置架或陈列架。可作为拔火罐的放置架或陈列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拔火罐沥水防尘放置架


[0001]本技术涉及拔火罐存置
,尤其涉及拔火罐沥水防尘放置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们处于疲劳状态时,为了缓解身体的疲累人们往往会选择放松身体,而放松身体在中医技术中火罐是拔罐疗法的常用工具,拔罐疗法作为传统的中医特色疗法,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治疗手段。
[0003]接受拔罐治疗的患者每天、每人、每次治疗至少需要10~30个火罐,每一罐使用后都需要严格清洗,并控干消毒后才可再次使用;现在的拔火罐在使用完成后控干是通过倒扣的方式解决,但是倒扣后难免接触台面,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倒扣后空气流动差,造成风干困难,如果正方进行风干,存在尘土落入的风险,同样造成二次污染。
[0004]为此,设计拔火罐沥水防尘放置架,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拔火罐沥水防尘放置架,包括支撑组件和若干夹持组件;
[0006]支撑组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面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设置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之间最下端的横设第一横杆和若干第二横杆;第二横杆平行设置在第一横杆上面;所述第一横杆上上下贯通设置有若干通孔;第一横杆上均匀布设有若干第一罐口托;
[0007]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罐口托,所述第二罐口托的底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横杆的所述通孔且所述连接杆可在所述通孔中上下活动;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面,所述连接杆底端连接有罐底托;所述第二罐口托和所述第一罐口托与拔火罐的罐口相适配,所述罐底托和所述拔火罐的罐底的凹槽相适配;
[0008]所述第一罐口托和和第一横杆上方相邻的第二横杆上的罐底托位置是上下一一对应的;相邻所述第二横杆之间的所述夹持组件位置是上下一一对应的;
[0009]相邻所述第一罐口托的距离以放上拔火罐后相邻拔火罐不相互接触为准;相邻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以放上拔火罐后相邻拔火罐不相互接触为准;
[0010]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的距离以可容纳倒置的拔火罐为准,且同时拔火罐的罐口可含住所述第一罐口托,且所述罐底托将拔火罐的罐底凹陷填满为准;
[0011]相邻所述第二横杆之间的距离以可容纳倒置的拔火罐为准,且同时拔火罐的罐口可含住所述第二罐口托,且所述罐底托将拔火罐的罐底凹陷填满为准。
[0012]优选的,所述罐底托、第一罐口托、第二罐口托的材质为弹性材质。
[0013]特别的,所述弹性材质为橡胶。
[0014]优选的,第二横杆和第一横杆的前后宽度小于所述拔火罐的直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所述的拔火罐沥水防尘放置架,加速沥水,防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避免了罐口和罐底的磨损,同时,利于风进入拔火罐,加速风干,可作为拔火罐的放置架或陈列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拔火罐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4为夹持组件和第二横杆的连接立体图;
[0021]图5为图4的立体图;
[0022]图6单个夹持组件的主视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4]其中:
[0025]1‑
底架;2

左支架;3

右支架;4

第一横杆;5

第一罐口托;6
‑ꢀ
第二横杆;7

第二罐口托;8

连接杆;9

弹簧;10

罐底托;11

拔火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0027]拔火罐沥水防尘放置架,如图2所示,包括支撑组件和若干夹持组件;
[0028]支撑组件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顶面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设置左支架2和右支架3;所述左支架2和所述右支架3之间最下端的横设第一横杆4和若干第二横杆6;第二横杆6平行设置在第一横杆 4上面;所述第一横杆4上上下贯通设置有若干通孔;第一横杆4上均匀布设有若干第一罐口托5;
[0029]如图4

图7所示,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罐口托7,所述第二罐口托7的底面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穿过所述第一横杆4的所述通孔且所述连接杆8可在所述通孔中上下活动;所述连接杆8上套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下面,所述连接杆8 底端连接有罐底托10;所述第二罐口托7和所述第一罐口托5与拔火罐11的罐口相适配,所述罐底托10和所述拔火罐11的罐底的凹槽相适配;
[0030]所述第一罐口托5和和第一横杆4上方相邻的第二横杆6上的罐底托10位置是上下一一对应的;相邻所述第二横杆6之间的所述夹持组件位置是上下一一对应的;
[0031]相邻所述第一罐口托5的距离以放上拔火罐11后相邻拔火罐11 不相互接触为准;相邻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以放上拔火罐11后相邻拔火罐11不相互接触为准;
[0032]所述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6之间的距离以可容纳倒置的拔火罐为准,且同时拔火罐11的罐口可含住所述第一罐口托5,且所述罐底托10将拔火罐11的罐底凹陷填满为准;
[0033]相邻所述第二横杆6之间的距离以可容纳倒置的拔火罐为准,且同时拔火罐11的罐口可含住所述第二罐口托7,且所述罐底托10将拔火罐11的罐底凹陷填满为准。
[0034]优选的,为了减少拔火罐11的罐口和罐底的磨损,所述罐底托 10、第一罐口托5、
第二罐口托7的材质为弹性材质。
[0035]特别的,所述弹性材质为橡胶。
[0036]优选的,为了便于风干,加快沥水,第二横杆6和第一横杆4的前后宽度小于所述拔火罐11的直径。
[0037]使用方法:
[0038]将拔火罐11倒扣后置于所述第一横杆4和上方相邻的所述第二横杆6之间,罐口卡住所述第一罐口托5,罐底凹陷含住所述第二横杆6的罐底托10;
[0039]将拔火罐倒扣后置于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横杆6之间,罐口卡住第二罐口托7,罐底凹陷含住上方所述第二横杆6的罐底托10;
[0040]风可进入拔火罐11内部进行风干;弹簧11可限制所述连接杆8 过多的移动;从而固定拔火罐11。
[00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拔火罐沥水防尘放置架,包括支撑组件和若干夹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顶面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设置左支架(2)和右支架(3);所述左支架(2)和所述右支架(3)之间的最下端横设第一横杆(4)和若干第二横杆(6);第二横杆(6)平行设置在第一横杆(4)上面;所述第一横杆(4)上下贯通设置有若干通孔;第一横杆(4)上均匀布设有若干第一罐口托(5);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罐口托(7),所述第二罐口托(7)的底面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穿过所述第一横杆(4)的所述通孔且所述连接杆(8)可在所述通孔中上下活动;所述连接杆(8)上套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下面,所述连接杆(8)底端连接有罐底托(10);所述第二罐口托(7)和所述第一罐口托(5)与拔火罐(11)的罐口相适配,所述罐底托(10)和所述拔火罐(11)的罐底的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罐口托(5)和第一横杆(4)上方相邻的第二横杆(6)上的罐底托(10)位置是上下一一对应的;相邻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永琪王艳王振亚郭马珑柳阳卢承印张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