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污水处理站的集成管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32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31
一种微型污水处理站的集成管路连接结构,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包括上层工作间管道,上箱体侧壁,上安装盒,转接管,下箱体侧壁,下安装盒,下层工作间管道;所述的上层工作间管道安装在上安装盒的上部,与上安装盒固定连接,一端穿过上安装盒的底部进入上安装盒的内腔,端部安装有快速接头,并位于上安装盒内,不凸出上安装盒的腔体,另一端与安装在上层工作间内的功能水池连接;具有能够快速安装拆卸,不影响上下层工作间的对接,不易损坏,外观整齐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污水处理站的集成管路连接结构
[0001]一种微型污水处理站的集成管路连接结构


[0002]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污水处理站的集成管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3]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于农村和小的零散居住区域的生活污水处理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因为这些地域的生活污水量小,地域分散,也就是相互间的距离较远,采用城市污水处理的方式不太适用;为此,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08273905)提出了一种微型生活污水处理站,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在使用中发现,由于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该专利采用了多层结构,而污水处理是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够解决的问题,每道工序都有一个独立的水池,而各个水池是需要通过管道进行连接的,而在该专利中的上层工作间和下层工作间之间的管道连接是采用集中管道接口,但是需要对接上下层之间的管道,完成这些管道的对接,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同时由于上层工作间和下层工作间的摆放位置,不像机械加工的精度那么高,管口间的对接比较困难;同时,如果将上层工作间的管道接口设置的位置较低,而上层工作间内的管道接口位置较高,则影响上层工作间和下层工作间的运输和搬运,管口位置距离上层工作间的底部和下层工作间的上口距离稍远,就连接不上上下层的管道;给该专利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快速安装和拆卸,方便运输和搬运造成不利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08273905)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微型污水处理站的集成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工作间管道,上箱体侧壁,上安装盒,转接管,下箱体侧壁,下安装盒,下层工作间管道;所述的上层工作间管道安装在上安装盒的上部,与上安装盒固定连接,一端穿过上安装盒的底部进入上安装盒的内腔,端部安装有快速接头,并位于上安装盒内,不凸出上安装盒的腔体,另一端与安装在上层工作间内的功能水池连接;所述的上箱体侧壁安装在上箱体上,由侧壁组成上箱体;所述的上安装盒安装在上箱体侧壁内侧,即位于上箱体内腔,与上箱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安装盒的下沿距离上箱体侧壁的底部距离应当大于上层工作间管道端部管接头的直径,这样能够在上箱体与下箱体对接时,不影响对接,同时也避免管道端部被相互碰撞而损坏;所述的转接管安装在上层工作间管道和下层工作间管道之间,上端与上层工作间管道的下端快速接头对接,下端与下层工作间管道的上端快速接头连接;所述的转接管两端设置有快速接头,两个快速接头之间采用柔性管道密闭连接;所述的下箱体侧壁安装在下层工作间,是下层工作间的下箱体的周边侧壁的一个;所述的下安装盒安装在下箱体侧壁的内侧,也就是位于下层工作间的内腔一侧,与下箱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安装盒的上沿距离
下箱体侧壁的上沿的距离不小于转接管长度的一半;所述的下层工作间管道安装在下安装盒内,与下安装盒固定连接,上端安装有与转接管两端的快速接头匹配的快速接头,该快速接头的上沿不高出下安装盒的上沿,下端与安装在下层工作间内的各个功能池相连。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柔性管道是不锈钢波纹管。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柔性管道是软质塑料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下安装盒包括侧壁,底部,安装固定孔,管夹,下层工作间管道安装孔;所述的侧壁位于底部周边,与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底部位于侧壁的底部,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安装固定孔设置在侧壁上,为通孔;所述的安装固定孔有两个以上;所述的管夹安装在底部或者侧壁上,与底部或者侧壁固定连接,其夹持部分与转接管的直径匹配,能够将转接管夹紧在管夹内;所述的管夹有多个;所述的下层工作间管道安装孔设置在底部,有多个,其数量与下层工作间与上层工作间需要连接的管道匹配;所述的下层工作间管道安装孔为通孔,其直径大于等于下层工作间管道的直径。
[0008]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下安装盒还包括盖子,所述的盖子安装在下安装盒的开口处,能够打开和关闭,关闭时能够将下安装盒的开口封闭,打开时能够将安装盒的开口敞开,这样能够防止在移动运输过程中或者未安装前有杂物进入下层工作间管道内部,造成工作过程中的管道堵塞。
[0009]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快速进行下层工作间和上层工作间之间的管道连接,并且能够避免上层工作间和下层工作间对接时造成的管道接口之间的干涉和损坏。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1.上层工作间管道,2.上箱体侧壁,3.上安装盒,4.转接管,5.下箱体侧壁,6.下安装盒,7.下层工作间管道。
[0013]附图2是下安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4]51.侧壁,52.底部,53.安装固定孔,54.管夹,55.下层工作间管道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本例中选用上安装盒3和下安装盒6采用相同结构,这样减少零件品种,通用性好;选用不锈钢板作为侧壁51和底部52的材料,将底部52制作成矩形,长度能够容纳所有下层工作间管道7或上层工作间管道1;本例中选用在长度方向的一个侧壁51上设置两个安装固定孔53,为通孔;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弹性管夹作为管夹54,根据转接管4的数量,选择管夹54的数量,将管夹54安装在底部52或者侧壁51内侧,与底部52或者侧壁51内侧固定连接,用于在整个工作中搬运过程中放置转接管4,这样做外观整齐,转接管4不容易丢失,使用方便;本例中选用在底部52上开设通孔,数量与下层工作间管道7的数量相同,作为下层工作间管道安装孔55,本例中采用薄壁不锈钢板制作成盖子,尺寸与下安装盒6的上口尺寸和形状相同,盖子的一个侧边采用合页与下安装盒6的一个侧壁51上沿连接;这样就完成了上安装盒3和下安装盒6的实施。
[0016]本例中选用端部带有快速接头的不锈钢管分别作为上层工作间管道1和下层工作间管道7,将上层工作间管道1安装在上安装盒3的上部,与上安装盒3采用焊接固定连接,一端穿过上安装盒3的底部52进入上安装盒3的内腔,保证快速接头并位于上安装盒3内,不凸出上安装盒3的腔体,这样不妨碍盖子的开合,另一端与安装在上层工作间内的功能水池连接;本例中选用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08273905)中的上箱体侧壁和下箱体的侧壁分别作为作为本例中上箱体侧壁2和下箱体侧壁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人与该在先申请的申请人属于协作关系,共同开发,因此,该在先申请的技术方案为本申请人完全知晓;将所述的上箱体侧壁2安装在上箱体上,与其他侧壁组成上箱体;将所述的上安装盒3安装在上箱体侧壁内侧,即位于上箱体内腔,与上箱体侧壁固定连接,保证上安装盒3的开口向下;选用上安装盒3的下沿距离上箱体侧壁1的底部距离应当大于150毫米,这样能够在上箱体与下箱体对接时,不影响对接,同时也避免管道端部被相互碰撞而损坏;本例中选用不锈钢波纹管两端连接快速接头作为转接管4,将所述的转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污水处理站的集成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工作间管道,上箱体侧壁,上安装盒,转接管,下箱体侧壁,下安装盒,下层工作间管道;所述的上层工作间管道安装在上安装盒的上部,与上安装盒固定连接,一端穿过上安装盒的底部进入上安装盒的内腔,端部安装有快速接头,并位于上安装盒内,不凸出上安装盒的腔体,另一端与安装在上层工作间内的功能水池连接;所述的上箱体侧壁安装在上箱体上,由侧壁组成上箱体;所述的上安装盒安装在上箱体侧壁内侧,即位于上箱体内腔,与上箱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的上安装盒的下沿距离上箱体侧壁的底部距离应当大于上层工作间管道端部管接头的直径,所述的转接管安装在上层工作间管道和下层工作间管道之间,上端与上层工作间管道的下端快速接头对接,下端与下层工作间管道的上端快速接头连接;所述的转接管两端设置有快速接头,两个快速接头之间采用柔性管道密闭连接;所述的下箱体侧壁安装在下层工作间,是下层工作间的下箱体的周边侧壁的一个;所述的下安装盒安装在下箱体侧壁的内侧,也就是位于下层工作间的内腔一侧,与下箱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安装盒的上沿距离下箱体侧壁的上沿的距离不小于转接管长度的一半;所述的下层工作间管道安装在下安装盒内,与下安装盒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良王珊李英豪
申请(专利权)人:禹州润衡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