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728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控系统、配气系统、反应系统和检测系统,所述主控系统与配气系统连接,所述配气系统与反应系统连接,所述反应系统与检测系统连接,所述检测系统与主控系统连接,所述主控系统与反应系统连接,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配气系统包括气体混合器,所述反应系统包括气体反应器和反应器旁路,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气体吸收池,所述气体混合器与气体反应器连接,所述气体反应器的两端与反应器旁路连接,所述反应器旁路与气体吸收池连接。吸收池连接。吸收池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S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和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均与气体混合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系统还包括一号电磁阀、二号电磁阀和三号电磁阀,所述一号电磁阀和二号电磁阀均安装在反应器旁路上,所述三号电磁阀与气体反应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紫外光源、光谱仪、压力表和电磁阀,所述紫外光源、光谱仪、压力表和电磁阀均与气体吸收池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混合器包括进气孔、混合器壳体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均设置在混合器壳体上、且与混合器壳体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反应器包括密封装置、反应器主体、热电偶安装管路、保温隔热层和加热带,所述反应器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热电偶安装管路与反应器主体连接,所述反应器主体的外壁缠绕有加热带和保温隔热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主体的内壁具有纳米涂层,具有防腐、耐高温、防老化的特性,所述保温隔热层内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
[0014]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混合器为三角切圆混合器,沿气体混合器的径向方向布置三个进气孔,相邻两个进气孔的轴线之间互成120
°
夹角,气体沿进气孔进入气体混合器后沿气流方向形成切向圆。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三个进气孔分别与N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S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和 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所述出气孔与气体反应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吸收池的两端均安装有准直透镜,所述气体吸收池的外围安装有加热和保温装置。
[0017]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其生气量和气态SO3浓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浓度稳定可靠,无需催化剂,操作简单,灵活性高。
[0019]2、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为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出口气体中SO2和O3的浓度,由此判断化学反应程度,从而调整相关器件的工作状态使系统生成指定浓度的SO3标准气体。
[0020]3、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操作简单,可以实时显示配气浓度及配气流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中的I

I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图4中的II

II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主控系统a、配气系统b、反应系统c、检测系统d、主控MCU1、触摸屏2、上位机3、温控模块4、串口模块5、电源模块6、N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7、S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8、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9、臭氧发生器10、气体混合器11、气体反应器12、紫外光源13、气体吸收池14、光谱仪15、压力表16、一号电磁阀17、二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9、电磁阀20、进
气孔21、混合器壳体22、出气孔23、密封装置24、反应器主体25、热电偶安装管路26、保温隔热层27、加热带28、反应器旁路29。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8]参见图1至图5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9]实施例1。
[0030]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包括主控系统a、配气系统b、反应系统c 和检测系统d,主控系统a与配气系统b连接,配气系统b与反应系统c连接,反应系统c 与检测系统d连接,检测系统d与主控系统a连接,主控系统a与反应系统c连接。
[0031]本实施例中的主控系统a包括主控MCU1、触摸屏2、上位机3、温控模块4、串口模块 5和电源模块6,触摸屏2、上位机3、温控模块4、串口模块5和电源模块6均与主控MCU1 连接。
[0032]本实施例中的配气系统b包括N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7、S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8、 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9、臭氧发生器10和气体混合器11,臭氧发生器10与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9连接,N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7、S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8和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9均与气体混合器11连接。
[0033]本实施例中的反应系统c包括气体反应器12、一号电磁阀17、二号电磁阀18和三号电磁阀19,一号电磁阀17、二号电磁阀18和三号电磁阀19均与气体反应器12连接。
[0034]本实施例中的检测系统d包括紫外光源13、气体吸收池14、光谱仪15、压力表16和电磁阀20,紫外光源13、光谱仪15、压力表16和电磁阀20均与气体吸收池14连接。
[0035]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反应器12的两端连接有反应器旁路29,一号电磁阀17和二号电磁阀18均安装在反应器旁路29上,气体混合器11与气体反应器12连接,反应器旁路29与气体吸收池14连接。
[0036]本实施例中的气体混合器11包括进气孔21、混合器壳体22和出气孔23,进气孔21 和出气孔23均设置在混合器壳体22上、且与混合器壳体22连通。
[0037]本实施例中的气体混合器11为三角切圆混合器,沿气体混合器11的径向方向布置三个进气孔21,相邻两个进气孔21的轴线之间互成120
°
夹角,气体沿进气孔21进入气体混合器11后沿气流方向形成切向圆。
[0038]本实施例中的三个进气孔21分别与N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7、S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 8和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9连接,出气孔23与气体反应器12连接。
[0039]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反应器12包括密封装置24、反应器主体25、热电偶安装管路26、
保温隔热层27和加热带28,反应器主体25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装置24,热电偶安装管路 26与反应器主体25连接,反应器主体25的外壁缠绕有加热带28和保温隔热层27。
[0040]本实施例中的反应器主体25的内壁具有纳米涂层,具有防腐、耐高温、防老化的特性,保温隔热层27内填充有保温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包括主控系统(a)、配气系统(b)、反应系统(c)和检测系统(d),所述主控系统(a)与配气系统(b)连接,所述配气系统(b)与反应系统(c)连接,所述反应系统(c)与检测系统(d)连接,所述检测系统(d)与主控系统(a)连接,所述主控系统(a)与反应系统(c)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系统(b)包括气体混合器(11),所述反应系统(c)包括气体反应器(12)和反应器旁路(29),所述检测系统(d)包括气体吸收池(14),所述气体混合器(11)与气体反应器(12)连接,所述气体反应器(12)的两端与反应器旁路(29)连接,所述反应器旁路(29)与气体吸收池(1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系统(a)包括主控MCU(1)、触摸屏(2)、上位机(3)、温控模块(4)、串口模块(5)和电源模块(6),所述触摸屏(2)、上位机(3)、温控模块(4)、串口模块(5)和电源模块(6)均与主控MCU(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系统(b)还包括N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7)、S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8)、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9)和臭氧发生器(10),所述臭氧发生器(10)与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9)连接,所述N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7)、S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8)和O2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9)均与气体混合器(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系统(c)还包括一号电磁阀(17)、二号电磁阀(18)和三号电磁阀(19),所述一号电磁阀(17)和二号电磁阀(18)均安装在反应器旁路(29)上,所述三号电磁阀(19)与气体反应器(1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SO3标准气体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袖杨用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