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术肢体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726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9
儿童手术肢体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固定方法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床板,床板左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床板下端设有可左右滑动的T形板,T形板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斜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柱,连柱上端伸出滑槽且设有开口朝内的弧形块,连柱下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内,床板上端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弧形块右方且上下贯通的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两个滑板上端设有一个束缚带,两个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柱,床板下端设有可左右滑动的顶块,顶块为左大右小的直角梯形且其倾斜面可与转柱外缘面接触;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手术肢体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手术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儿童手术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在对儿童腹部或腿部伤口进行清创缝针手术时,需要对患儿进行局部麻醉,但患儿由于紧张害怕等情绪,四肢会乱动,影响医护人员手术,同时容易拉扯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因此需要在手术时对患儿进行肢体固定。
[0003]现有的固定方法多为医护人员按住患儿四肢,但此类固定方法费时费力,最少需要两名以上的医护人员,同时固定不牢,患儿容易挣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儿童手术肢体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固定方法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床板,床板左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床板下端设有可左右滑动的T形板,T形板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斜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柱,连柱上端伸出滑槽且设有开口朝内的弧形块,连柱下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内,床板上端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弧形块右方且上下贯通的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两个滑板上端设有一个束缚带,两个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柱,床板下端设有可左右滑动的顶块,顶块为左大右小的直角梯形且其倾斜面可与转柱外缘面接触。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弧形块、卡块、T形板等,可以实现对患儿腿部的夹紧,防止手术时患儿腿部晃动,设有的束缚带、顶块等,可以实现对患儿手臂及上半身的固定,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手术,省时省力,操作简单,设有的海绵垫,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防止压伤,设有的转盘,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螺柱,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技术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0011]图5是本技术去掉支腿后的仰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床板1,床板1左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2,床板1下端设有可左右滑动的T形板3,T形板3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斜槽4,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柱5,连柱5上端伸出滑槽 2且设有开口朝内的弧形块6,连柱5下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4内,床板1上端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弧形块6右方且上下贯通的矩形槽7,矩形槽7内滑动连接有滑板8,两个滑板8上端设有一个束缚带9,两个滑板8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柱10,床板1下端设有可左右滑动的顶块11,顶块11为左大右小的直角梯形且其倾斜面可与转柱10外缘面接触。
[0014]为了带动T形板3和顶块11左右滑动,所述的床板1下端设有位于顶块 11右方的撑块12,撑块12左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螺柱13,螺柱13分别与顶块11和T形板3螺纹连接。
[0015]为了更好的固定效果,所述的两个弧形块6之间设有卡块14,卡块14前后两端面分别为开口朝外的弧形面,两个斜槽4左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斜槽4右端之间的距离。
[0016]为了便于滑板8复位,所述的滑板8外端设有复位板,复位板经弹簧15 与床板1连接。
[0017]为了增加患者舒适度,所述的弧形块6的弧形面上设有海绵垫。
[0018]为了便于使用,所述的螺柱13左端同轴设有转盘16,床板1下端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呈矩形分布的支腿,支腿下端设有万向轮。
[0019]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万向轮将床板1移动进手术室,使患儿头朝右躺于床板1上,使患儿左腿位于前侧的弧形块6与卡块14之间,右腿位于后侧的弧形块6与卡块14之间,使患儿胸部位于束缚带9内,海绵垫可以防止弧形块6压伤患者腿部;
[0020]顺时针转动转盘16,转盘16带动螺柱13顺时针转动,螺柱13带动T形板3向右滑动,T形板3经斜槽4和连柱5带动两个弧形块6在滑槽2内相对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弧形块6的弧形面与患儿腿部接触,并向内挤压患儿腿部,弧形块6与卡块14共同实现对患儿腿部的限位固定,防止在手术过程中患儿腿部乱动,在螺柱13带动T形板3向右滑动的同时带动顶块11向右滑动,向右滑动一段距离后,顶块11下端面与转柱10外缘面接触并向下挤压转柱10,转柱10带动滑板8在矩形槽7内向下滑动,滑板8带动束缚带 9向下滑动,同时向下挤压弹簧15,滑动一段距离后,束缚带9与患儿胸部接触并向下勒紧患儿,实现对患儿手臂及上半身的固定;
[0021]此时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手术,手术完成后,逆时针转动转盘16,转盘 16经螺柱13带动T形板3与顶块11向左滑动,T形板3经连柱5带动两个弧形块6相背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与患儿腿部脱离接触,解除对患儿腿部的限位,顶块11向左滑动,此时由于弹簧15向上的弹力,滑板8带动束缚带9向上滑动,解除对患儿上半身的限位,将患儿从手术室转移至病房即可。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弧形块、卡块、T形板等,可以实现对患儿腿部的夹紧,防止手术时患儿腿部晃动,设有的束缚带、顶块等,可以实现对患儿手臂及上半身的固定,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手术,省时省力,操作简单,设有的海绵垫,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防止压伤,设有的转盘,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螺柱,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儿童手术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左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2),床板(1)下端设有可左右滑动的T形板(3),T形板(3)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斜槽(4),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柱(5),连柱(5)上端伸出滑槽(2)且设有开口朝内的弧形块(6),连柱(5)下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斜槽(4)内,床板(1)上端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弧形块(6)右方且上下贯通的矩形槽(7),矩形槽(7)内滑动连接有滑板(8),两个滑板(8)上端设有一个束缚带(9),两个滑板(8)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柱(10),床板(1)下端设有可左右滑动的顶块(11),顶块(11)为左大右小的直角梯形且其倾斜面可与转柱(10)外缘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手术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1)下端设有位于顶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艳芳邢桂田陈莹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