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页岩拼接式多孔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16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结页岩拼接式多孔砖,具体涉及烧结页岩砖领域,包括左砖体和右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砖体和右砖体之间装设有连接砖体,所述连接砖体的两侧均与左砖体和右砖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组楔形块,每组所述楔形块的数量为七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连接砖体和连接机构,进而达到加厚砖体的目的,且连接机构将连接砖体分别与左砖体和右砖体进行紧固连接,确保砖体的拼接后的连接稳固性,在拼接时,利用楔形块插入楔形槽,达到初步定位效果,然后在利用加强筋配合混凝土浇筑再次对拼接处进行稳固性作业,如此使得砖体的抗拉拨力更强,抗压强度增加,方便工人进行操作。方便工人进行操作。方便工人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页岩拼接式多孔砖


[0001]本技术涉及烧结页岩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结页岩拼接式多孔砖。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建筑中广泛应用的建筑墙体材料主要是烧结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块、加气砌块、石膏板材能,而使用粘土砖将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凝土资源,减少农用耕地面积,政府部门以限制其在建筑中的使用,而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因其容重大,施工复杂,影响二次装修,容易产生收缩裂纹,热工性能差等缺点而影响其在建筑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墙体的需求量增长迅速,而且自08年开始禁止红砖以来,一直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基于上述情况,很多地区大量生产适用建筑墙体的混凝土多孔砖和多孔砖,利用多孔砖砌筑墙体具有自重轻、隔音保温性能好等优点,多孔砖的密度比普通粘土砖低30左右,由于砖本身带有很多孔洞,因而减少了砖的热传导,进而达到保温效果;采用150mm 的多孔砖相当于190mm厚的普通粘土砖,多孔砖墙的厚度减薄了1/5,约等于增加建筑面积2%~3%,节约制砖用土20%,多孔砖比传统的粘土砖厚度较大,从而减少了填补灰缝用砂浆20%~30%,同时也增加了砖的抗折强度,烧结页岩砖作为一种新型建筑节能墙体材料,既可用于砌筑承重墙,又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符合施工建筑模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孔洞率达到35%以上,可减少墙体的自重,节约基础工程费用,与普通烧结多孔砖相比,具有保温、隔热、轻质、高强和施工高效等特点,该产品以页岩为原料,采用砖机高真空挤出成型、一次码烧的生产工艺;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目前大多数的多孔砖砖体较薄,进而造成砖体的抗拉拨力低、抗压强度低,而且砖与砖之间的拼接较为不便,给工人操作造成了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结页岩拼接式多孔砖,通过设置有连接砖体和连接机构,进而达到加厚砖体的目的,且连接机构将连接砖体分别与左砖体和右砖体进行紧固连接,确保砖体的拼接后的连接稳固性,在拼接时,利用楔形块插入楔形槽,达到初步定位效果,然后在利用加强筋配合混凝土浇筑再次对拼接处进行稳固性作业,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烧结页岩拼接式多孔砖,包括左砖体和右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砖体和右砖体之间装设有连接砖体,所述连接砖体的两侧均与左砖体和右砖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
[0006]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组楔形块,每组所述楔形块的数量为七个,且七个楔形块沿着连接砖体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设置,所述左砖体和右砖体的相对一侧、对应各个楔形块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楔形槽,所述楔形块插入楔形槽,所述连接砖体的两端内部均装设有加强筋,且加强筋的两端均贯穿连接砖体,所述左砖体和右砖体的侧面、对应各个加强筋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加固槽,所述加强筋插入加强筋,且加强筋与加固槽之间存在空间,所述
加强筋的外表面装设有两排加固筋,每排所述加固筋在加强筋的侧面呈树叉状分布设置,且加固槽的内壁、对应各个加固筋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加固筋卡槽,所述加固筋位于加固筋卡槽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与连接砖体之间为浇筑成型设置,所述连接砖体为混泥土材料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楔形块与连接砖体之间为浇筑成型设置,所述加固筋和加强筋为浇筑成型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左砖体和右砖体的相背一侧均设置有承接层。
[0010]优选的,所述左砖体和右砖体的内部均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加固砖板,所述加固砖板为V形结构,且多个加固砖板为首尾相连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承接层的外侧均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的竖直向轴截面为三角形结构,且多个凹槽在承接层的侧面呈均匀分布设置。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通过设置有连接砖体和连接机构,进而达到加厚砖体的目的,且连接机构将连接砖体分别与左砖体和右砖体进行紧固连接,确保砖体的拼接后的连接稳固性,在拼接时,利用楔形块插入楔形槽,达到初步定位效果,然后在利用加强筋配合混凝土浇筑再次对拼接处进行稳固性作业,如此使得砖体的抗拉拨力更强,抗压强度增加,方便工人进行操作。
[0014]2、通过设置有加固砖板和方形通孔,设置有方形通口是对砖体的重量进行减弱,而加固砖板的设置,是为了在方形通口内形成一个又一个三角形,进而利用三角形的稳固特性加强方形通口的稳固性,进一步的提高了砖体的承重能力和砖体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的A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凹槽结构分布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左砖体、2右砖体、3连接砖体、4连接机构、5承接层、6方形通孔、 7加固砖板、8凹槽、41楔形块、42楔形槽、43加强筋、44加固槽、45 加固筋、46加固筋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烧结页岩拼接式多孔砖,包括左砖体1和右砖体2,左砖体1和右砖体2之间装设有连接砖体3,左砖体1、右砖体2和连接砖体3三者之间的长度和厚度相等,且左砖体1和右砖体 2的宽度相等,这样保证砖体是一个较为规则的方形结构,进而方便进行堆砌墙体,连接砖体3的两侧均与左砖体1和右砖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
机构4;
[0023]连接机构4包括两组楔形块41,每组楔形块41的数量为七个,且七个楔形块41沿着连接砖体3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设置,左砖体1和右砖体2的相对一侧、对应各个楔形块4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楔形槽42,楔形块41插入楔形槽42,连接砖体3的两端内部均装设有加强筋43,且加强筋43的两端均贯穿连接砖体3,左砖体1和右砖体2的侧面、对应各个加强筋43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加固槽44,加强筋43插入加固槽44,且加强筋43与加固槽44之间存在空间,加强筋43的外表面装设有两排加固筋 45,每排加固筋45在加强筋43的侧面呈树叉状分布设置,且加固槽44 的内壁、对应各个加固筋45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加固筋卡槽46,加固筋45 位于加固筋卡槽46的内部,当进行拼接时,首先连接砖体3自上而下的插入左砖体1和右砖体2之间,在插入的过程中,楔形块41插入楔形槽42,同时加强筋43插入加固槽44,如此连接砖部3的两端及其中间位置与左砖体1和右砖体2的稳固性得到保证,且加固筋45插入加固筋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页岩拼接式多孔砖,包括左砖体(1)和右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砖体(1)和右砖体(2)之间装设有连接砖体(3),所述连接砖体(3)的两侧均与左砖体(1)和右砖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4);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两组楔形块(41),每组所述楔形块(41)的数量为七个,且七个楔形块(41)沿着连接砖体(3)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设置,所述左砖体(1)和右砖体(2)的相对一侧、对应各个楔形块(4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楔形槽(42),所述楔形块(41)插入楔形槽(42),所述连接砖体(3)的两端内部均装设有加强筋(43),且加强筋(43)的两端均贯穿连接砖体(3),所述左砖体(1)和右砖体(2)的侧面、对应各个加强筋(43)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加固槽(44),所述加强筋(43)插入加固槽(44),且加强筋(43)与加固槽(44)之间存在空间,所述加强筋(43)的外表面装设有两排加固筋(45),每排所述加固筋(45)在加强筋(43)的侧面呈树叉状分布设置,且加固槽(44)的内壁、对应各个加固筋(45)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加固筋卡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金其王勤勇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县龙溪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